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干预措施在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临床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医院接收行IABP治疗的112例急性心梗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采用集束化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患者插管前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以及临床治疗效果和护理服务质量。结果:观察组出院前apacheⅡ评分高于对照组,SAS评分及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76,t=3.381,t=2.852;P<0.05);观察组肢体缺血率、伤口感染率及心力衰竭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973,x~2=4.148,x~2=4.846;P<0.05);观察组IABP治疗时间和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62,t=2.741;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医生认可度及护理规范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09,t=3.154,t=4.134;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地提高IABP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况,提升相关护理工作人员的整体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2.
李幸  闫城 《实用预防医学》2019,26(12):1479-1482
目的 探讨以跨理论模型(transtheoretical mode of behavior change,TTM)为理论基础对超重肥胖儿童/青少年体质量控制行为的干预效果。 方法 将78名自愿参与干预研究的超重肥胖儿童/青少年作为干预对象,采用跨理论模型为指导的健康教育干预模式,对其进行为期6个月的体育锻炼、健康饮食、告别不良生活方式指导,然后自身干预前(T0)、干预1个月(T1)、干预3个月(T3)、第6个月随访(T6)分别利用体质量控制行为量表、变化阶段量表、变化过程量表、决策平衡量表、自我效能量表、体重指数(BMI)等评估其体重控制行为变化效果。 结果 基线调查时79.5%处于体质量控制行为的前意向/意向/准备阶段,20.5%处于行动/准备阶段;干预前(T0)、干预1个月(T1)、干预3个月(T3)、第6个月随访(T6)研究对象变化阶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116,P<0.001),随着干预时间的不断推进,超重肥胖学生体质量控制行为变化阶段不断改善(χ2=60.862,P<0.001);随着干预时点、变化阶段不断推进,饮食行为(20.82±3.22、23.50±4.83、26.78±5.63、28.91±6.68)、运动行为(14.46±2.94、16.41±2.98、18.76±3.55、22.47±4.33)、认知过程(34.67±7.43、36.88±7.49、37.42±8.34、40.23±7.23)、行为过程(38.01±8.14、40.99±8.21、43.42±9.12、44.63±8.76)、知觉利益(23.37±4.63、25.63±4.03、28.01±3.42、29.23±2.52)、知觉障碍(16.96±4.32、19.06±3.61、20.53±3.31、22.35±2.55)、自我效能得分(30.50±9.12、35.50±9.33、38.95±10.13、44.41±9.43)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不同时点BMI进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751,P=0.183)。 结论 基于TTM的健康教育干预使超重肥胖学生体质量控制行为变化阶段向前推进,体质量控制行为水平不断提升,体质量控制行为变化过程朝着益于体重控制的方向改善。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核磁联合经直肠超声计算机软件融合成像引导前列腺靶向穿刺活检(software guid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ultrasound fusion targeted biopsies,MRUS-TB)在中低风险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specific antigen,PSA)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20年2月298例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首次行前列腺靶向穿刺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185例行MRUS-TB联合经直肠超声引导系统穿刺活检(trans rectal ultrasound-guided systematic biopsy,TRUS-SB)组(A组)和113例行核磁联合经直肠超声认知融合成像引导前列腺靶向穿刺活检(cognitive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trans rectal ultrasound fusion targeted biopsy,COG-TB)联合TRUS-SB组(B组),对比分析MRUS-TB和COG-TB对血清PSA水平为4~20 ng/mL人群中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检出率的影响。  结果  A组与B组相比,PCa及临床显著性PCa(clinically significant prostate cancer,CSPCa)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肿瘤穿刺组织有效样本长度及穿刺针数检出PCa的阳性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根据血清PSA表达水平和前列腺体积分层时,PCa及CSPCa检出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行MRI检查结节最大径≤5 mm的CSPCa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3)。  结论  MRUS-TB可提高中低风险PSA及较小前列腺体积的患者中CSPCa的检出率,并可提高结节大小≤5 mm的CSPCa检出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甲磺酸左氧氟沙星中有机溶剂残留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色谱柱为HP-5毛细管柱(30m×0.32mm×0.25μm),柱温均为50℃,FID检测器,以N,N-二甲基甲酰胺为溶剂,载气为N2,进样口温度200℃,检测器温度300℃,分流比80:1,进样量1μL。结果:2种有机溶剂分离完全,且线性关系良好,线性范围分别为乙醇125.2~2003.2mg/L,正丁醇125.2~2002.4mg/L,乙醇和正丁醇的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8和0.9996,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54%、101.11%,最低检测限分别为7.1ng、11ng。结论:该方法灵敏、准确、可靠,适用于甲磺酸左氧氟沙星中有机溶剂残留量的检测。  相似文献   
5.
韩世范  李幸 《全科护理》2011,9(19):1693-1695
[目的]探讨我国护士处方权实施的促进因素。[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应用Delphi法对20名护理专家进行护士处方权实施的促进因素的两轮专家咨询。[结果]经两轮咨询后形成专家一致性意见,专家对所列条目认同率较高,最终确定促进因素共43条,其中包括一级指标4个,二级指标10个,三级指标29个。[结论]应用Delphi法确定的护士处方权实施的促进因素,专家积极性高、权威程度高、协调性好、结果可靠,且内容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建议相关部门促进我国护士处方权的实施应从政策、教育、管理、实践四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6.
目的: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OCT)研究血尿酸水平与薄纤维帽粥样硬化斑块(TCFA)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入选2015-01-2018-02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中心住院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29例。所有患者均经冠状动脉造影术确诊,采用OCT测定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参数。采用多重线性回归的统计方法分析血清尿酸水平与TCFA的关系。结果:①基于OCT结果将129例患者分为非TCFA组(96例)和TCFA组(33例),在单因素分析中,两组患者的性别、吸烟、2型糖尿病、体质指数(BMI)、肾小球滤过率(eGFR)、尿酸、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吸烟、2型糖尿病、LDL-C、尿酸为TCFA的影响因素(分别为P=0.016、P=0.007、P=0.005、P=0.025),且为TCFA发生的预测因子,其中血尿酸是其独立危险因素(OR=1.007,95%CI:1.001~1.014,P=0.025);②根据血尿酸水平将患者分为高尿酸(420μmol/L)组(27例)与低尿酸(420μmol/L)组(102例),两组在纤维帽厚度、脂质弧、巨噬细胞评级、斑块破裂、血栓方面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01、P=0.002、P=0.025、P=0.007、P=0.001)。结论:TCFA的发生率与患者血尿酸水平升高独立相关,斑块不稳定与血尿酸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系统评价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与乳腺癌发病风险的关系,为乳腺癌的病因研究及一级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ENTRAL、Web of Science、CBM、CNKI、VIP和WanFang Data等数据库中有关甲亢与乳腺癌的研究,检索日期为建库至2018年4月。采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the Newcastle-Ottawa quality scale,NOS)对纳入研究进行质量评价,使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7项研究(病例对照研究10项、队列研究7项),共66 116例乳腺癌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1)病例对照研究中未校正OR合并结果显示,甲亢不会增加乳腺癌的发病风险(OR=1.25,95%CI:0.92~1.70,P=0.150);校正OR合并结果显示,甲亢可增加乳腺癌的发病风险(OR=1.11,95%CI:1.03~1.19,P=0.004)。(2)队列研究中未校正OR和校正OR合并结果均显示,甲亢可增加乳腺癌的发病风险(OR未校正=1.17,95%CI:1.07~1.27,P<0.001;OR校正=1.11,95%CI:1.07~1.15,P<0.001)。结论  甲亢可能增加乳腺癌的发病风险,但不同地区人群甲亢与乳腺癌发病风险的关系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8.
骨缺损治疗一直是困扰骨科的一大难题,由于骨的再生能力有限,大面积的骨缺损常无法自行愈合。淫羊藿苷(icariin, ICA)在骨形成方面的效果明显,淫羊藿含有的ICA是一种黄酮类化合物和活性化合物,具有促进骨形成和抑制骨吸收的双重活性,并且可以通过多种生物材料进行局部递送,促进骨缺损修复,展现出良好的的骨诱导潜力。研究发现,ICA主要通过促进骨形成、软骨形成、血管生成、抑制骨吸收和抗炎作用修复骨缺损。本文就ICA修复骨缺损及其作用机制加以概述,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前主要的免疫治疗包括溶瘤病毒、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细胞因子、肿瘤疫苗、过继性免疫细胞等。溶瘤病毒是一种很有前景的抗肿瘤新兴制剂,通过选择性杀伤肿瘤细胞、诱导机体产生特异的抗肿瘤免疫反应来实现治疗肿瘤的目的。Talimogene laherparepvec (T-VEC)是第一个被批准用于治疗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的溶瘤病毒。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以其显著的临床疗效而备受瞩目。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许多实体瘤中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包括CTLA-4 及其抑制剂、PD-1 及其抑制剂等。T-VEC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抗癌优势互补。溶瘤病毒与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恶性黑色素瘤的应用包括T-VEC与ipilimumab 联合治疗、T-VEC与pembrolizumab 联合治疗等。通过将溶瘤病毒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能够显著延长肿瘤患者生存期。本文对两种免疫疗法联合治疗的合理性及两者联合在恶性黑色素瘤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检测食管鳞癌患者外周血中抑制性协同刺激因子受体PD-1、CTLA-4、BLTA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6年6月—2017年4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胸外科90例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其中50例患者行手术治疗)和40例健康对照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其外周血液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检测血清中可溶性PD-1(sPD-1)、可溶性CTLA-4(sCTLA-4)及可溶性BLTA(sBLTA)的表达水平。结果 食管鳞癌组血清中sPD-1、sCTLA-4及sBLTA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食管鳞癌组手术前后血清中sPD-1、sCTLA-4及sBLTA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sPD-1和sBLTA的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无相关性,sCTLA-4的表达水平与TNM分期相关(P<0.05),与T分期、N分期、肿瘤体积大小、肿瘤部位、组织分化程度、性别、年龄无相关性;血清中sPD-1、sCTLA-4及sBLTA两两间无相关性(P>0.05)。结论 食管鳞癌患者血清中sCTLA-4较正常人表达升高,且sCTLA-4的表达水平与TNM分期相关,说明血清中sCTLA-4表达水平与病情发展变化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