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8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4篇
  2022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目的:研究熄风胶囊单药及与卡马西平联合用药对氯化锂-匹罗卡品诱导的癫痫大鼠反复自发性发作及多药耐药相关蛋白1(multidrugresistanceassociatedprotein1,MRP1)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氯化锂-匹罗卡品诱导难治性癫痫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癫痫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熄风胶囊高剂量组、熄风胶囊中剂量组、熄风胶囊低剂量组、熄风胶囊高剂量加卡马西平组(高剂量联合组)、熄风胶囊高剂量加卡马西平1/2剂量组(低剂量联合组)和卡马西平组,每组10只,并选择10只正常大鼠作为对照。治疗28d后,取大脑皮质和海马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癫痫大鼠大脑皮质与海马MRP1的表达。结果:各治疗组大鼠海马MRPl的表达均高于正常对照组,表达范围较广泛,阳性颗粒颜色较深,同时又低于模型组;在大脑皮质区,高剂量联合组、低剂量联合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论是在海马CA1、CA3区,齿状回及大脑皮质区,高剂量熄风胶囊对MRP1的分布的作用要优于低剂量熄风胶囊和中剂量熄风胶囊;与卡马西平联合用药时均优于低剂量熄风胶囊、中剂量熄风胶囊及卡马西平(P〈0.05)。结论:熄风胶囊单药及与卡马西平联合用药能有效地抑制癫痫大鼠海马与皮质MRP1的过度表达。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中药复方熄风胶囊对氯化锂-匹罗卡品致痫大鼠海马电压门控性Ⅰ型钠通道α亚基蛋白(Nav1.1)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氯化锂-匹罗卡品致痫大鼠模型。实验大鼠随机分为5组:空白组、模型组、熄风胶囊低剂量治疗组(熄低组)、熄风胶囊中剂量治疗组(熄中组)、熄风胶囊高剂量治疗组(熄高组)。分别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实验大鼠海马Nav1.1的表达。[结果] Nav1.1蛋白在IE大鼠海马的表达,发现致痫大鼠海马CA1区和DG区神经元结构基本正常,且Nav1.1变化不明显,在CA3区,模型组致痫大鼠神经元变性、坏死明显,Nav1.1在神经元变性、坏死部位染色变浅,甚至消失,在变性、坏死神经元周围的正常组织中染色增强。其中,模型组可见CA3区神经元退变、坏死,Nav1.1在神经元退变、坏死部位染色变浅,甚至消失,而在熄风胶囊治疗组中,随剂量增大,退变、消失的神经元减少,同时棕褐色区域减少程度减低,均与剂量成正相关,但在变性、坏死的神经元周围的正常组织中染色增强不明显,而且从定量分析来看,模型组Nav1.1的表达量增多,而各熄风胶囊治疗组却增加不明显。[结论]熄风胶囊可能通过保护海马神经元,调节IE大鼠海马神经元Nav1.1的表达,推测其可通过对钠通道的抑制作用以降低神经元细胞膜兴奋性而发挥抗癫痫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基因检测病因不明的反复癫痫发作患儿,发现20例CDKL5基因变异阳性病例,即CDKL5缺乏症(CDD)患儿,总结其癫痫表型特点。方法 收集2016年4月至2021年12月在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就诊的20例CDD患儿,总结其癫痫发作特点及其演变过程,并运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患儿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获得基因检测结果后进行表型分析。结果 20例CDD患儿均以反复癫痫发作就诊,其中男1例,女19例。17例患儿有明显智力、运动发育落后。患儿癫痫发作起病年龄为出生后2d至1岁,首次发作类型以全面强直阵挛发作、局灶性发作和强直发作多见。14例患儿先后出现癫痫性痉挛发作,均在8月龄前出现。12例患儿病程中脑电图记录到高峰失律。20例患儿均应用抗癫痫发作药物治疗,除1例采用丙戊酸钠单药治疗外,余病例均为联合用药。共发现19种CDKL5基因突变类型,5种变异已有报道,其余14种为新突变。按基因突变所累及的蛋白结构区分析,将CDKL5突变分为8组,其中1例为H组,预后较好。结论 总结CDD患儿癫痫表型特点,分析其特点与CDKL5基因突变类型及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熄风胶囊和卡马西平(CBZ)联合氯化锂-匹罗卡品对SD大鼠癫痫模型海马神经元电压门控性钠通道(VGSC)的影响。[方法] 将110只SD大鼠随机选出20只作为空白对照组,其余大鼠造模成功后再先后随机选出80只,分为模型对照组、熄风胶囊治疗组(熄风组)、熄风胶囊和CBZ治疗组(熄卡组)和CBZ治疗组(CBZ组)。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VGSC的表达和全细胞膜片钳检测其电生理功能。[结果] 1)癫痫大鼠出现反复自发性发作,熄卡组发作次数低于熄风组和CBZ组。2)VGSC的表达:在CA3区,各治疗组VGSC的表达水平较模型对照组均下调,熄卡组明显低于熄风组和CBZ组。3)VGSC电生理功能:治疗组的峰值电流较模型对照组显著下降,其中熄卡组较熄风组和CBZ组明显;治疗组的半数稳态激活电压上升,但组间无差异;治疗组的半数稳态失活电压下降,其中熄卡组与熄风组相比有差异;治疗组的失活后恢复时间常数明显延长,其中熄卡组与熄风组相比有差异。[结论] 熄风胶囊和CBZ具有协同抗痫作用,优于单药治疗的主要药理机制是减少VGSC峰值电流。  相似文献   
5.
熄风胶囊治疗小儿良性癫痫19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路岩莉  晋黎  孙丹 《中医杂志》2013,54(2):121-123
目的 观察熄风胶囊对具有中央颞区棘波的小儿良性癫痫(BECT)的临床疗效及对24小时动态脑电图的影响.方法 37例BECT患儿随机分为熄风胶囊组19例和卡马西平(CBZ)组18例.熄风胶囊组给予熄风胶囊,每次0.99g,每日3次;CBZ组给予CBZ,每日10~20mg/kg.两组均以6个月为1个观察周期.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并于治疗前后行24小时动态脑电图检查.结果 熄风胶囊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4.21%,CBZ组总有效率为83.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脑电图痫样放电频度在清醒、慢波睡眠和快波睡眠阶段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1).治疗后两组患儿局灶性放电频数均明显减少、局灶性放电部位均有明显改变,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熄风胶囊治疗BECT患儿,其临床疗效和脑电图改善程度与CBZ治疗相当.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熄风胶囊对氯化锂-匹罗卡品癫痫大鼠皮质和海马多药耐药相关蛋白1(MRP1)表达的影响。[方法]1)利用氯化锂-匹罗卡品制作癫痫大鼠模型。2)实验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熄风胶囊高剂量组(熄高组)、熄风胶囊中剂量组(熄中组)、熄风胶囊低剂量组(熄低组)、熄风胶囊大剂量+卡马西平(CBZ)组(联高组)、熄风胶囊大剂量+CBZ1/2剂量(联低组)和CBZ组。3)通过Western-blot方法检测癫痫大鼠海马和皮质MRP1的表达程度。[结果]实验结果显示治疗组与模型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熄风胶囊能有效抑制MRP1的过度表达。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熄风胶囊对氯化锂—匹罗卡品致难治性癫痫模型大鼠Ⅰ型钠通道α亚基蛋白及m 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氯化锂—匹罗卡品癫痫大鼠模型。实验大鼠随机分为8组:正常对照组(空白组)、模型对照组(模型组)、熄风胶囊低剂量组(熄低组)、熄风胶囊中剂量组(熄中组)、熄风胶囊高剂量组(熄高组)、卡马西平治疗组(CBZ组)、熄风胶囊中剂量+卡马西平组(熄卡组)、熄风胶囊中剂量+1/2卡马西平组(熄卡低组)。熄低、中、高组分别予熄风胶囊0.33 g、0.66 g、0.99 g,浓缩剂2 m L;CBZ组予CBZ20 mg/kg;熄卡、熄卡低组分别予熄风胶囊0.66 g和CBZ 20 mg/kg、CBZ 10 mg/kg;模型组和空白组分别予生理盐水2 m L。每天上午灌胃1次,共持续60天。给药结束后检测各组大鼠Ⅰ型钠通道α亚基蛋白及m RNA的表达。结果:1)免疫组化染色法示: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SCN1A的表达高于空白组(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组治疗SCN1A的表达均低于模型组(P0.05);与CBZ组相比,熄卡组SCN1A的表达均低于CBZ组(P0.05);2)Westernblot示: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SCN1A的表达高于空白组(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SCN1A的表达均低于模型组(P0.05);与CBZ组比较,熄卡低组SCN1A的表达低于CBZ组(P0.05);3)Real-time RT-PCR示:熄高组、熄中组、熄低组、熄卡组对SCN1A m RNA表达有抑制作用,而卡马组、熄卡低组对SCN1A m RNA表达有促进作用。结论:免疫组化、Western-blot、Real-time RT-PCR结果显示:与正常大鼠相比,IE大鼠海马SCN1A在蛋白与m RNA两个层面均表达上调。熄风胶囊可能通过抑制癫痫大鼠海马Ⅰ型钠通道α亚基蛋白及基因的表达抑制钠电流,从而降低癫痫反复自发性发作的可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托吡酯(TPM)对癫癎患儿酸碱平衡、电解质代谢的影响.方法将2002年3月至2003年10月于河北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儿科就诊的46例癫癎患儿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成2组(1)单药组26例(单独服用TPM);(2)联合用药组20例,为TPM与卡马西平(CBZ)、丙戊酸钠(VPA)、硝基安定(NZP)等联合应用.分别观察用药前(A时段)、用药后1~3个月(B时段)、用药3~12个月(C时段)3个时段血气及电解质变化.结果单药组血浆HCO3-(mmol/L)A时段(20.10±2.48),B时段(16.27±1.06),C时段(17.82±1.79);联合用药组血浆HCO3-(mmBol/L)A时段(22.10±2.57),B时段(15.63±1.65),C时段(16.13±1.07).与本组A时段比较,两组用药后不同时段差异均分别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但两组之间各时段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TPM可致癫癎患儿代偿性阴离子间隙正常型高氯性代谢性酸中毒.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