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2.
目的:探讨雌激素对去势小鼠脾细胞凋亡、凋亡基因Fas、FasL及ER亚型表达的影响。方法: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浓度E2时去势小鼠脾细胞的凋亡率;RT-PCR方法检测细胞内Fas、FasL及ERα和ERβmRNA的表达。结果:除最低浓度(10-5μmol/L)外,去势+E2组凋亡率及Fas、FasL基因的表达都高于青年组(P<0.05);与去势对照组相比,E2在10-3μmol/L、10-2μmol/L浓度时凋亡率及Fas、FasL基因的表达增高(均P<0.01)。E2在10-4μmol/L时ERα、ERβ基因的表达升高(ERα:P<0.05;ERβ:P<0.01),以后随浓度增加ERα和ERβmRNA水平有下降去势。结论:高浓度E2致脾细胞凋亡,与上调凋亡促进基因Fas、FasL基因表达有关,低浓度E2可能逆转去势小鼠脾细胞凋亡。不同浓度E2对去势小鼠脾细胞ERα和ERβ基因表达的影响支持雌激素对ER表达的调节作用:在生理范围内为正向调节,超生理范围为负向调节。  相似文献   
3.
目的 使用口服他莫昔芬法建立ICR小鼠子宫腺肌病模型,并检测其病灶特征、动情周期、血管生成、子宫炎症等变化,以介绍和评价这一动物模型.方法 新生ICR小鼠(15只)连续4 d滴喂他莫昔芬,并与同龄对照小鼠(15只)分别于42、85~95、135~145日龄处死,使用苏木素-伊红染色检测子宫病理改变;阴道脱落细胞法检测动情周期变化;免疫组化补体31(CD31)染色计算子宫微血管的密度、直径及所占面积比;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子宫缓激肽受体、神经激肽受体的基因表达.结果 使用口服他莫昔芬法建立ICR小鼠子宫腺肌病模型的造模率为100%,且疾病严重程度随病程进展.部分给药小鼠可出现动情周期紊乱.85~95及135~145日龄给药小鼠子宫肌层微血管密度和面积比均高于对照小鼠(P<0.05).135~145 日龄给药小鼠子宫缓激肽受体、神经激肽受体的基因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 口服他莫昔芬法可方便、高效的建立腺肌病小鼠模型,出现腺肌病相关的血管生成、炎症状态、疼痛相关受体表达增高等特征,是研究腺肌病发生、发展的良好模型.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不同浓度雌二醇(E2)对去卵巢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分离出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分为10组,分别为青年组、假手术组、去卵巢对照组、去卵巢+E2(10-11mol/L)组、去卵巢+E2(10-10mol/L)组、去卵巢+E2(10-8mol/L)组、去卵巢+E2(10-6mol/L)组、去卵巢+E2(10-10mol/L)+雌激素受体拮抗剂IC1182 780(10-7mol/L)组、去卵巢+E2(10-10mol/L)+1-甲基-4-苯基-四氢吡啶(MPP,10-6mol/L)组、去卵巢+E2(10-10mol/L)+四氢化吡咯二硫代氨基甲酸酯(PDTC,10-6mol/L)组.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Westernblot方法检测各组细胞雌激素受体(ER)α、ERβ、Bax、Bcl-2蛋白表达及细胞核中P65蛋白水平.结果 去卵巢对照组细胞凋亡率为(19.4±2.5)%,高于青年组(14.6±2.4)%和假手术组(14.5±2.3)%,Bcl-2、核内P65蛋白水平分别为0.25±0.05、0.09±0.01,低于青年组(0.40±0.07、0.15±0.02)和假手术组(0.38±0.05、0.15±0.02),均P<0.01;去卵巢+E2(10-10mol/L)组凋亡率为(16.6±1.8)%,低于去卵巢对照组(P<0.05),Bel-2及核内P65蛋白水平高于去卵巢对照组(P<0.01),而去卵巢+E2(10-8mol/L,10-6mol/L)组凋亡率高于去卵巢对照组(分别为P<0.05、P<0.01).去卵巢对照组ERα、ERβ蛋白水平分别为0.23±0.01、0.22±0.03,低于青年组(0.27±0.02、0.29±0.04)和假手术组(0.28±0.03、0.29±0.02),去卵巢+E2(10-11mol/L、10-10mol/L、10-8mol/L)组ERα、ERβ蛋白水平均高于去卵巢对照组,而去卵巢+E2(10-mol/L)组(0.09±0.01、0.14±0.02)低于去卵巢对照组(均P<0.01).去卵巢+E2(10-10mol/L)+IC1182 780组及去卵巢+E2(10-10mol/L)+PDTC组凋亡率与去卵巢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去卵巢+E2(10-10mol/L)+MPP组凋亡率与去卵巢+E2(10-10mol/L)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去卵巢小鼠T淋巴细胞凋亡增多,E2对去卵巢小鼠T淋巴细胞的凋亡呈剂量依赖的双相调节作用,生理范围内可部分逆转去卵巢小鼠T淋巴细胞凋亡,而超过生理范围则增加其凋亡.生理剂量E2可能通过ERβ及核因子-kB途径抑制去卵巢小鼠的T淋巴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5.
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SERM)可以与雌激素受体(ER)结合,在不同靶组织中表现为雌激素激动剂和(或)拮抗剂的作用.核受体(nuclear receptor,NR)共调节蛋白主要通过以下几方面在SERM的组织选择性调节中起作用:共调节蛋白可以与不同结合态的ER相互作用;不同组织共调节蛋白的表达种类和比例不同;同一组织在不同状态下表达和招募的共调节蛋白的种类和比例不同.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雌二醇(E_2)对去卵巢小鼠脾细胞雌激素受体(ER)及辅助性T细胞1(Th1)和辅助性T细胞2(Th2)之间平衡的影响。方法将小鼠脾细胞分为7组:青年组、假手术组、去卵巢对照组及去卵巢+E_2(10~(-11)mol/L、10~(-10)mol/L、10~(-9)mol/L、10~(-8)mol/L)组。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ERα、ERβmRNA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细胞因子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2(IL-2)和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以了解Th1与Th2的平衡关系。结果去卵巢对照组ERα、ERβmRNA水平分别为0.68±0.15和0.70±0.17,较青年组(0.95±0.21和0.93±0.1 9)及假手术组(0.98±0.28和0.94±0.20)下降(P<0.05和P<0.01);去卵巢+E_2(10~(10)mol/L)组ERα、ERβ的表达分别为0.95±0.19和0.90±0.29,较去卵巢对照组升高(P<0.05和P<0.01)。去卵巢对照组IFN-γ、IL-2分别为(360.36±8.64)ng/L和(1485.49±5.01)ng/L,较青年组[(93.46±4.81)ng/L和(704.37±5.32)ng/L]及假手术组[(92.47±2.95)ng/ L和(716.84±1 6.48)ng/L]升高(均为P<0.01);而去卵巢对照组IL-4水平[(258.11±6.00)ng/L]低于青年组[(269.77±8.44)ng/L]和假手术组[(270.18±10.34)ng/L](均为P<0.05)。去卵巢+ E_2(10~(10)mol/L)组的IFN-γ、IL-2分别为(94.05±7.17)ng/L和(712.15±13.84)ng/L,低于去卵巢对照组(均为P<0.01),IL-4为(269.76±2.05)ng/L,高于去卵巢对照组(P<0.05)。结论不同浓度E_2对去卵巢小鼠脾细胞ERα、ERβ基因表达起不同的调节作用:在生理范围内为正向调节,超生理范围为负向调节。小鼠去卵巢后影响脾细胞Th1和Th2的平衡,表现为Th1漂移。生理浓度的E_2能部分逆转Th1漂移,部分恢复Th1和Th2的平衡。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经皮雌二醇凝胶对手术绝经妇女的凝血功能、血脂、T淋巴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选取手术绝经、自然绝经1~5年内以及生育年龄妇女各15例,采外周静脉血检测,并分离出T淋巴细胞,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手术绝经组共有13例使用经皮雌二醇凝胶治疗3个月,用药前后采外周静脉血检测,并采用"改良Kup-perman评分法"和"绝经期生存质量量表"评估围绝经症状和生存质量。结果:手术绝经和自然绝经妇女的血清E2水平显著低于生育年龄组,FSH水平显著高于生育年龄组(P<0.01),T淋巴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生育年龄组(P<0.05)。手术绝经组用经皮雌二醇凝胶治疗3个月后,血清E2水平从(8.38±9.49)pg/ml升至(27.23±24.11)pg/ml(P<0.05),改良Kupperman评分从(19.46±6.70)降至(14.46±4.46)、绝经期生存质量量表评分从(37.31±8.92)降至(23.77±9.69)(P均<0.01);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从用药前(24.85±1.77)s升至(28.31±3.43)s(P<0.05);甘油三酯水平从(2.56±0.90)mmol/L降至(1.78±0.96)mmol/L、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从(2.99±0.72)mmol/L降至(2.73±0.58)mmol/L(P均<0.05),T淋巴细胞凋亡率从用药前(14.89±2.28)%降至(13.96±2.3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雌激素治疗(ET)显著升高了手术绝经妇女血清E2水平,显著改善了围绝经期症状和生存质量,并且凝血功能和脂代谢也有一定的改善。经皮ET有降低手术绝经妇女T淋巴细胞凋亡的趋势,提示低剂量ET可能有保护免疫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云南省金平地区产后抑郁/焦虑的筛查阳性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调查。纳入2019年10月至2021年2月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人民医院孕28周后活产分娩的单胎产妇761例,在产后1~3 d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生育及养育相关情况,以及爱丁堡产后抑郁自评量表[Edinburg...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口服和经皮雌激素替代疗法(ERT)对手术绝经妇女围绝经症状、血脂和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手术绝经妇女随机分为口服组和皮贴组,分别使用雌二醇(E2)口服片(1 mg/d)和雌二醇皮贴片(1.5 mg/周)3个月。用药前、后分别检测血中E2和卵泡刺激素(FSH)水平,评估围绝经症状和生存质量,测定血脂和凝血功能。结果:口服组和皮贴组用药后血清E2水平明显升高,FSH水平明显降低,围绝经症状和生存质量均得到明显改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口服组用药后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较治疗前显著上升,低密度脂蛋白(LDL)较治疗前显著降低;皮贴组用药后HDL较治疗前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DL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口服组用药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其余各凝血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皮贴组用药后各凝血指标均较治疗前无显著变化。结论:口服和经皮ERT均能改善手术绝经妇女的围绝经症状,但两者在血脂和凝血方面作用不同。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