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7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肌组织工程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般认为成熟的心肌细胞是终末分化细胞,缺乏再生能力。近来,Beltrami等报道,少数成体心肌细胞在终末分化之后还具有分裂能力。但由于这些细胞数量极少,不能达到心肌损伤后修复心肌的目的。因此,心肌损伤后导致心肌细胞不可逆的丢失,只能由成纤维细胞增生形成瘢痕而修复。设法增加心脏内心肌细胞或心肌样细胞的数量能改善此类患者的心功能;其次,先天性心脏病是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问题,有着相当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2.
一般认为,成熟的心肌细胞是终末分化细胞,缺乏再生能力。有研究表明,少数成体心肌细胞在终末分化之后还具有分裂能力,但由于数量极少,不能达到修复损伤心肌的目的。因此,心肌损伤后只能由成纤维细胞增生形成瘢痕而修复,但只有增加心肌细胞或心肌样细胞的数量才能改善此类病人的心功能。目前,心血管外科临床应用的心血管修复材料都缺乏收缩性和生长潜能,并有钙化和血栓生成的危险。寻找理想的心血管材料一直是先心外科基础研究的热点之一,心肌组织工程则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和治疗策略。理想的种子细胞是能否获得工程化功能心肌的要素之一。近年来,利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s)进行细胞移植或作为种子细胞的研究广泛开展,  相似文献   
3.
<正>完全性大动脉转位(transposition of the great arteries,TGA)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占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的7%~9%,在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中仅次于法洛四联症。室间隔完整的大动脉转位患者,一般在出生后几天动脉导管就自行关闭,如未经治疗,则在婴儿早期就会死亡。如伴有室间隔  相似文献   
4.
研究结果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在心脏微环境中可以自发的分化为心肌细胞(CM)。我们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应用小鼠CM体外构建的心肌微环境使婴幼儿BMSCs向CM分化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人适机械瓣膜替换有病变的天然心脏瓣膜后,影响其远期生存率的关键问题是出血和血栓栓塞等并发症。近年临床研究发现,低强度的抗凝治疗降低抗凝出血发生率的同时,并不增加血栓栓塞发生率。因此,国内外在人造心脏瓣膜替换术后,有逐步采用低度抗凝强度的趋势,并获得了初步效果,但适应我国人群抗凝强度的理想标准尚未达成到共识,因  相似文献   
6.
王宁  李新华  邢万红  陈平 《中医药研究》2010,(10):1220-1222
目的探讨不同细胞代数与不同5-氮胞苷(5-Aza)浓度对体外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向心肌细胞定向分化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大鼠骨髓单个核细胞。选择第2代、第6代、第10代细胞,每代分为四组(三组为诱导组,一组为对照组),三个诱导组分别以5μmol/L、10μmol/L、15μmol/L5-氮胞苷孵育24h后,与对照组以完全培养液连续培养5d。通过MTT法测取各代细胞诱导组与对照组第1天、第3天、第5天的OD值,计算三代细胞经不同浓度5-氮胞苷诱导后及对照组的增殖率。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各代MSCs经不同浓度5-氮胞苷诱导培养4周后心肌特异蛋白cTnT、α-Actin的表达。结果正常对照组第2代与第6代细胞增殖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第10代细胞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同浓度药物诱导的三代细胞,第2代细胞与第6代、第10代细胞增殖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6代、第10代细胞增殖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5-氮胞苷浓度诱导的同代细胞间增殖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三种浓度5-氮胞苷诱导的2代、6代、10代MSCs均表达心肌特异蛋白cTnT、α-Actin,对照组表达为阴性。结论随着细胞代数的增加,药物浓度对细胞的增殖能力影响越来越小。经5-氮胞苷诱导的MSCs表达心肌特异蛋白cTnT、α-Actin,未经诱导的MSCs不表达心肌特异蛋白。  相似文献   
7.
背景:作者以往研究初步证明在单纯使用胰蛋白酶制作的大鼠肺气肿模型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以“归巢”到病损肺组织,并参与肺血管形成促进肺组织修复。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同样具有强大的促进血管新生的作用。 目的:观察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肺气肿模型大鼠肺毛细血管再生和肺气肿病理修复的影响。 方法: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5组大鼠均采用烟熏加气管内一次性滴注猪胰弹性蛋白酶法建立肺气肿模型。成功造模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气管内注入400 U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组气管内注入2 μg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次/周,共3次;单纯细胞移植组于尾静脉注入4×109 L-1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悬液1 mL;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细胞移植组气管内注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同时,尾静脉注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模型对照组、正常对照组给予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干预4周后行动脉血气分析,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及形态学指标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肺组织CD34+的表达。 结果与结论: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组PaO2值明显升高(P < 0.05),余指标无明显变化(P > 0.05);其余组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变化(P > 0.05)。大体及光镜观察可见,正常对照组肺表面光滑平整,呈淡粉红色,弹性好,切面可见肺泡大小均匀一致;模型对照组出现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病理改变;余4组均较模型对照组病变程度有所好转。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组、单纯细胞移植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细胞移植组平均肺泡数、CD34+相对阳性面积均明显增加(P < 0.05),平均肺泡面积、平均内衬间隔则明显减少(P < 0.05),此4组之间各指标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 > 0.05)。提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均能在一定程度上修复烟熏加气管内滴入弹性蛋白酶构建的大鼠肺气肿模型的病变,可能的作用机制是增加肺的毛细血管数、扩张肺血管,增加肺血流量,改善通气/血流,肺组织通过自身的代偿缩小了肺泡面积,减小肺容积。  相似文献   
8.
背景:作者以往研究初步证明在单纯使用胰蛋白酶制作的大鼠肺气肿模型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以"归巢"到病损肺组织,并参与肺血管形成促进肺组织修复.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同样具有强大的促进血管新生的作用.目的:观察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肺气肿模型大鼠肺毛细血管再生和肺气肿病理修复的影响.方法: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5组大鼠均采用烟熏加气管内一次性滴注猪胰弹性蛋白酶法建立肺气肿模型.成功造模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气管内注入400 U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组气管内注入2 μg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次,周,共3次;单纯细胞移植组于尾静脉注入4×10~9L~(_1).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悬液1 mL;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细胞移植组气管内注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同时,尾静脉注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模型对照组、正常对照组给予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干预4周后行动脉血气分析,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及形态学指标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肺组织CD34~+的表达.结果与结论: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组PaO_2值明显升高(P<0.05),余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其余组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变化(P>0.05).大体及光镜观察可见,正常对照组肺表面光滑平整,呈淡粉红色,弹性好,切面可见肺泡大小均匀一致;模型对照组出现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病理改变;余4组均较模型对照组病变程度有所好转.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组、单纯细胞移植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细胞移植组平均肺泡数、CD34~+相对阳性面积均明显增加(P<0.05),平均肺泡面积、平均内衬间隔则明显减少(P<0.05),此4组之间各指标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提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均能在一定程度上修复烟熏加气管内滴入弹性蛋白酶构建的大鼠肺气肿模型的病变,可能的作用机制是增加肺的毛细血管数、扩张肺血管,增加肺血流量,改善通气,血流,肺组织通过自身的代偿缩小了肺泡面积,减小肺容积.  相似文献   
9.
缺血性心脏病导致的心力衰竭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如何治行这些患者仍是一个无法解决的难题。与心脏瓣膜和血管不同,心肌尚无可替代的人工材料。随着体外细胞培养技术的成熟以及组织工程概念的提出,运用细胞修补心脏成为一种令人兴奋的新治疗概念。但是,对于需要进行大面积心肌修补的患者而言,单纯点状移植的细胞较难以在较大面积的无血供区域存活。所以继细胞移植之后,体外构建组织工程化心肌已成为心肌组织工程领域最富有挑战性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分化为心肌细胞的能力,及诱导后BMSCs体外联合脱细胞牛心包构建工程化组织心肌的可行性。方法分离培养大鼠BMSCs,用含0.1μmol/L AngⅡ的完全培养基诱导培养第3代BMSCs 24 h,然后换用完全培养基连续培养;对照组采用完全培养基连续培养。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诱导后的BMSCs表达心肌特异蛋白cTnT、β-MHC情况;透射电镜观察诱导后的细胞超微结构。用去污剂-酶消化法对新鲜牛心包行脱细胞处理,然后将诱导后4周的BMSCs接种于脱细胞牛心包生物支架上培养3 d后,对其进行观察检测。结果 AngⅡ诱导后的BMSCs向心肌细胞分化,可表达cTnT和β-MHC,对照组则不表达cTnT和β-MHC。电镜结果显示诱导后的细胞间可见类肌节组织及明显的桥粒连接;新鲜的牛心包经去污剂-酶联合四步法脱细胞处理及京尼平交联后,HE染色观察脱细胞的效率接近100%。扫描电镜观察发现脱细胞处理后的牛心包表面无细胞残留且表面排列杂乱,放大后可见有2μm小孔。观察体外构建的工程化心肌显示诱导后的BMSCs可良好地黏附于脱细胞牛心包生物支架表面并生长增殖,且少量可渗透到支架内部。结论 AngⅡ诱导的大鼠BMSCs可向心肌细胞方向分化,表达心肌特异蛋白cTnT和β-MHC。将其种植于脱细胞牛心包生物支架上,表面黏附良好,且可渗透到支架内部及血管周围,有望用于构建具有血管网络化的组织工程化心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