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5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31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1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63篇
内科学   22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57篇
外科学   38篇
综合类   124篇
预防医学   18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72篇
中国医学   61篇
肿瘤学   2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卵巢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和鉴别诊断.方法 分析6例卵巢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资料及组织病理学和免疫表型特点,按WHO(2001)淋巴造血组织肿瘤分类进行组织学分型.结果 6例患者平均年龄51岁,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和腹部包块.6例均诊断为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其组织学特点是瘤细胞弥漫分布,细胞大,核圆形或卵圆形,核膜厚,可见核仁.免疫组化:肿瘤细胞CD20、CD79a和MUM-1弥漫( ),CD3、CD43、MPO、CD117、PLAP和TdT均(-).结论 卵巢淋巴瘤极少见,确诊依赖组织学和免疫组化检测.该病需要和粒细胞肉瘤、无性细胞瘤、小细胞癌等鉴别.  相似文献   
2.
刘晶  李峰  唐旭东  马捷  白世敬  刘艳阳 《河北中医》2014,(11):1712-1713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表现为胃和十二指肠功能紊乱引起的症状,经检查排除引起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疾病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主要症状包括上腹痛、上腹灼热感、餐后饱胀及早饱感,并可同时存在上腹胀、暖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症状。现代医学根据其病理及临床症状表现常将FD可分为3个主要类型:溃疡型,症状表现以上腹痛为主;动力不足型,症状以腹胀,早饱,恶心为主;非特异型,经过常规治疗,症状不改善者。近年来有关中医治疗FD的临床研报道逐渐增多,我们兹就FD的中医学机制研究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3.
4.
宫颈淋巴瘤样病变7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子宫颈淋巴瘤样病变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方法采用光镜、免疫组化、EBER原位杂交和TCR及IgH基因重排等多项技术对7例宫颈淋巴瘤样病变进行病理分析,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探讨。结果7例患者中5例为育龄期女性,临床表现为接触性出血或不规则阴道出血6例,伴白带增多2例;1例为体检发现。妇检见宫颈1枚或数枚息肉样新生物,常伴宫颈糜烂。光镜示新生物内弥漫性淋巴组织浸润,见多量免疫母细胞或滤泡中心母细胞样细胞,易见核分裂象。致密的大淋巴细胞间常混杂不等量的小淋巴细胞和浆细胞。免疫组化:CD20常弥漫( ),小淋巴细胞CD3( ),CD30散在或灶性( ),κ与λ阳性无显著差异。6例基因重排未见单克隆条带。6例EBER原位杂交未见阳性表达。随访6例患者均健在。结论子宫颈淋巴瘤样病变是一类伴多量大淋巴细胞且显示活跃核分裂象的淋巴组织高度增生性病变,临床常表现为息肉样新生物,免疫组化及基因重排显示多克隆性表达有助于确诊。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左腋下直小切口在动脉导管未闭(PDA)结扎术中的局部解剖特点与临床应用。方法:采用左腋下腋中线直小切口,长约5cm,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在背阔肌前缘与胸大肌后缘之间,显露前锯肌。纵切前锯肌显露第4肋骨,经第4肋床或第4助间隙进入胸腔。结果:76例2岁~12岁动脉导管未闭患者,经左腋下直小切口实施动脉导管未闭结扎术,无手术并发症,也无手术死亡。均未输血,住院3~9天痊愈出院。结论:在熟练掌握局部解剖的基础上,左腋下直小切口行动脉导管未闭结扎术是安全可行的。此切口具有损伤小,术后痛苦小,出血少,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低,切口疤痕小、美观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乳腺错构瘤的X线诊断(附20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乳腺错构瘤的X线征象,以提高对其影像诊断水平。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经病理证实的乳腺错构瘤的X线平片。结果:主要X线征:(1)低密度肿块5例。(2)高密度肿块3例。(3)混杂密度肿块10例。(4)未见肿块2例。结论:乳腺错构瘤的X线表现与其病灶内低密度的脂肪组织及高密度的腺体组织,纤维组织所占的比例有关,其中混杂密度是特异性的X线表现。  相似文献   
7.
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20例临床病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LBL)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对20例LBL进行光镜、免疫组化检测,并结合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患者年龄5~43岁,男15例,女5例,13例纵隔占位者9例伴锁骨上和,或颈部淋巴结肿大,6例以颈部或全身多发性浅表淋巴结肿大起病,1例则表现为胸椎骨的病变。光镜下表现为中等大淋巴样细胞弥漫浸润性生长,瘤细胞胞质少,核染色质细腻,易见核分裂象。免疫组化示TdT、CD3、CD43、CD99(+),MPO(-)。仅1例呈CD20弥漫(+)和CD79a(+)。19例诊断为T-LBL,1例为B-LBL。1例T-LBL同时呈CD79a弥漫弱(+)。随访13例,4例出现中枢神经侵犯,4例累及骨髓,4例死亡。结论 患者尤其是青少年临床出现纵隔占位伴锁骨和,或颈部淋巴结肿大应首先考虑T-LBL,光镜下瘤细胞中等大,核浆比大,染色质细腻,常呈弥漫浸润性生长,免疫表型TdT阳性可确诊。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骨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和鉴别诊断。方法 观察和分析2例骨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的病理形态特征和免疫组化标记,并结合文献复习,总结骨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和鉴别诊断。结果 最常见的临床症状是骨疼痛;X线呈溶骨性骨破坏;肿瘤多呈分叶状,瘤细胞呈条索状、巢状或散在分布于透明变性的黏液基质中;CD34、CD31、CK和vimentin( ),EMA部分( )。结论 原发于骨的上皮样血管内皮瘤是一种少见的低度恶性的血管源性肿瘤,需与转移癌、骨上皮样血管瘤和上皮样血管肉瘤等鉴别。  相似文献   
9.
患者 女,42岁.活动后心慌伴双下肢乏力9月余.11年前因“右侧卵巢囊肿”行右侧卵巢囊肿剔除术;5年前因“子宫肌瘤”行子宫切除及右侧输卵管切除术,保留双侧附件.入院超声心动图发现右心房内可探及约79 mm ×41 mm实性团块,延伸至下腔静脉内.下腔静脉肝后段处宽约20 mm,向下逐渐增宽,最宽处32 mm,其内见充满管腔的低回声团反射.MRI检查可见右心房腔内偏心类圆形长T1、长T2信号影,经下腔静脉延续至右侧髂总静脉内,右侧髂总静脉下段显影差;延迟期增强见病灶明显强化.术前诊断为静脉内平滑肌瘤病.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心脏手术病人术中应用左旋卡尼汀停搏液对主动脉开放后心脏复跳的影响。方法40倒心脏手术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术中应用St.ThomasⅡ号冷晶体心脏停搏液,实验组术中予St.ThomasⅡ号冷晶体心脏停搏液加入左旋卡尼汀6g/L。结果实验纽较对照组游离脂肪酸显著减少(P〈0.05),且主动脉开放后心脏复跳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主动脉开放后发生心律失常及电除颤的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心脏自动复跳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左旋卡尼汀停搏液对缺血再灌注心肌有保护作用,其作用表现在多方面上,可以作为一类新型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和心肌保护药物应用于心内在视术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