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20篇
基础医学   5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4篇
药学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2 毫秒
1.
目的 提高临床对儿童吞气症的认识。方法 纳入2017年6月至2020年5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消化科就诊、年龄1~18岁、诊断包括“吞气症”且遵医嘱进行门诊随访的连续病例,从病历系统中截取患儿的临床资料和随访记录。结果 78例吞气症患儿纳入本文分析,男51例、女27例,年龄1.4~12岁,<4岁13例(16.7%),病程2~24个月。78例均有吞气样动作、“晨轻暮重”腹胀和肛门排气增多,其他临床表现主要包括:食欲下降、腹痛、打嗝、便秘、恶心、呕吐、腹泻等。6例合并抽动障碍,2例合并孤独症谱系障碍,1例合并脑性瘫痪。54例有可疑诱因,主要包括急性胃肠炎、变应性鼻炎、呼吸道感染、精神压力大和外科手术后等。腹部X线平片检查和胃肠镜检查等均未见异常。经治疗后痊愈64例,症状反复8例,疗效不佳6例。结论 吞气症在不同年龄儿童均可发生,主要表现为腹胀、吞气样动作及肛门排气增多,多数患儿经过治疗后痊愈。  相似文献   
2.
婴幼儿克罗恩病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儿,男,1岁3个月。因反复大便次数增多1年,发热10d咳嗽2d收入院。患儿生后3个月排黄色稀水便,每天4~5次至10次不等,大便带少量黏液,无脓血,伴体重不增。1岁时在外院经肠镜检查诊断“糜烂性结肠炎,肛瘘”。1岁2个月在外科行“肛瘘挂线术”,术后排黄绿色稀水便每天10余次,伴黏液脓血。10d前开始发热,无规律,热峰40℃。近2d出现咳嗽。个人史:孕3产3,足月顺产,出生体重3.2k。家族史:第1胎女孩,10岁,体健。第2胎男孩。生后患肛瘘及腹泻病,于10个月时死亡。体查:体重6.2kg,头围44cm。神志清,营养不良貌,皮下脂肪缺乏。双肺呼吸音粗。闻干性啰音;心律齐,心音有力;腹部软,肝脾肋下未及,肠鸣音正常。肛周皮肤糜烂。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广州地区儿童感染幽门螺杆菌(H.pylori)的iceA基因亚型与胃炎的关系.方法 105例胃、十二指肠疾病患儿的胃窦处取3块胃黏膜,分别进行快速尿素酶反应、病理检查和聚合酶链反应(PCR).抽提胃黏膜基因组DNA,用3对引物检测H.pylori ureA和iceA基因,分析H.pylori iceA基因亚型与胃炎的关系.结果 105例样本中,快速尿素酶反应、病理检测和聚合酶链反应(PCR)三者均阳性的标本52例,H.pylori iceA1亚型菌株单独检出率78.84%(41/52),H.pylori iceA2亚型菌株单独检出率1.92%(1/52),H.pylori iceA1和iceA2亚型均阳性的检出率3.84%(2/52),iceA1和iceA2亚型均阴性的比率15.38%(8/52),H.pylori iceA1亚型阳性率与其它基因亚型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感染H.pylori iceA1亚型菌株的患儿中轻度慢性胃炎3例,中度慢性胃炎15例,重度慢性胃炎25例;未感染H.pylori iceA1亚型菌株的患儿中轻度慢性胃炎2例,中度慢性胃炎4例,重度慢性胃炎3例,感染H.pylori iceA1亚型菌株患儿与未感染H.pylori iceA1亚型菌株患儿的胃黏膜病变程度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H.pylori iceA1亚型是广州地区儿童感染H.pylori的优势基因亚型,H.pylori iceA1菌株容易引起较严重慢性胃炎.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个体化护理在小儿支气管异物摘取术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行支气管异物摘取术患儿116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观察组根据不同个体采用个体化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护理后比较2组1次性异物取出成功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1次性异物取出成功率为96.6%高于对照组的8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4%低于对照组的2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个体化护理能提高支气管异物摘取术患儿的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个体化护理在小儿支气管异物摘取术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行支气管异物摘取术患儿116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观察组根据不同个体采用个体化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护理后比较2组1次性异物取出成功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1次性异物取出成功率为96.6%高于对照组的8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4%低于对照组的2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体化护理能提高支气管异物摘取术患儿的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小儿嗜酸细胞性胃肠炎诊断和治疗.方法 收集5例小儿嗜酸细胞性胃肠炎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资料、胃肠镜检查结果并进行分析.结果 小儿嗜酸细胞性胃肠炎临床表现多样,无特异性,内镜下胃肠黏膜呈充血、糜烂为主,病理检查胃肠黏膜有嗜酸性粒细胞浸润(>25个/HP).饮食疗法和抗过敏治疗效果较好.结论 小儿嗜酸细胞性胃肠炎临床表现存在多样性,无特异性,饮食疗法和抗过敏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肠淋巴管扩张症的诊断方法及治疗。方法分析1例小肠淋巴管扩张症患儿的病史、临床和病理检查结果,以及随访观察半年后复查的各项相关指标,同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小肠淋巴管扩张症确诊依据病理检查,内镜下典型表现也可以诊断,胶囊胃镜、双气囊小肠镜、胃镜及结肠镜、腹部CT、小肠造影、粪便α1抗胰蛋白酶清除率测定等均有诊断意义。治疗上主张控制饮食,给予低脂、高蛋白、补充中链脂肪酸的饮食。该患儿经控制饮食治疗6个月、1年后临床症状、体征好转,部分实验室检查指标亦好转,但随访6个月时镜下小肠改变不明显。结论双气囊小肠镜并病理检查是诊断小肠淋巴管扩张症的最佳方法,胃镜结合结肠镜或小肠造影在一定程度上对诊断有帮助。可用低脂、高蛋白、补充中链脂肪酸的饮食疗法,其治疗是一个长期连续的过程,可能与小肠黏膜修复慢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双气囊小肠镜在儿童消化道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6年12月-2010年12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收治的8例疑似小肠病变的患儿,其中以排黑便和(或)暗红色便为主要症状7例,以慢性腹泻、生长发育迟缓为主要症状1例。胃肠镜检查,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胶囊胃镜、全消化道造影、腹腔动脉血管造影等检查,均为阴性。行双气囊小肠镜检查,7例患儿先经口再经肛门进镜检查,1例患儿经口进镜检查。结果分别经口及肛门进镜的7例患儿操作时间为120~150 min,经口进镜的1例患儿操作时间约为60 min。检出毛细血管扩张症2例,小肠淋巴管扩张症、嗜酸性肠病、胃窦溃疡各1例,未见明显病变3例,检出率约为62.5%。均未发生操作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结论双气囊小肠镜可以弥补胃肠镜或胶囊内镜检查的不足,是一项安全有效的临床诊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儿童先天性蔗糖酶-异麦芽糖酶缺乏症(CSID)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总结3例诊断为CSID患儿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结果。结果:3例患儿年龄1岁4个月至1岁7 个月,单纯母乳喂养期间大便正常,断母乳改奶粉喂养、添加米糊、粥后开始腹泻,粪便为黄色稀水样、稀糊样,每天7~10次。入院查体均有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3例蔗糖激发试验结果显示,同餐前血糖相比,餐后血糖最大升高值(%)分别为0.1(2.0%)、0.1(2.6%)和0.9(19.1%) mmol·L-1,并出现排黄色稀水样粪便;葡萄糖激发试验结果显示,同餐前血糖相比,餐后血糖最大升高值(%)分别为1.5(30.6%)、2.3(65.7%)和4.4(107%)mmol·L-1,均未出现腹泻。3例患儿诊断CSID后停用蔗糖和淀粉类食物,1~2 d后粪便性状和次数恢复正常。结论:临床上疑诊CSID患儿,可根据典型的病史特点(断母乳后出现腹泻),回避蔗糖和淀粉类饮食后腹泻迅速缓解,蔗糖激发试验阳性可作出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儿童年龄、性别及其十二指肠黏膜绒毛形态与纹状缘氨基肽酶N(APN)、二肽氨基肽酶IV(DPPIV)、氨基肽酶A(APA)和膜Gyl-Leu肽酶活性的关系.方法 对2007年3月-10月广州医学院附属广州市儿章医院264例患儿进行胃镜下取十二指肠降段黏膜活检,标本分别作组织学检查和肽酶活性测定.结果 绒毛萎缩组APN、DPPIV活性均低于正常组.DPPIV活性与年龄呈负相关.APN、APA和Gyl-Leu肽酶活性与年龄因素无关.四种肽酶活性的性别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纹状缘氨基肽酶APN、DPPIV及二肽酶Gyl-Leu肽酶的活性与绒毛形态有关,而Gyl-Leu肽酶及APA活性不受绒毛形态改变的影响.DPPIV活性随年龄增长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