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4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5篇
内科学   7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38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46篇
药学   27篇
中国医学   24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急性脑卒中患者医院感染病原体分析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目的 探讨脑卒中患者医院感染病原体的构成及耐药情况,旨在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1997年1月1日~2001年12月31日,5年间收治的3856例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监测,对确诊医院感染者486例的主要病原体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医院感染发病率为12.60%,主要部位为下呼吸道,占37.08%,其次为泌尿道,占34.04%;引起医院感染的病原体以G^-菌为主,占41.38%,G^-菌占30.72%,真菌占27.90%,耐药菌株不断增加。结论 加强对细菌耐药性的监测,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是减少或延缓耐药菌株的产生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2.
逆行前臂骨间后动脉岛状皮瓣是覆盖前臂远1/3段、腕和手皮肤缺损的可靠方法之一[1],但该皮瓣切取后,前臂背侧供区多需移植皮片修复,于明显部位留有皮片痕迹而有碍美观,是其不足.  相似文献   
3.
不带主干血管的前臂皮瓣修复手部创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患者在临床较为常见。由于前臂皮瓣质地优良,操作简单,血供可靠,其已成为修复手部创面的主要方法。桡动脉或尺动脉逆行岛状皮瓣需牺牲前臂一纽主干血管,目前已很少应用。我们于1995年至今,采用六种不带主干血管的前臂皮瓣修复手部创面84例85处,获得比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血脂水平与脂肪肝关系的调查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徐卫  石娜  金嵘 《现代预防医学》2004,31(3):424-424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合理的膳食结构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导致的疾病日益增多,其中高脂血症和脂肪肝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高的趋势。我们对2 0 0 2年2 0 87例健康体检人群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以了解血脂水平与脂肪肝发病情况的关系,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2 0 87例健康体检者来自温州市区和效区的机关、企事业单位职工和个人。其中男性1116人,女性971人;年龄2 9岁及以下5 0 1人,30~39岁6 6 1人,4 0~4 9岁4 80人,5 0~5 9岁2 5 5人,6 0岁及以上190人,平均年龄39.72±2 2 .93岁。1.2 方法 清晨空腹无血脂,脂肪肝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微孔减压加滴血疗法治疗手部逆行岛状小皮瓣静脉危象的疗效。方法 18例患者采用微孔减压加滴血疗法治疗手部逆行岛状小皮瓣静脉危象。结果本组18例中皮瓣全部成活16例,皮瓣远端0.2 cm坏死1例,表皮坏死1例。结论微孔减压加滴血疗法操作简单、创伤小、效果好,是一种治疗手部逆行岛状小皮瓣静脉危象的理想方式。  相似文献   
6.
7.
张伊平  石娜 《新疆医学》2012,42(7):155-156
2010年2月~2011年8月,我们应用生物物理过敏治疗系统联合百癣夏塔热片等治疗局限性慢性湿疹123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结果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23例均为我院门诊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均符合慢性湿疹的诊断标准,男65例,女58例,年龄15岁~84岁,平均年龄39.24岁,病程2个月-1年,平均6个月,发病部位有颈项、肘部、手腕、手背、手掌,胫前、足背排除乳晕、外阴等薄嫩部位的湿疹。皮损主要表现为皮肤粗糙、肥厚浸润、脱屑、皲裂等,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痒。将入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分析球囊放置次数对预防重度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再次粘连的临床价值。方法将重度宫腔粘连患者20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102例。两组患者均在宫腔镜下行重度宫腔粘连分离术,术后宫腔放置Foley球囊,4d后经宫腔镜二次探查对照组未取出球囊,观察组取出后再次宫腔放置Foley球囊;4d后2组均取出,观察2组术后宫腔再粘连率及半年月经改善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1个月宫腔再粘连率为17.6%低于对照组的45.1%(P<0.05)。观察组月经改善率为84.3%高于对照组的53.9%(P<0.05)。结论重度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再次放置Foley球囊能有效降低宫腔再粘连率,并能有效改善患者的月经情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基于综合疗法研究球囊放置次数对预防重度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再粘连的临床作用。方法将重度宫腔粘连患者20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2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择期宫腔粘连分离术治疗和密切护理,对照组于术后宫腔内放置Foley球囊8d,观察组于宫腔内放置Foley球囊4d后经宫腔镜探查再次放置,并给予宫腔内透明质酸钠注入和人工周期综合疗法。随访并观察2组患者术后再粘连发生率及月经周期改善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再粘连发生率及感染率均低于对照组,月经周期改善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综合疗法联合二次球囊放置次数可有效预防重度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再粘连的发生,并显著改善患者月经周期。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