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8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直肠癌术后吻合口漏的防治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直肠癌的主要治疗方法是手术疗法,随着解剖学认识的深入及手术器械的不断改进,使直肠癌保肛手术得以更多的实施.吻合口漏作为直肠癌保肛手术的主要并发症也日益受到国内外临床工作者的重视.研究不断深入.目前,直肠癌术后吻合口漏的研究虽取得一定的成绩,但对其预防尚无统一、有效的操作规范.今后的工作中还需不断探索,以防为主、防治结合,降低其发病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以乌梅丸为主方的配方颗粒口服联合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66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给予乌梅丸为主方的配方颗粒口服配合灌肠治疗,以观察溃结症状改善程度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一个疗程后,总有效率达93.9%,各主要症状明显改善。结论乌梅丸为主方的配方颗粒口服联合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可靠,不良作用小,取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黄芪颗粒对痔术后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 将86例痔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42例,治疗组口服黄芪颗粒,对照组以常规肛肠治疗,观察2组临床总疗效以及创面愈合情况.结果 治疗组在创面愈合、水肿、全身状况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2组临床总疗效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黄芪颗...  相似文献   
4.
中医挂线治疗直肠狭窄1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直肠狭窄的治疗方法.方法:收集2004-07/2008-10广安门医院肛肠科住院患者12例,均采取中医挂线进行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12例患者均获得临床治愈,其中痊愈9例,有效3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疗程7-33 d,平均21 d.治疗期间未出现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1mo-4年,无狭窄发生.结论:中医挂线治疗直肠狭窄是一种安全、有效、简便、价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黄芪颗粒对痔术后创而愈合的影响。方法将86例痔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42例,治疗组口服黄芪颗粒,对照组以常规肛肠治疗,观察2组临床总疗效以及创面愈合情况。结果治疗组在创面愈合、水肿、全身状况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2组临床总疗效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颗粒在痔术后加速创面愈合、减轻水肿、提高机体免疫力方面有显著的作用,且简便易行,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红色糖多孢菌KR6基因突变体生物合成3-脱氧-3羰基-赤酮酸内酯B(DOEB)产量显著降低的原因。方法以KR6基因突变体M菌株为研究对象,采用相对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抗原-抗体检测技术和高分辨LC-MS分析技术等,分别从基因的转录水平、翻译水平以及聚酮化合物水平等层面研究了DOEB的生物合成量。结果红色糖多孢菌M菌株与出发菌株A226相比,两者聚酮合酶(PKS)基因簇在转录水平和翻译水平上的表达差异均非造成DOEB产量降低的限速因子;而DOEB的前体转化能力却大幅度降低,因此,DOEB合酶的活力降低是造成生物合成DOEB产量降低的关键因素。结论 DOEB合酶的活力是生物合成DOEB的限速因子,本研究为进一步探讨利用基因工程途径提高新酮内酯类化合物产量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构建红色糖多孢菌突变菌株,生物合成酮内酯类抗生素。方法:利用反向PCR技术,扩增红色糖多孢菌KR6酮还原酶基因突变DNA片段SP(KR6酶中Gly^1141Ala^1142替换成SerPro),克隆于pWHM3上构建染色体同源重组质粒pWHM3-SP。通过PEG介导原生质体转化,将pWHM3-SP导入红色糖多孢菌中。经染色体二次重组后,筛选出1株红色糖多孢菌KR6酶突变菌株A226-SP。结果:DNA序列分析表明,A226-SP染色体上编码KR6酶中Gly^1141Ala^1142序列GGTGCG突变成SerPro编码序列AGCCCT。HPLC—HRMS分析证实A226-SP菌株合成了3-脱氧-3-羰基-红霉内酯B(DOEB),同时检测到其中间产物C18H34O6,但没有发现红霉素产物。结论:Gly^1141Ala^1142位于KR6酮还原酶的重要功能位点,红色糖多孢菌A226-SP突变体可以合成酮内酯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散刺法联合朱红膏纱条换药治疗臁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9例臁疮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5例予散刺法联合朱红膏纱条换药治疗,对照组34例予单纯朱红膏纱条换药。2组均治疗8周后统计临床疗效,并比较2组疮面面积、疮周颜色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疮周颜色改善率分别为91.43%、71.43%,对照组分别为73.53%、35.29%,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疮面面积均较本组治疗前缩小,且治疗组小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散刺法联合朱红膏纱条换药治疗臁疮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9.
黄芩苷对脑出血大鼠脑内氨基酸递质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黄芩苷对实验性脑出血大鼠脑内谷氨酸(Glu)、天冬氨酸(Asp)和γ-氨基丁酸(GABA)3种氨基酸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胶原酶+肝素钠法诱导脑出血模型,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及黄芩苷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不同剂量黄芩苷灌胃,3d后取出各组大鼠大脑,制备脑匀浆,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3种氨基酸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和黄芩苷低剂量组Asp含量明显升高(P〈0.05),不同剂量黄芩苷组与模型组比较,Asp有所下降(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和黄芩苷低、中剂量组Glu含量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黄芩苷中、高剂量组Glu含量明显下降(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黄芩苷低、中、高剂量组GABA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黄芩苷中、高剂量组GABA含量明显升高(P〈0.05)。结论黄芩苷可能通过降低兴奋性氨基酸的含量,提高抑制性氨基酸的含量,来调节兴奋性/抑制性氨基酸的平衡,起到保护脑出血大鼠脑内神经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直肠癌保肛手术后吻合口漏的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至2010年6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肛肠科直肠癌保肛手术137例发生的吻合口漏6例的防治临床资料。结果术后发生吻合口漏6例,吻合口漏的发生率4.37%,均经保守治疗痊愈。结论直肠癌保肛术后吻合口漏发病因素复杂,充分肠道准备、积极治疗原发病等可一定程度上预防其发生,抗感染、冲洗引流及TPN等保守治疗是其主要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