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 观察和评价脱氧核苷酸钠注射液防治初治继发性肺结核合并乙型肝炎抗原阳性患者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3月广东省汕头市结核病防治所门诊就诊、经实验室和临床诊断为初治继发性肺结核合并乙型肝炎抗原阳性的患者112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的治疗方案为:2 HRZE/4 HR,并常规应用肝泰乐片(葡醛内酯片)进行保肝治疗;实验组在上述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在强化期加用脱氧核苷酸钠注射液,疗程为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肝损伤情况及细胞免疫功能指标.采用SPSS 11.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治疗后第2、4周,实验组肝损伤的发生率分别为10.71%(6/56)和23.21%(13/5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2.14%(18/56)和48.21%(27/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7.64、7.62,P值均<0.01);实验组中度肝损伤1例(1.79%,1/56),而对照组中、重度肝损伤有11例(19.64%,11/56).在肝功能指标方面,治疗后第2周,对照组丙氨酸转氨酶[(45±23)U/L]、天冬氨酸转氨酶[(46±18)U/L]较实验组[分别为(24±12)U/L、(20±13)U/L]明显升高(t值分别为6.06、8.76,P值均<0.01);血清总胆红素[对照组:(9.6±4.7) μmol/L;实验组:(8.7±4.5)μmol/L]和血清白蛋白[对照组:(40.9±4.2)g/L;实验组:(41.3±4.6)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04、0.48,P值均>0.05).治疗后第4周,对照组丙氨酸转氨酶[(102±36)U/L]、天冬氨酸转氨酶[(94±39)U/L]、血清总胆红素[(36.1±10.5) μmol/L]均明显高于实验组[分别为(33±16)U/L、(32±12)U/L、(9.8±5.1) μmol/L],血清白蛋白则明显下降[对照组:(32.7±5.3)g/L;实验组:(40.7±3.9)g/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3.11、11.38、16.88、9.11,P值均<0.01).在细胞免疫方面,治疗4周后,实验组CD4+T淋巴细胞[(39.5±8.1)%]、CD4+/CD8+值(1.5±0.3)明显高于治疗前[分别为(33.5±5.2)%、1.2±0.2],而CD8+T淋巴细胞则明显降低[治疗前后分别为(33.1±4.8)%、(30.3±4.7)%](t值分别为4.67、3.12、6.25,P值均<0.01),且与对照组[治疗4周后分别为(33.5±5.9)%、(33.4±6.2)%、1.2±0.6]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48、2.98、3.33,P值均<0.01).结论 脱氧核苷酸钠注射液能改善肺结核合并乙型肝炎抗原阳性患者在抗结核治疗中出现的肝损伤,且能增强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退药原因,探讨寻求解决方法,以减少和避免退药情况的发生。方法:对我所门诊西药房2006年4月——2008年12月467例退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患者退药原因有发生药品不良反应、医生重复开药、患者经济情况、药品质量因素等原因。结论:医务人员应加强业务学习并提高责任心,优化调剂服务,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化解医患矛盾。  相似文献   
3.
卡介菌多糖、核酸加化疗治疗初治涂阳肺结核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结核病是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免疫力下降,初治涂阳肺结核病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免疫抑制。而卡介菌多糖、核酸(BCG-PSN)能调节机体的免疫系统,增强细胞免疫功能,且不易产生耐药性。我所自2000年10月以来用BCG—PSN辅治疗初治涂阳肺结核,疗效满意。特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官莹 《临床肺科杂志》2007,12(8):885-886
自第一个氟喹诺酮类药物在1962年临床应用以来,新的喹诺酮类药物不断被开发和应用于临床,特别是在C-6位引进氟的氟喹诺酮类药物诺氟沙星的问世,氟喹诺酮类的抗菌活性和抗菌谱有了很大提高。氟喹诺酮类药物成为近代化学合成抗感染药物中发展最为迅速的药物。90年代以来,合成了一系列新型氟喹诺酮类药物,如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莫西沙星、吉米沙星等。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目标人群中宫颈病变的现状及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流行病学特征。方法:(1)应用醋酸白试验(VIA)、碘不着色试验(VILI)对4007例妇女宫颈行肉眼观察,疑似异常病例行阴道镜检查,异常病例组织活检确诊;(2)采用导流杂交基因分型技术(HybriMax),对宫颈癌及CIN(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患者进行21种HPV基因型的分型检测,分析HPV感染率以及宫颈疾病发病状况。结果:(1)两年诊断出宫颈病变发病率为5.01%,其中CINⅠ3.74%,CINⅡ0.87%,CINⅢ/原位癌0.32%,浸润癌0.07%;(2)病变宫颈HPV-DNA基因分型检测到HPV-DNA阳性127例,阳性率63.18%,其中CINⅠ53.33%,CINⅡ91.43%,CINⅢ92.30%,宫颈浸润癌100%;高危型HPV感染136例次,占77.27%,低危型40例次,占22.73%;单一亚型感染89例,占70.08%,多重HPV基因型混合感染38例,占29.92%。感染最多的基因型是HPV16,共45例次,占25.57%,其次是HPV58,占10.23%,随后基因型由高到低依次为:HPV52,占10.23%;HPV33,占7.95%;HPV6,占6.82%,不同级别CIN及浸润癌HPV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肉眼观察筛查宫颈病变虽有一定的漏诊率,但由于检查成本低廉,在经济欠发达地区,仍可作为防癌普查的基本方法;(2)HPV16型是本地区宫颈病变HPV感染的主要型别,位居第二为HPV58,HPV52、HPV33、HPV6分别位居第三、四、五位。加大对高危人群的普查力度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 落实科学发展观,预防为主,关爱军休老人健康.方法 每年展开一次体检,普查与重点检查相结合.结果 131名军休老人,男性71~80岁占55.45%,女性61~70岁占多数(47%~62%),男女比5.2:1.检出:高血压、高血糖、心肌缺血、白内障、乳腺增生、前列腺增生、脂肪肝、乙肝病毒感染和免疫情况,两种测血压方法差异在13.61%~15.58%.结论 定期体检,做到早期发现疾病,有利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7.
莫西沙星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莫西沙星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临床疗效.方法 66例病人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分成2组,每组各33例,实验组给予莫西沙星0.4 g口服每天1次,对照组给予左氧氟沙星0.5g口服每天1次,疗程均为7~14d.结果 莫西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7.0%和90.9%,细菌清除率分别为100%和90.9%,不良反应率分别为6.1%和9.1%.结论 莫西沙星是治疗CAP安全、有效的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检测G1254023X干预的冠心病(CHD)小鼠主动脉血管直径及白细胞介素6受体(IL-6R)、趋化因子Chemokine(C-X3-C motif) ligand 1(CX3CL1)的表达,初步探究去整合素和金属蛋白酶10(ADAM10)影响CHD的机制.方法 用高脂高糖饲料饲养ApoE基因敲除小鼠制备CHD小鼠模型;采用B超法测量G1254023X组、模型组及空白对照组小鼠的主动脉血管直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分别检测三组小鼠外周血IL-6R、CX3CL1的浓度;采用苏木素-伊红染色法(HE)检测小鼠主动脉组织的病理变化;分别用蛋白免疫印记法(WB),免疫组织化学法(IHC)检测三组小鼠主动脉组织中IL-6R、CX3CL1的表达差异.测量G1254023X组、模型组及空白对照组小鼠的主动脉血管直径.结果 模型组小鼠主动脉血管直径显著大于G1254023X组;模型组小鼠主动脉组织病理学变化大于G1254023X组;外周血样本和主动脉组织中IL-6R、CX3CL1浓度G1254023X组显著低于模型组;各项指标G1254023X组与空白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结论 特异性ADAM10抑制剂G1254023X可以有效缓解CHD小鼠主动脉血管直径狭窄,抑制IL-6R、CX3CL1的表达,延缓冠心病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穿心莲提取物对结核分枝杆菌的体外抑菌活性。方法:采用噬菌体生物扩增法检测穿心莲提取物对结核分枝杆菌标准株和112株临床分离株的抑菌作用。结果:以细菌接种量为10-3mg/mL,药物浓度100μg/mL、37℃作用48h为药敏试验条件。经噬菌体法测定穿心莲提取物对三株结核分枝杆菌标准株均具有抑菌作用,对112株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中70%(35/50)的耐药菌和100%(62/62)的敏感株具有抑菌作用。结论:穿心莲在试管内对分枝杆菌的作用随着其浓度高低而不同:100ug/mL穿心莲提取物不仅对敏感菌株具有抑菌作用,对耐药菌株也同样具有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