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1篇
中国医学   10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两组均用利巴韦林喷剂治疗,治疗组加用蒿芩退热方,两组疗程均为5天。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4.30%、对照组77.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疱疹性咽峡炎有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和掌握母婴健康素养水平,探索母婴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为今后的健康教育及健康促进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以更好地提高母婴的健康素质。方法:以随机抽样方式抽取2011年5月至8月河南省中医院、河南省妇幼保健院产科住院病人及门诊做孕期体检的520名孕产妇。结果:在健康理念和基本知识方面,对女性最佳生育年龄的正确的理解和关注知晓率为91%,自然分娩优越性的知晓率为40%,母乳喂养优点99%;90%的人选择了健康的生活方式与行为;在健康技能方面96%以上的人知晓定期做孕检,孕期生病需用药时,96%知晓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结论: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健康观念的转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健康问题,人们已经基本了解和掌握了必要的健康知识和健康技能,愿意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与行为,在今后的健康教育及健康促进工作计划的制订和实施中,应针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制定相应的健康教育策略,抓好侧重点,以促进母婴健康素养的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针刺耳垂眼穴放血辅助治疗小儿麦粒肿临床疗效。方法:84例随机按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2例。两组均给予妥布霉素滴眼液配合局部热敷,治疗组加用针刺耳垂眼穴放血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5.24%、对照组78.5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1年复发率4.76%、对照组23.8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耳垂眼穴放血辅助治疗小儿麦粒肿疗效较好,且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4.
泄泻是小儿时期常见的消化道疾患,临床以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如水样为特征。在小儿,尤其是婴幼儿的发病率很高,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其中以夏、秋季节发病最多。本病常见于西医学之急慢性肠炎、消化不良、秋季腹泻,胃肠功能紊乱,乳糖不耐受性腹泻等疾病。西医药对本病治疗大多有效,但是对于部分耐药性菌群所致的腹泻,以及部分病毒感染性或非感染性腹泻,则时感束手无策,往往转而寻求中医药治疗。  相似文献   
5.
毛细支气管炎是2岁以下婴幼儿特有的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尤其是1~6月的小婴儿,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是其主要病原。随着生活水平及喂养条件的改善,肥胖婴儿大大增加,痰湿型体质容易患毛细支气管炎,而腹泻是其最常见的继发症状,迁延日久,使病情更为复杂严重,影响患儿的康复。  相似文献   
6.
简版:查看全文请点击下载PDF全文  相似文献   
7.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亦称Brennemann综合征,多与病毒感染有关,细菌感染少见,多见于7岁以下小儿,好发于冬春季节,是儿童腹痛的常见原因之一,近年来发病率不断上升[1-3]。其致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多认为上呼吸道感染或肠道感染是引起儿童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的常见原因[1-3]。本病长期反复发作,会影响患儿食欲,造成厌食,进而出现营养不良、体重下降等,给患儿身心健康带来巨大危害。笔者采用酒灸联合西药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中寒型)45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外感发热是小儿常见的外感疾病。临床中又以风热型外感发热最为多见,以发热、头痛、咳嗽、流黄涕、咽喉红肿疼痛等为主要症状[1]。又因小儿具有"肝常有余""发病容易、传变迅速"的病理特点,体温若不及时控制,极易出现惊厥抽搐、昏迷等,甚至危及生命[2]。临床中使用西药退热效果迅速,但极易反复,频繁使用易损伤肝、肾。笔者采用耳尖放血疗法治疗风热型小儿外感发热,临床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小儿豉翘清热颗粒配合推拿治疗小儿风热感冒夹滞的临床疗效。方法: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2例。两组均给予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口服,治疗组加用推拿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伴随症状消退时间治疗组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儿豉翘清热颗粒配合推拿治疗小儿风热感冒夹滞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针刺四缝穴治疗儿童厌食症脾失健运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儿童厌食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不换金正气散中药口服,针刺组给予针刺四缝穴治疗,2组均治疗8周后,观察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变化,体质量变化情况,以及血清胃泌素(GAS)、胃动素(MOT)及神经肽Y (NPY)的变化情况,并于治疗结束后随访3个月统计复发率。结果:治疗8周后,临床疗效总有效率针刺组92.5%,对照组72.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4周后、治疗8周后中医证候积分均有明显降低,且针刺组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4周后、治疗8周后2组GAS、MOT、NPY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且针刺组GAS、MOT、NPY均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2组体质量均有明显增长,且针刺组体质量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期间经血尿粪常规、肝肾功能及心电图检查,未发现因治疗方案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随访3个月,复发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