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4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通过81例正常新生儿与41例窒息新生儿血红蛋白(Hb)及红细胞内游离原卟啉(FEP)的测定,探讨亚高原地区新生儿窒息与铁缺乏的关系。结果表明:铁缺乏与新生儿窒息无明显相关,新生儿铁缺乏与出生时体重和营养有关,故早期诊断对缺铁性贫血有重要意义,早期治疗对儿童健康成长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高海拔地区出生新生儿体格发育的特征,探讨高海拔地区影响出生新生儿体格发育之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不同海拔4个地区2002年8月~2003年8月出生的活产新生儿1012例,用统一的新生儿杆秤测量体重,统一的皮尺测量头围、身长、坐高.资料应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结果不同海拔地区出生的新生儿体格发育有显著的差异性.随着海拔的升高,体重呈下降趋势.在汉族人口中,不同海拔地区出生的新生儿体格发育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高海拔环境对新生儿体格发育有影响.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西宁地区经新生儿窒息复苏规范化培训后产儿科协作新法复苏的效果。方法:收集产儿科协作规范复苏培训前后3年在我院分娩的所有活产新生儿资料,以美国第4版《新生儿窒息复苏教材》(NRP)中译本为培训资料,推广应用规范化复苏技术,对我院2001年-2007年出生的281例窒息新生儿进行调查,比较分析培训前后新生儿窒息的复苏效果。结果:对培训前后各3年的窒息新生儿分为两组进行分析比较,两者窒息发生率差别有显著性,X^2=14.435,P〈0.01;复苏成功率两者差别有显著性,X^2=4.30,P〈0.05;窒息病死率两组比较差别亦有显著性,X^2=4.295,P〈0.05。结论:通过加强参与复苏人员的技能培训,加强产儿科协作,规范的复苏技能操作可有效降低高海拔地区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提高新生儿窒息复苏成功率,从而降低新生儿窒息病死率。  相似文献   
5.
6.
本文通过亚高原地区81例正常足月新生儿血红蛋白(Hb)及红细胞内游离原卟啉(FEP),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新生儿原卟啉的正常值与幼儿无显著差异,新生儿血红蛋白的高低反映出FEP的多少,新生儿体内铁的含量主要取决于血容量与血红蛋白的浓度。由于高海拔地区缺氧因素,出现血红蛋白反馈性增高。现将其测定分析的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新生儿窒息是新生儿最常见的疾病,也是新生儿的主要死亡原因,其病死率占活产新生儿死亡的30%左右,为了提高新生儿窒息复苏效果,降低新生儿窒息病死率,2004年8月本院参加了由卫生部妇幼保健与社区卫生司、强生儿科研究院、美国儿科学Ё会合作开展的新生儿窒息复苏培训项目,以<新生儿窒息复苏>中译本(NRP)为培训资料,对全体产儿科工作人员进行新生儿复苏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推广应用规范化复苏技术,新生儿科医师进产房,取得了明显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青海地区苯丙氨酸羟化酶(PAH)基因的突变特点,为苯丙酮尿症(PKU)基因诊断和产前诊断提供参考。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结合基因序列分析技术,对在青海地区确诊的41例经典型PKU患儿进行PAH基因启动子区和13个外显子及其旁侧内含子区域的全序列分析。结果:采用PCR技术分别扩增41例PKU患者PAH基因序列,然后对PCR产物直接测序,发现H64fsX9基因突变1例、N93fsX5基因突变2例,这2种PAH基因突变经逆向测序予以确认,证实其分别在第190位核苷酸发生了C缺失和第279-282核苷酸之间发生了CATC缺失突变。经查询PAH专业网站和国际PAH数据库,确证这2种基因突变为PAH基因新突变。此外,携带这2种基因突变的3例患儿年龄在1~4岁,其Phe浓度在942~1360μmol/L之间,且均表现出智力低下、头发发黄、全身鼠臭味等典型的PKU临床症状。结论:H64fsX9和N93fsX5为典型PKU患儿中的2种PAH基因新突变,这两种基因突变改变了PAH酶蛋白的一级结构,是导致PKU疾患的直接原因。新突变基因的发现,将为该地区PKU防治提供科学依据,也是对我国民族和地区资料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高原地区新生儿出生3天内的血糖值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06年1月~2007年12月在该院出生的942例新生儿,取足跟血做微量血糖分析。结果:①发现低血糖66例,高血糖12例,新生儿血糖紊乱以低血糖多见。②与相关报道比较,高寒低氧环境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并不高于平原地区。③新生儿出生72h内血糖值逐渐升高。④顺产新生儿与剖宫产新生儿血糖值有显著性差异。⑤早产儿、足月小样儿易出现低血糖,而高血糖多见于有窒息史的危重新生儿。结论:新生儿血糖监测极其重要,可及时发现和纠正新生儿糖代谢紊乱,应常规对所有出生72h内的新生儿做血糖监测,特别加强剖宫产分娩及高危儿的血糖监测,及时纠正。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高海拔地区新生儿出生3天内的血糖及影响因素。方法:对在我院出生的母婴同室新生儿915例,取足跟血用日本京都GT-1640血糖仪做微量血糖分析。结果:①发现低血糖63例,占新生儿的6.78%。与相关报道比较,高寒低氧环境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并不高于平原地区;②出生72小时内血糖值逐渐升高;③顺产新生儿与剖宫产新生儿血糖有显著性差别;④早产儿、小于胎龄儿易出现低血糖。结论:新生儿血糖监测极其重要,可及时发现和纠正新生儿低血糖,应常规对所有出生72小时内的新生儿做血糖监测,特别加强剖宫产分娩及低出生体重儿的血糖监测,及时纠正低血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