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分析急危重症病房(ICU)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早期应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58例入住我院ICUMOD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28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抗感染、对症、营养支持等),治疗组在接受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静脉滴注血必净注射液50mL+0.9%氯化钠注射液50mL静脉点滴,q12h,连用10天。分别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心率(HR)、呼吸频率(RR)、体温(T)、血白细胞计数(WBC)及病死率。结果:治疗组T、RR、HR、WBC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病死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CITP)采用中药"生血二号"治疗的疗效.方法:将68例CIT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给予不同方案,两组治疗每隔3个月作1次对照比较,查外周血血小板计数、骨髓产板巨核细胞数.结果:经过治疗后患者的血小板数和骨髓产板巨核细胞数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多,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月时比较A组无明显优势,但在治疗6个月时两组比较,A组疗效明显,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药物副反应A纽明显低于B组.结论:"生血二号"治疗CITP能促进巨核细胞向成熟分化,促进血小板的生成,疗效好于单用西药醋酸泼尼松.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生血二号"对ITP治疗前后的骨髓巨核细胞的影响。方法:选择血小板减少小鼠共30只,雌雄兼用,分为中药组及激素组,治疗15天后,查骨髓产板巨核细胞数。结果:经小鼠实验表明:中药组和激素组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药组和激素组与正常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与激素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血二号"能促进巨核细胞向成熟分化,促进血小板生成,说明中药在治疗慢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较激素安全可靠,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医药事业的蓬勃发展,对高产量、高质量的中医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将师承教育融入高校教育,构建师承式与院校式教育有机结合体成为时代发展的趋势。医院与高校联合培养新时期中医人才任重道远。本文总结宜昌中医医院在三峡大学中医学专业学生中开展师承教育的实践体会,将师承教育融入到院校教育之中做有益尝试,作为学校本科临床教学的补充。  相似文献   
5.
癫痫症是一种反复阵发的脑功能障碍疾病,由于该病最常见的发作是抽搐发作,首先是意识与运动控制能力丧失,所以极易导致各种程度的意外损伤.自2005年6月-2011年6月间,我院烧伤科共收治因癫痫发作导致烧伤的患者46例,现将诊治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采用中药"血液二号"治疗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CITP)的疗效。方法:将68例CITP患者随机分为2组,给予不同方案,2组治疗每隔3个月作一次对照比较,观察外周血血小板计数、骨髓产板巨核细胞数。结果:经过治疗后患者的血小板数和骨髓产板巨核细胞数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多,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时比较A组无明显优势,但在治疗6个月时2组比较,A组疗效明显,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药物副反应A级明显低于B组。结论:"血液二号"治疗CITP能促进巨核细胞向成熟分化,促进血小板的生成,疗效好于单用西药醋酸泼尼松。  相似文献   
7.
重症患者的贫血较为常见,而入住ICU的老年患者贫血更为严重。Nguyen等研究发现ICU患者如无活动性出血及输血,日平均血红蛋白(Hb)下降5.2g/L,入住ICU后的前3d平均下降6.6g/L,随后平均每日下降1.2g/L。单中心前瞻性研究亦发现入住ICU大于24h的患者具有相似的结果:入住第1天Hb≤90g/L的患者占52%,第2天上升到77%,3d后有95%的患者会出现Hb水平低于正常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法联合脑机接口手部康复机器人治疗中风后手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中风后手功能障碍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及治疗组(45例)。其中对照组行康复科常规针刺、常规手功能康复训练、常规偏瘫肢体康复治疗、内科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将常规针刺治疗替换为上肢醒脑开窍针法治疗,再加用脑机接口手部康复机器人训练,所有训练每日1次,每周治疗6次,共治疗4周。在治疗前、治疗第14天及治疗第28天,对每例患者进行Wolf运动功能评价量表(Wolf motor function test, WMFT)和上肢动作研究量表(Action research arm test, ARAT)评定。结果:与治疗前相比,对照组及治疗组WMFT及ARAT评分均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两项评分提高更为明显(P<0.01),且随着治疗时间增长,各项评分提高更为显著(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法联合脑机接口手部康复机器人训练可有效改善中风后手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