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7篇
内科学   8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血中谷氨酰转移酶(r—GT)的检测常被用于作为诊断肝、胆疾病的实验指标之一,而在妊娠妇女尿中的变化报道甚少,我们检测了100例中晚期孕妇尿中r—GT的变化,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检测对象 选择孕期大于20周的中晚期孕妇100名,年龄20—36岁,无泌尿系疾病,肝胆疾病及其它妊娠合并症,血清r—GT水平在正常参考范围;正常对照组60名,为体检正常育龄期妇女,年龄20—45  相似文献   
2.
目的测定4种胱抑素C(CysC)试剂的精密度和准确度,并根据六西格玛(σ)参数为新开展项目初步选择合适的检测系统,再对选出的试剂进行全面评价。方法用患者新鲜混合血清评价4种CysC试剂(A、B、C、D)的不精密度(CV%),通过测定2016年卫计委室间质评CysC项目的5个标本来评价各试剂盒的偏倚(Bias%),通过卫计委室间质评规定的总允许误差(TEa)计算西格玛值和质量目标指数(QGI),绘制西格玛验证图,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再对西格玛值最高的试剂盒进行线性范围验证、干扰实验、临床可报告范围验证和生物参考区间的验证。结果 4种CysC试剂(A、B、C、D)的不精密度分别是6.11%、5.39%、3.13%、3.66%,偏倚分别是4.63%、4.42%、5.38%、1.09%,西格玛水平分别是4.15σ、4.75σ、7.87σ、7.90σ,A、B试剂盒的QGI分别是0.50、0.55。西格玛验证图得出A、B试剂性能为良好水平,C、D试剂性能为世界一流水平。4种试剂中,D试剂的总体性能最好。再对D试剂进行线性范围验证、干扰实验、临床可报告范围验证和生物参考区间的验证,结果均符合说明书的申明及临床的需求。结论西格玛性能验证能直观地反映出不同试剂之间的性能差异,能用于试剂盒的初步筛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在产前常规超声检查中,侧脑室及小脑平面对胎儿中枢神经系统中线结构畸形的诊断价值。方法:从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3 921例畸形胎儿中选出97例中枢神经系统中线结构畸形胎儿,对其声像图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产前超声诊断胎儿中枢神经系统中线结构畸形97例,其中脑膜脑膨出9例、无脑儿7例、脑膜膨出4例、透明隔腔增宽11例、完全型胼胝体缺失(ACC)16例、部分型ACC 15例、全前脑15例、蛛网膜下腔囊肿4例、Dandy-Walker畸形10例、Arnold-Chiari畸形Ⅱ型4例、Galen静脉瘤2例。结论:胎儿侧脑室平面及小脑平面的超声检查安全有效、方便快捷,是胎儿中枢神经系统畸形筛查最常用的切面,对胎儿中枢神经系统中线结构畸形检出率高。  相似文献   
4.
对同期收治的2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情况,分别采用循环酶法和透射比浊法测定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ey)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98例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122例无斑块者血浆Hey分别为(21.72&#177;10.53)和(19.84&#177;4.98)umol/L(P〉0.05),hsCRP分别为(26.8&#177;6.6)和(20.6&#177;4.8)mg/L(P〈0.01);42例存在不稳定性斑块及56例存在稳定性斑块者血浆Hcy分别为(32.69&#177;19.54)和(20.90&#177;9.30)mg/L(P〈0.01),hsCRP分别为(37.2&#177;7.8)和(24.9&#177;6.5)mg/L(P〈0.01)。认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Hey和hsCRP水平增高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存在及其稳定性有关。  相似文献   
5.
我们对 36例心房纤颤病人以胺碘酮 6 0 0mg负荷量分三次口报 ,结果 2~ 3d内大部分转为窦性心律 ,现将疗效报告如下。1 资料及报告1·1 临床资料 我科从 1997年 11月至 2 0 0 1年 11月收治心房纤颤病人 36例。其中男性 2 0例 ,女性 16例 ,年龄 35~ 78岁 ,平均年龄 5 7 3岁 ,临床表现心悸 ,心跳 ,气紧。查体心音强弱不等 ,快慢不均 ,心电图示快速性房颤 ,按“3P”分类方案 ,阵发性房颤 4例 ,持续性房颤 2 4例 ,永性久房颤 8例。病因分析 ,迷走反射性 4例 ,冠心病 12例 ,心肌病 6例 ,高血压病 8例 ,风心病 4例 ,肺心病 2例。1·2 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强度超声治疗对荷U14宫颈癌小鼠脾细胞Th1、Th2亚群细胞因子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 方法实验分为4组:HIU治疗组(A)、手术治疗组(B)、荷瘤对照组(C)及正常对照组(D)。于种植肿瘤后7 d,分别接受相应治疗;17 d,制备并培养小鼠脾淋巴细胞,应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检测A、B、C、D各组小鼠脾淋巴细胞细胞因子mRNA的表达水平。 结果A组小鼠脾淋巴细胞IL-2 mRNA相对含量(0.752&#177;0.101)较B(0.430&#177;0.064)、C(0.188&#177;0.049)、D(0.392&#177;0.053)各组明显增高(P〈0.05)。A组小鼠脾淋巴细胞IFN-γmRNA相对含量(0.507&#177;0.076)较B(0.233&#177;0.045)、C(0.087&#177;0.010)、D(0.218&#177;0.049)各组明显增高(P〈0.05);A组小鼠脾淋巴细胞IL-4 mRNA相对含量(0.213&#177;0.049)较C(0.745&#177;0.067)、D(0.310&#177;0.064)各组明显降低(P〈0.05);A组小鼠脾淋巴细胞IL-10 mRNA相对含量(0.093&#177;0.032)较B(0.231&#177;0.053)、C(0.657&#177;0.111)、D(0.308&#177;0.086)各组明显降低(P〈0.05)。 结论HIU固化的U14肿瘤细胞可能激活机体免疫功能,促使Th2占优势向Th1占优势逆转,从而提高小鼠抗肿瘤免疫功能,抑制肿瘤生长。  相似文献   
7.
葡萄糖氧化酶法和已糖激酶法测定血糖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比较葡萄糖氧化酶(GOD)法与已糖激酶(HK)法,了解其差异情况,提供临床参考。[方法]从线性范围、回收率、重复试验以及常见的干扰物:肌酐、VitC、溶血进行比较。[结果]HK法线性范围最高达65.35mmol/L,平均回收率为100.2%,批内CV=0.65%,GOD法线性范围最高达42.35mmoL/L,平均回收率为99.2%,批内CV=1.02%,对肌酐、VitC、H抗干扰能力HK法都优于GOD法。[结论]GOD法在线性范围、精密度、准确度和抗干扰能力上均能满足一般临床的需要,但HK法具有高度特异性、抗干扰能力强、精密度、准确度高的优点,优于GOD法。  相似文献   
8.
Dandy-Walker综合征(Dandy-Walker syndrome,DWS)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神经系统畸形,以第四脑室和小脑发育障碍为特征.可分为:(1)Dandy-Walker畸形,以小脑蚓部完全或部分缺如为特征;(2)Dandy-Walker变异型,以小脑下蚓部发育不全为特征,可伴或不伴有颅后窝池增大;(3)单纯小脑延髓池增宽,仅表现为小脑延髓池增宽,而无其他结构异常[1].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纤维蛋白原Bp(fibrinogenBβ,FGB)基因启动子区域-455G/A变异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方法缺血性中风病人160例,其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病人68例(癍块组),颈动脉未见粥样硬化斑块者92例(非斑块纽),应用多聚酶链反应加H8eⅢ内切酶检测FGB启动子区域-455G/A的多态性,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测定采用凝血酶原时间法,颈动脉斑块采用超声检测。结果A^-455等位基因在斑块组的分布频率为0.17较非斑块组0.07明显增高(χ^2=7.67,P〈O.01)。不同组剐的基因型的分布不同,G/A、A/A基因型在斑块组更常见(χ^2=6.59,P〈0.05)。斑块组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4.82&#177;1.21)g/L显著高于非斑块组(4.27g/L&#177;0.90g/L,P〈0.01)。结论血浆中纤维蛋白原水平受FGB基因-455G/A多态性的影响,A^-455等位基因是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溯源的生化检测系统间相同检测项目测定结果的可比性,其误差是否能被临床所接受。方法按照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EP5-A及EP9-A文件的要求,我们对两套生化系统做了精密度评价,以OLYMPUS AU600生化分析仪检测系统为实现溯源性和可比性的目标检测系统(X),以新引进的德灵Xpand plus生化分析仪为待评检测系统(Y),在8个工作日内分别测定正常、异常质控物各8次及分别对80个新鲜血清标本进行测定BUN、CR、UA、AST、CK、LDH 6个生化项目,通过线性回归分析及计算目标检测系统与待评系统之间的相对偏差(SE%),以美国临床实验室改进修正法规′88(CLIA′88)规定的室间质量评价允许误差范围的1/2 CLIA′88为标准,在不同医学决定水平判断不同检测系统的偏差是否可被临床接受。结果在所有检测项目中,除BUN、UA测定结果在个别医学决定水平的偏差不能被临床接受外,其余项目两套系统测定结果的偏差均可被临床接受。结论我科两套生化检测系统共有测定项目的大部分测定结果具有可比性,可满足临床需要,新购置的德灵生化分析仪同样能为临床诊断提供准确、可靠的检测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