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3篇
儿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他巴唑引起严重弥漫性关节炎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儿女 ,6岁 ,于 2 0 0 2年 8月因“多饮、多食、多汗、易怒 3个月”第 1次入院。查体 :心率 14 0 /min ,Bp 15 / 7kPa ,眼球轻度突出 ,甲状腺Ⅱ度肿大。实验室检查 :T3 8 71nmol/L (正常值 0 95~ 2 5 0 ) ,T4>32 0 0 0nmol/L(正常值 6 0~ 12 0 ) ,FT3 4 3 76 pmol/L(正常值 4 0~ 8 3) ,FT4>70 0 0 pmol/L(正常值 9~ 2 0 ) ,TSH <0 0 5mU/L(正常值 0 2 5~ 5 0 0 )。甲状腺B超示甲状腺弥漫性肿大。经他巴唑 5mg日三次口服 ,心得安 10mg日二次口服 ,治疗 8d后 ,基础代谢率由 73%降为 4 3% ,复查甲状腺功能为T36 38nmol/…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了解本地区儿童非伤寒沙门菌肠道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并监测分析其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探讨阿奇霉素治疗肠道非伤寒沙门菌感染的可能性,为进一步控制非伤寒沙门菌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2016年6月深圳市儿童医院确诊并住院治疗的76例肠道非伤寒沙门菌感染患儿的年龄、性别、发病季节等流行病学特点;采用纸片扩散法检测5种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使用E-Test法和纸片扩散法检测阿奇霉素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并对阿奇霉素的MIC值与其抑菌圈直径进行直线相关回归分析。结果:76株非伤寒沙门菌属于4种血清群,以鼠伤寒沙门菌血清型和肠炎沙门菌血清型为主;1岁以下小婴儿54例,占71.05%;非伤寒沙门菌对复方磺胺甲恶唑、头孢曲松、氯霉素、奈定酸、氨苄西林的敏感性分别为73.68%、63.16%、60.53%、27.63%和22.37%;检出多重耐药非伤寒沙门菌16株,占21.05%;E-TEST法检测阿奇霉素对沙门菌的MIC为2~96 μg/mL,MIC50为3 μg/mL,MIC90为4 μg/mL;纸片扩散法检测其抑菌圈直径范围为6.50 ~19.75 mm,二者显著相关(P<0.01,︱r︱=-0.836)。结论:本地区儿童肠道感染的非伤寒沙门菌血清型多样,以小婴儿为主,多重耐药菌比例较高;检出的非伤寒沙门菌对阿奇霉素的基础数据可以作为以后临床应用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感染科病房患儿标本细菌培养的情况,了解其病原菌种类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 2014年1月1日至12月31日该院感染科收治的3 745例患儿,送检各类细菌培养标本4 998份,进行病原学统计。结果 3 745例患儿,以手足口病为主,占37.30%,其次是支气管肺炎、轮状病毒肠炎和细菌性肠道感染;细菌培养共检出细菌784株,主要为副流感嗜血杆菌(16.20%)、肺炎链球菌(14.92%)、卡他莫拉菌(12.88%)、金黄色葡萄球菌(10.59%)和沙门菌属(10.08%);金黄色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的阳性率为27.50%,大肠细菌为46.43%,肺炎克雷伯菌为81.40%;可检出2种以上细菌的类型主要是痰培养标本。结论该院感染病房的病原菌分布以嗜血杆菌属、肺炎链球菌、卡他莫拉菌为主,且存在一定的耐药性。合理选用抗菌药物以控制耐药细菌传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1例初诊轮状病毒肠炎的无症状甲基丙二酸血症患儿的临床诊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初诊轮状病毒肠炎的无症状甲基丙二酸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儿于轮状病毒感染后出现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酮尿、过度通气、高血氨,多脏器功能衰竭,完善血串联质谱、尿气相色谱-质谱(GCMS)及基因检测后确诊为甲基丙二酸血症(MUT型),经特殊奶粉喂养、补充左卡尼汀及维生素B12、呼吸机辅助通气、血液净化、体外膜肺氧合(ECMO)治疗后康复。结论:对于危重症患儿,即使既往无甲基丙二酸血症的可疑家族史及临床症状,也不可轻易排除,一旦出现可疑迹象,需尽早完善相关检查并予以试验性治疗,以期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在儿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免疫检测法对本院收治的72例儿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和70例非感染性疾病患儿进行降钙素原检测,对比患者组与对照组、患者组中细菌性脑膜炎组与病毒性脑膜炎组的降钙素原检测数据。结果:细菌性脑膜炎组中降钙素原阳性率为100.00%,病毒性脑膜炎组为8.57%,患者组总阳性率为55.56%,对照组降钙素原均为阴性。患者组与对照组、细菌性脑膜炎组与病毒性脑膜炎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降钙素原对儿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可作为区别细菌性脑膜炎与病毒性脑膜炎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儿童粪便分离沙门菌的分布特征及耐药情况。 方法分析2012年1月—2015年10月某院患儿粪便标本分离的沙门菌检出情况,以及沙门菌血清型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 结果7 047例患儿送检粪便标本,459例患儿检出沙门菌,总检出率为6.51%。沙门菌肠炎患儿男女比为2.4︰1,其中3岁以下儿童352例(占76.69%);459株沙门菌中5—10月份检出374株(占81.48%),7、8、9月检出数量最多,分别为72、84、78株。沙门菌血清型主要为B群(69.06%)和D群(19.39%),分别以鼠伤寒沙门菌和肠炎沙门菌血清型为主。未检出耐亚胺培南和厄他培南的菌株,沙门菌属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头孢他啶、氨曲南和头孢曲松的敏感率均>70%,肠炎沙门菌对头孢类抗生素的敏感率低于鼠伤寒沙门菌,但对复方磺胺甲口恶唑的敏感率高于鼠伤寒沙门菌。结论该院儿童粪便检出的沙门菌主要分离自3岁以下婴幼儿,夏秋季节高发,血清型以鼠伤寒和肠炎沙门菌为主,抗菌药物治疗要结合血清型及药敏结果慎重选择。  相似文献   
7.
换血治疗婴儿重症百日咳合并高白细胞血症1例报道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百日咳是由百日咳鲍特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典型的临床表现为无热痉挛性咳嗽,大部分预后良好,少部分并发重症肺炎、百日咳脑病、高白细胞血症、肺动脉高压,预后不良,甚至死亡。有研究者认为出现以上严重并发症,需要入住重症监护室(NICU/PICU)治疗的病例即为重症百日咳病例[1]。目前,对于具有明显高白细胞血症的重症百日咳患儿,较为推荐的降白细胞措施即为换血治疗,但国内相关报道较少。2018年11月上海儿童医学中心首次报道采用换血治疗1例6月龄的重症百日咳女婴,但该患儿在接受换血术前已存在多器官功能衰竭,最终死亡[2]。我院NICU收治1例30日龄的百日咳男性患儿,合并明显的高白细胞血症,经换血治疗,白细胞明显下降,效果理想,患儿好转出院。结合国内外已有百日咳合并高白细胞血症及换血治疗的相关文献,将本病例报告如下,以期加深儿科医师对换血疗法的认识,为伴发高白细胞血症的重症百日咳患儿的救治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8.
雷旻 《世界临床药物》2012,33(11):670-673
目的分析儿童和青少年偏头痛患者的流行病学,并观察氟桂利嗪预防性治疗疗效。方法根据我院儿科儿童和青少年期偏头痛患者(n=200)的临床症状、体征、病史、辅助检查、偏头痛及其可能发病诱因的相关问卷,分析偏头痛的分型、临床特征及可能的诱因,并以偏头痛发作频率和头痛程度评价氟桂利嗪(一日1次10 mg)睡前服用治疗8周的疗效。结果 200例入选患者按偏头痛分型依次为:无先兆性偏头痛112例(56.0%),有先兆性偏头痛患者43例(21.5%),周期性综合征26例(13.0%),视网膜偏头痛11例(5.5%),其他类型患者8例(4.0%)。学习紧张(42.0%)和人际关系不睦(约28.0%)等是最常见的诱发因素。患者接受氟桂利嗪治疗后,偏头痛发作频率和头痛程度与治疗前相比改善显著(P〈0.01)。结论偏头痛分型、临床特征及诱因等某些特性有助于临床儿童和青少年偏头痛鉴别诊断,且氟桂利嗪预防性治疗儿童和青少年偏头痛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儿童侵袭性沙门菌感染的病原血清型分布及耐药特征。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经血液或脓液培养确诊的66例侵袭性沙门菌感染患儿的临床特点、血清型分布和药敏结果。结果 66例患儿中,男48例、女18例,2岁以下43例;住院患儿60例,门诊患儿6例;5—10月份检出者占80.30%。住院患儿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55例(91. 67%)、腹痛和/或腹泻32例(53. 33%)、贫血36例(60. 00%)、咳嗽28例(46. 67%)、肝脏肿大24例(40. 00%)、脾脏肿大12例(20.00%)。所有患儿中,白细胞总数升高45例(68.18%),嗜酸性粒细胞比例下降56例(84.85%),其中15例嗜酸性粒细胞消失,超敏C反应蛋白不同程度升高51例(77. 27%)。沙门菌血清型主要分布在D群和B群,分别为26例(39.39%)和22例(33.33%);未检出耐亚胺培南和厄他培南侵袭性沙门菌菌株,检出菌株对头孢吡肟、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和氨曲南的敏感率均70.00%。结论儿童侵袭性沙门菌感染在2岁婴幼儿中最为多见,5—10月份高发,血清型以D群和B群为主,临床表现多样,应结合血清型及药敏结果慎重选择抗生素治疗。  相似文献   
10.
钩端螺旋体病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患儿 ,男 ,12岁 ,因发热、头痛 13d ,伴呕吐、腹痛 5d入院。 13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 ,体温 39℃左右 ,同时诉头痛剧烈 ,无咳嗽、流涕和抽搐。 7d出现恶心、呕吐 10余次每天 ,非喷射样。全腹痛 ,结膜红 ,颜面出现少许红色皮疹。患儿发病以来精神差 ,乏力 ,大便 2~ 3次 /d ,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