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妇产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通过综合干预控制社区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RTI)的有效途径并评价其效果。方法采用干预研究方法,以社区为单位对26~52岁的698例育龄妇女进行健康教育和健康行为指导,比较干预前、后其生殖道感染及相关知识与行为指标,观察期为12个月。结果综合干预前各类RTI检出率为42.6%,以念珠菌性阴道炎(25.3%)和宫颈糜烂(16.2%)为主;15.2%RTI妇女存在2种或2种以上混合感染。综合干预后,育龄妇女对RTI认识率、态度和行为正确率均有改善(P〈0.01),RTI总检出率由干预前的42.6%下降至干预后的3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等综合干预措施,采用健康行为生活方式,积极治疗相关疾病,可有效控制社区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  相似文献   
2.
探讨中年妇女常见妇科疾病的临床治疗以及保健策略。方法以广州市越秀区妇幼保健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90例妇科疾病中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临床检查,并采用随机分配的方法,将其均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n=45),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保健措施。对妇科疾病的发生情况以及保健策略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观察。结果经临床结果显示,妇科疾病中以妇科炎症居多,其次为尿失禁以及盆腔器官脱垂和妇科肿瘤。实验组的临床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年妇女的妇科疾病种类多样,在对临床疾病进行分析的同时,还要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强对患者的保健,从而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综合征采用激素间歇周期序贯疗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2年12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126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所有的患者按照入院就诊的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3例,观察组患者采用间歇周期序贯疗法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连续周期序贯法治疗。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Kupperman评分、FSH水平用药3个月、用药1年及用药2年均明显低于用药前,E2水平明显高于用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Kupperman评分、FSH水平、E2水平在用药前、用药3个月、用药1年及用药2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子宫内膜厚度及乳腺腺体层厚度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较小,乳腺导管宽度明显变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激素间歇周期序贯疗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效果较好,可以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米非司酮配合米索前列醇催经止孕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虹  冼伟东  杜红松  黄爱莲 《广东医学》2001,22(12):1175-1176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配合米索前列醇(米索)用于催经止孕及减少流产后出血量的疗效及可行性。方法 将自愿药物流产的早孕妇女270例分为3组。早早孕试验阳性,B超检查宫内尚未见孕囊者为A组88例;宫内孕囊<1cm者为 B组56例;宫内孕囊在 1.1~2.5cm者为 C组 126例。观察3组服药后子宫出血、感染、排出物及月经恢复等情况。结果 A组的阴道排出物发现绒毛及蜕膜组织共84例,止孕成功率达95.5%;子宫出血时间≤7 d 79例(89.9%);出血量≤月经量74例(84.0%);正常复经71例(80.7%);不全流产感染率均明显低于B,C两组(P<0.05)。结论 早早孕试验阳性B超检查宫内尚未见孕囊时,催经止孕是终止妊娠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还能防治宫外孕。  相似文献   
5.
132例新生儿窒息的产科原因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132例新生儿窒息的产科原因分析李虹,冼伟东新生儿窒息是产科常见的新生儿危象,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其发生率与妊娠期的保健、分娩时的产科及新生儿处理质量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本文收集我院1993年6月~1995年12月间分娩所发生的新生儿窒息共132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本文主要探讨妇女乳腺相关疾病风险因素与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接收的1168例体检妇女,采用放射线或B超进行检查.结果 在所有体检者中,检出乳腺疾病247例(21.15%),疾病的发生主要与年龄、婚姻、生育、病史、职业、情绪等因素有关.结论 通过研究妇女乳腺相关疾病的风险因素,在临床防治的过程中加强乳腺保健知识的宣传,提高妇女对乳腺相关疾病的预防意识,降低妇女的乳腺疾病发病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