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 (SIH )是一组病因不明 ,以体位性头痛为主要症状的疾病。现将我院自 1998年 4月~ 2 0 0 1年7月收治的 13例 SIH结合脑脊液 (CSF)、CT、MRI影像学改变进行回顾性分析 ,并复习文献。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13例 ,男性 5例 ,女性 8例 ;年龄 34±12 .4岁 (18~ 6 7岁 )。发病至就诊时间 5 .3± 3.6天 (9h~ 30天 )。本组患者急性起病 10例 ,亚急性起病 3例。 2例有 1年和 7年的头痛史。13例均表现为额部、枕部疼痛或伴颈痛 ,与体位关系密切。坐站时症状加剧 ,平卧时明显减轻或消失。伴恶心呕吐 4例 ,伴头晕…  相似文献   
2.
耳鸣多为主观症状,其病因复杂,发病机理尚不清楚,多属难治病范畴.在听觉的传导路上任何部位的刺激性病变,均可出现耳鸣.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障碍,最常见的症状为眩晕,很少有耳鸣.近2年来,我们收治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所致眩晕者261例,其中伴耳鸣者仅35例,占13.4%.现就35例耳鸣者的临床表现与脑核磁共振扫描(MRI)、脑血管多普勒超声(TCD)的相关性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DRD)是一种少见的遗传性锥体外系疾病,应用左旋多巴疗效好。目前诊断缺乏客观依据,误诊率高。近年对DRD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日趋深入,尤其是三磷酸鸟苷环化水解酶I(GCHI)基因及酪氨酸羟化酶(TH)基因的突变特征及其功能的研究,有助于早期不典型病例的诊断和了解其病因及发病机制。该文就DRD的临床特点、致病机制、GCHI及TH基因的突变特点和功能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1 资料例1:女,11 岁,反复发作四肢抽搐、意识不清2年入院,患者2年前始出现发作性意识不清、四肢抽搐,伴口吐白沫、两眼上翻、小便失禁。同时常出现四肢、面部肌肉阵挛,数秒钟后即缓解,无意识丧失,受刺激后发生较为频繁。在外院予“抗癫■”治疗效果欠佳而就诊我院。患者自发病以来,智能明显下降,现已退学。入院体检:神志清楚,发育较差,智能差,颅神经检查未发现异常,双手有意向性震颤,四肢肌力5级,肌张力增高,腱反射“+++”,对称,双侧 Hoffinann sign(+),双侧踝阵挛阳性,BabinskiSi…  相似文献   
5.
谢卉 《世界临床药物》2009,30(7):414-416
目的 观察伏立康唑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耐氟康唑白色念珠菌肺部感染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13例临床真菌培养和涂片检查确诊为肺部白色念珠菌感染,已接受静脉滴注氟康唑治疗至少1周但无效,病原学检金证实为耐氟康唑白色念珠菌感染的病情相对稳定的缺血性脑卒中重症患者,接受国产注射用伏立康唑治疗.观察患者症状和体征变化,评价感染治愈率及治疗安全性.结果 共有12例患者纳入疗效分析,痊愈率为83.33%,总有效率为100%.仅1例患者治疗中出现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及乳酸脱氢酶水平稍增高,停药后恢复正常,未见其他不良反应.结论 伏立康唑用于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耐氟康哗白色念球菌肿部感染安全且有效.  相似文献   
6.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传统治疗方案多为静脉滴注及鞘内注射两性霉素B,副作用多且严重,鞘内注射给病人带来很多痛苦。近年来,为了降低两性霉素B毒性并提高其疗效,研制出两性霉素B脂质体。本文通过对其作用机理、药代动力学、体内外活性、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的探讨,评价两性霉素B脂质体的临床应用价值,认为两性霉素B脂质体是一种治疗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安全、有效的药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麻痹性痴呆的临床分析(附9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麻痹性痴呆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MRI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确诊的9例麻痹性痴呆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痴呆为突出表现,随着病情进展,精神障碍日渐明显。血、脑脊液中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及梅毒明胶颗粒凝集试验均阳性。脑脊液压力正常,白细胞数正常或轻度增高,分类以小淋巴细胞为主,蛋白含量增高。MRI均显示大脑皮质萎缩,6例还出现脑实质内多发异常信号。结论麻痹性痴呆有不同表现形式,易误诊。诊断依据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及脑脊液检查,MRI检查能提供重要依据,血清和脑脊液梅毒抗体检测阳性可确诊。静脉滴注大剂量青霉素仍为首选疗法,及早诊断,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8.
纤维性肌痛症的诊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卉 《世界临床药物》2005,26(5):304-308
纤维性肌痛症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弥漫性慢性疼痛,且多见于30—50岁女性,不仅不易诊断,而且药物疗效有限。目前常用药物有非甾体抗炎药、三环类抗抑郁药、抗癫痫药及一些神经活性药物等,伴随适当的有氧运动和认知行为治疗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红景天苷对Tourette综合征(Tourette syndrome,TS)模型大鼠抽动行为及体内多巴胺(dopamine,DA)、5-羟色胺(serotonin,5-HT)的影响。方法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氟哌啶醇组[(西药组,0.5mg/(kg·d)]、红景天苷组[(中药组,50mg/(kg·d)],每组10只,采用亚氨基二丙腈(imino-dipropio-nitrile,IDPN)诱导的大鼠作为TS动物模型。造模后第4日开始腹腔注射干预,空白组及模型组予生理盐水,连续干预7日。对造模前、造模后及干预后各组大鼠进行刻板行为评分并测定血浆及纹状体中DA、5-HT含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造模后抽动行为评分升高(P0.01),血浆及纹状体DA、5-HT含量降低(P0.01,P0.05)。与本组造模后比较,两个给药组干预后抽动行为评分降低(P0.01),血浆DA含量升高(P0.01),中药组5-HT含量升高(P0.01)。与模型组同期比较,两个给药组干预后抽动行为评分均降低(P0.01),血浆及纹状体DA含量升高(P0.01,P0.05),中药组血浆及纹状体5-HT含量升高(P0.01,P0.05)。与西药组同期比较,中药组干预后抽动行为评分升高(P0.01),血浆及纹状体DA含量降低,5-HT含量升高(P0.01,P0.05)。结论红景天苷能减少TS模型大鼠的抽动行为,并使血浆及纹状体的DA水平增高。红景天苷对抽动行为的疗效与调节纹状体DA能神经元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免疫三氧血回输治疗对阿尔兹海默病治疗的促进作用.方法 选取疑似阿尔兹海默病(AD)患者188例,根据患者及家属知情后的主动选择,分为使用免疫三氧血回输治疗的A组(n=102)和传统治疗的B组(n=86).比较免疫三氧血回输治疗与对症药物治疗的疗效.疗效评价系统采用韦氏记忆量表(WMS)和世界卫生组织老年成套神经心理测验(WHO-BCAI).结果 在患者一般资料变化幅度上,65岁以下的患者WMS和WHO-BCAI得分会得到明显上升,同步的MRI检查和脑脊液检查证实患者相关体征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在65~75岁组中均出现了持平的现象,但仅从平均值来看,A组患者出现了微涨的平均值.75岁以上的患者,A组患者继续出现了相对稳定的病情,而B组患者出现了较难控制的平均值表现;且在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上,A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9.22%,B组患者总有效率为69.77%,A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B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免疫三氧血回输治疗对于阿尔兹海默病的治疗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