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0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脐血间充质干细胞(MSCs)静脉移植治疗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的可行性及其时效性。方法脐血MSCs移植使用前以4′,6-二脒基-2-苯吲哚盐酸(DAPI)体外标记。实验选用7日龄SD大鼠38只制备HIBD模型,死亡3只,余35只共分3组:空白对照组(n=11);移植1组(n=12),在HIBD后第2天经鼠尾静脉注入脐血MSCs;移植2组(n=12),在HIBD后1周开始移植。两组均于移植后第2天以及HIBD后2周分别随机将鼠处死、取脑,用于脑组织病理形态学观察,并取海马回区相同部位的缺血脑组织切片,荧光显微镜下观察DAPI阳性细胞数。结果移植2组,1周后缺血脑组织细胞外间隙缩小,细胞数明显增加,脑组织水肿已明显减轻,在大鼠病灶侧脑内,可见大量的DAPI阳性细胞向病灶区及周围迁移和扩散,没有明显的界限。而移植1组于移植后病灶侧脑内很少见到DAPI阳性脐血MSCs分布,其脑组织水肿程度及细胞外间隙的改善和细胞数目的增加也不明显。结论脐血MSCs移植治疗新生大鼠HIBD,能有效透过血脑屏障,在病灶脑组织周围迁移、扩散、整合;移植时间选择HIBD后1周时有良好疗效。移植治疗过程中未见植入反应和其他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脐血间充质干细胞(MSCs)静脉移植治疗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的可行性。方法将脐血MSCs移植前以DAPI标记,移植鼠在HIBD后第2周经鼠尾静脉注入脐血MSCs,于移植后第1、2和4周随机处死,行脑组织病理形态学观察,并取海马回相同部位的缺血脑组织切片,荧光镜下观察DAPI阳性细胞数。结果脐血MSCs经尾静脉移植后4周,各组鼠死亡率无显著差异,移植组脑病变率显著低于HIBD组,且该组脑组织病变仅偶见轻度,大多接近于正常,未见到重度脑组织病变发生;HIBD后1周左侧大脑缺血水肿区仍见神经细胞肿胀,细胞外间隙增宽,移植治疗1周后左侧脑组织水肿已明显减轻,上述病理组织学变化已不明显,大鼠病灶侧脑内,可见大量的DAPI阳性细胞分布,集中分布于病灶区周围,与宿主脑有机整合,没有明显的界限。结论脐血MSCs移植治疗新生鼠HIBD可以减轻脑水肿和脑损伤,在移植过程中MSCs可以透过血脑屏障并分布在损伤的脑组织周围,未见植入反应和其他任何副作用。  相似文献   
3.
4.
背景:课题计划从神经细胞替代、促进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和分化、保护神经元、促进突触重建以及减轻脑白质损伤等方面来探讨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系统移植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脑损伤后神经功能的修复作用及其机制。目的:观察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由静脉途径移植透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内.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脑功能修复的影响。方法:7d龄SD新生鼠分为3组:假手术组仅分离出左侧颈总动脉而不结扎;缺氧缺血脑损伤组制备缺氧缺血脑损伤模型;细胞移植组在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第8天尾静脉移植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前两组尾静脉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结果与结论:免疫荧光观察显示移植后5周脐血间充质干细胞迁移到海马,Nissl染色结果显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左侧海马DG区锥体细胞尼氏小体明显增加,提示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可分化为神经元。行为学测试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缺氧缺血脑损伤组在T迷宫实验中,自发改变率下降,在放射形迷宫中觅水时间延长,错误次数及重复次数明显增加(P〈0.05):脐血间充质干细胞静脉移植5周后,上述行为学指标均显著改善(P〈0.05)。提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静脉移植治疗明显改善和提高了缺氧缺血脑损伤大鼠远期的学习记忆和空间辨别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自体肋软骨构建桥型支架修复挛缩鼻的临床效果.方法 自2018年2月至2020年7月,四川华人医联整形美容医院采用自体肋软骨构建桥型支架修复挛缩鼻患者48例,评估治疗后患者满意度,并对比手术前后鼻长度、鼻尖突出度、鼻面角、鼻尖突出率等鼻部美学指标值.结果 本组48例患者术后获随访6~18个月.术后所有患者均获得...  相似文献   
6.
自身免疫性淋巴细胞增生综合征(ALPS)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淋巴细胞障碍性疾病,患者以淋巴结和(或)脾脏肿大为主要表现,易并发淋巴瘤,但若能对其早期干预、定期随访,患者一般预后较好.该病主要由介导T淋巴细胞凋亡的FAS等相关基因突变所致,同时增强的细胞增殖信号如PI3K-AKT-mTOR途径也发挥重要作用,共同导致以双阴性T细胞(DNT)为代表的免疫细胞和以白细胞介素10(IL-10)为代表的细胞因子相继发生变化而致病.近年国内外对ALPS的发病机制,尤其是遗传学和免疫学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这对指导临床诊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手术室优质护理对手术患者心理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手术患者12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1例,分别给予优质护理和手术室常规护理,利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用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对两组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两组患者的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及饮食睡眠共10组因子比较显示,观察组患者心理状况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1.8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满足了普外科手术患者的生理、心理需求,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背景:最近研究证实黄芩苷对多种脑损伤具有广泛的神经系统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中药单体黄芩苷干预并协同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静脉移植治疗幼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可行性。 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7-02/2008-01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实验室完成。 材料:健康孕妇足月顺产儿的脐带血10份,取自南昌大学一附院产科。清洁级7 d龄SD新生鼠85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5只、模型组20只、细胞移植组25只、细胞移植+黄芩苷组25只。 方法:采用明胶沉降+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人脐血单个核细胞,体外扩增至第5代用于移植,使用前6~12 h行DAPI标记。模型组、细胞移植组、细胞移植+黄芩苷组新生鼠建立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模型,空白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分别于造模后2,3,4,5周,细胞移植组、细胞移植+黄芩苷组经尾静脉注射DAPI标记好的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悬液5~10 μL/g,细胞浓度为1×109 L-1。从细胞移植第1天起,细胞移植+黄芩苷组动物经腹腔注射120 mg/kg黄芩苷,1次/d,连续3 d。 主要观察指标:脑组织病变情况,脑组织DAPI阳性细胞数,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定位情况。 结果:移植后4周,细胞移植+黄芩苷组脑组织病变率明显低于模型组、细胞移植组(P < 0.05)。与细胞移植组比较,第1,2,4周细胞移植+黄芩苷组DAPI阳性细胞数均显著增加(P < 0.01)。造模后第3周开始细胞移植的病灶脑组织,在黄芩苷的协同作用下可见大量DAPI阳性细胞集中分布于病灶区周围,与宿主脑整合,没有明显的界限,而对侧非缺血区很少见到DAPI阳性的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分布;造模后第4,5周开始细胞移植的病灶脑组织,其DAPI阳性细胞明显减少。 结论:选择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第3周进行细胞移植效果较佳,黄芩苷能够协同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有效地透过血脑屏障,在病灶脑组织周围迁移、扩散、整合。  相似文献   
9.
背景:课题组前期实验通过广泛筛选,发现中药单体黄芩苷在脐血间充质干细胞体外扩增和向神经元定向诱导中效果良好,且其诱导效果明显优于其他单纯的抗氧化剂,可能有另外的机制在起作用。 目的:探讨黄芩苷体外扩增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过程中核转录因子κB的激活及白细胞介素6浓度变化。 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外观察,于2007-02/07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实验室完成。 材料:健康孕妇足月顺产儿的脐带血10份,由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产科提供。所用黄芩苷相对分子质量为446.35,经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测定纯度> 95%。抗氧化剂β-巯基乙醇为北方同正生物技术公司产品。 方法:采用明胶沉降加密度梯度离心两步法分离脐血单个核细胞,调整细胞浓度为1.0×109 L-1接种,加入含体积分数为0.2胎牛血清、谷氨酰胺、B27、300 μg/L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300 μg/L干细胞因子的DMEM液体培养体系进行纯化和扩增培养。按照添加抗氧化剂的不同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不添加任何抗氧化剂;黄芩苷组向DMEM液体培养体系中加入100 μmol/L黄芩苷;β-巯基乙醇组向DMEM液体培养体系中加入3 mmol/Lβ-巯基乙醇。 主要观察指标:不同培养时间点脐血单个核细胞的扩增情况;用发绿色荧光信号的细胞核百分率代表核转录因子κB的激活率,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脐血单个核细胞 P65核移位细胞率;双抗夹心酶联免疫法测定贴壁细胞生长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6的浓度。 结果:培养第1周,β-巯基乙醇组与黄芩苷组脐血单个核细胞数量基本相似(P > 0.05),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 < 0.01);培养第2~4周,脐血单个核细胞数量黄芩苷组>β-巯基乙醇组>空白对照组(P < 0.01)。培养3 d及1~4周,空白对照组与β-巯基乙醇组的脐血单个核细胞 P65核移位细胞率基本相似(P > 0.05),但均显著低于黄芩苷组(P < 0.01)。3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6浓度的变化与脐血单个核细胞 P65核移位细胞率基本一致。 结论:黄芩苷能有效促进人脐血单个核细胞体外增殖,可能与其一定程度上激活即刻早期基因核转录因子κB,进而促使细胞提高分泌白细胞介素6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0.
马军花  颜小华 《山东医药》2009,49(50):67-68
目的探讨剖宫产联合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有效止血方法。方法将62例同时行剖宫产术及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18例:胎儿娩出后,宫体注射催产素20U及欣母沛250μg。B组20例:胎儿娩出后,宫体注射催产素20U并舌下含化卡孕栓1mg。C组24例:胎儿娩出后,官体注射催产素20U并静注催产素20u。结果A组术中、术后出血量明显少于B、C两组(P〈0.05),B组术中、术后出血量明显少于C组(P〈0.05)。结论剖宫产联合子宫肌瘤剔除术中宫体注射欣母沛与催产素止血效果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