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预防医学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患儿骨桥蛋白(OPN)基因-443C/T、-616G/T位点多态性的特点,以及冠状动脉病变(CAL)与这2个位点多态性的关联性。 方法选择2006年12月至2014年12月,于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住院治疗的104例川崎病患儿为研究对象,纳入川崎病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择同期在该医院进行体检的100例健康儿童,纳入对照组。采用Sanger法,对204例受试者的OPN基因-443C/T、-616G/T位点多态性进行检测。2组受试者OPN基因2个位点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AF)等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并采用Pearson列联系数(r)和独立性χ2检验,对川崎病患儿CAL与OPN基因上述2个位点多态性的关联性进行分析。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伦理委员会要求,并经该委员会批准(审批文号:2016-S155)。本研究对所有受试者进行基因检测前,均征得其监护人的知情同意。 结果①OPN基因-443C/T位点基因型分别为CC、CT、TT,-616G/T位点基因型分别为GG、GT、TT。②2组受试者OPN基因-443C/T、-616G/T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及AF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川崎病患儿CAL与OPN基因-443C/T位点基因型频率及AF无关联性(r=0.133,χ2=1.875,P=0.392;r=0.132,χ2=1.834,P=0.176);与-616G/T位点基因型频率及AF亦无关联性(r=0.130,χ2=1.775,P=0.412;r=0.059,χ2=0.365,P=0.546)。 结论尚未发现OPN基因-443C/T、-616G/T位点多态性,与川崎病的发生及并发CAL相关联。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曲尼司特对病毒性心肌炎(VMC)小鼠心肌纤维化的作用。方法 72只BALB/C小鼠完全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干预组(n=24),对照组小鼠腹腔内注射Eagle's培养液,模型组和干预组腹腔注射科萨奇病毒B3建立VMC模型,干预组建模后予曲尼司特灌胃(每日200mg/kg),维持给药到取材前一天。分别在造模后7、14、28d三个时间点每组各取8只小鼠心肌组织,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病理改变;甲苯胺蓝和硫瑾染色观察肥大细胞(MC)计数;RT-PCR及Westernblot检测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I型胶原蛋白(ColI)的mRNA及蛋白表达量;并分别对CTGFmRNA与MC计数和ColImRNA的表达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各时间点模型组心肌病理积分及胶原容积分数高于对照组,曲尼司特干预后降低(PPr=0.439,P=0.049);模型组7d、14d时心肌组织CTGFmRNA与ColImRNA呈正相关(r=0.646,P=0.007),28d时亦呈正相关(r=0.326,P=0.031)。结论 曲尼司特可能通过抑制MC的聚集、降低CTGF和ColI的表达,减轻VMC小鼠心肌纤维化效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IL-12B 基因rs3212227位点多态性与川崎病(KD)及其并发冠状动脉损伤(CAL)的关联性。方法:收集2004年至2014年间83例KD患儿及86例健康儿童外周血标本,提取DNA,应用基因扩增-聚合酶链限制性长片段法(PCR-RFLP)检测IL-12B 基因rs3212227位点多态性,并用直接测序法进行验证;χ2检验分析该位点多态性与KD及其并发CAL之间是否存在关联性,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KD组AA、AC、CC基因型分布和A、C等位基因分布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095、3.31,P>0.05)。KD组中合并CAL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与冠状动脉正常组(NCAL组)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χ2=1.586、1.254,P>0.05)。结论:IL-12B 基因rs3212227位点多态性与川崎病及其并发冠状动脉损伤有关联。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检测淋巴毒素α(LTA)基因rs1800683 G>A位点多态性,探讨淋巴毒素α基因rs1800683 G>A位点多态性与川崎病(KD)发病及KD冠脉损伤的关联性。方法 应用基因测序方法,对100例KD组与92例健康对照组儿童淋巴毒素α基因rs1800683 G>A位点多态性进行基因检测;结果 KD组的淋巴毒素α基因rs1800683 G>A位点AG、AA、GG基因型分布和A、G等位基因频率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78和2.84,P均>0.05),KD组的合并CAL组与NCAL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χ2=3.76和0.43,P均>0.05)。结论 未发现淋巴毒素α基因rs1800683 G>A位点多态性与KD的发病及其冠脉损伤存在明显关联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曲尼司特在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纤维化中的作用.方法 72 只BALB/C 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干预组(n=24).模型组和干预组小鼠感染柯萨奇病毒B3 建立病毒性心肌炎模型,其中干预组小鼠造模后即用曲尼司特(200 mg/kg)灌胃给药直到取材前一天;对照组和模型组小鼠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造模后第7、14、28 天取各组8 只小鼠心肌组织,甲苯胺蓝染色、硫堇染色检测心脏肥大细胞数目,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学变化,Masson 三色染色观察心肌纤维化,RT-PCR、免疫组化检测骨桥蛋白(OPN)、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mRNA 及蛋白表达,并对OPN mRNA 与肥大细胞数目作相关性分析.结果 模型组和干预组小鼠心肌组织OPN mRNA 及蛋白的表达于第7 天达最高,第14 天次之,第28 天最低;TGF-β1 mRNA 及蛋白的表达第7 天升高,第14 天达高峰,第28 天较前稍下降;干预组小鼠心肌组织TGF-β1、OPN mRNA 及蛋白在各时间点的表达均低于模型组(均P<0.05),但仍高于对照组(均P<0.05).肥大细胞的数目与OPN 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曲尼司特可能通过减少肥大细胞数,抑制TGF-β1 及OPN 表达,在抗心肌纤维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川崎病(KD)患儿骨桥蛋白(OPN)基因708C/T位点多态性的特点,以及与冠状动脉损伤(CAL)的关联性。 方法选择2006年10月至2015年3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儿科住院治疗的103例KD患儿(KD组),及同期在医院进行体检的100例健康儿童(对照组)为研究对象。采取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断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技术,对203例受试者的OPN基因708C/T位点多态性进行分析。KD组根据有无CAL分为KD合并CAL组(n=43)和KD无CAL组(n=60)。 结果KD组OPN基因708C/T位点3种基因型分布频率分别为CC(9,8.74%)、CT(30,29.13%)和TT(64,62.14%),等位基因频率为C(48,23.30%)和T(158,76.70%);正常对照组OPN基因708C/T位点3种基因型分布频率分别为CC(8,8.00%)、CT(35,35.00%)和TT(57,57.00%),等位基因频率C(51,25.50%)、T(149,74.50%);两组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9,0.28;均P>0.05);KD合并CAL组中OPN基因708C/T位点基因型[CC(3,6.98%)、CT(15,34.88%)、TT(25,58.14%)]及等位基因频率[C(21,24.42%)、T(65,75.58%)]与KD未合并CAL组[CC(6,10.00%)、CT(14,23.33%)、TT(40,66.67%),C(26,21.67%)、T(94,78.33%)]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3,0.22;均P>0.05)。 结论未发现OPN基因708C/T位点多态性与KD的发生及其并发CAL存在关联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