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7篇
儿科学   45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15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0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免疫荧光标记流式细胞仪分析技术,对48例发作期、30例缓解期哮喘患儿和30例正常儿童的淋巴细胞IgE低亲和力受体(CD23)阳性率进行检测,同时检测血清中sCD23和IgE含量。结果显示:哮喘发作期和缓解期淋巴细胞CD23阳性率、血清sCD23和IgE含量均显著高于正常儿童;发作期患儿CD23阳性率与血清IgE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血清sCD23和IgE含量均显著高于正常儿童;发作期患儿CD23  相似文献   
2.
患儿,3(4/12)岁。因腹痛3小时急诊。为持续性钝痛,部位诉说不清,不发热、无吐泻。当天患儿曾骑坐在家长头颈上外出过。体检:无皮疹,心肺(-),腹软,无压痛。当体检结束时,家长述小孩生后仅  相似文献   
3.
目的从红细胞免疫角度探讨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sPGN)患儿的免疫发病机制。方法检测31例非IgA肾病,24例IgA肾病(IgAN)的红细胞和白细胞免疫黏附功能,并进行比较研究。结果1.作为检测红细胞免疫黏附功能的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RCR)、肿瘤红细胞花环率(TRR)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ICR)差异不显著;2.作为检测白细胞免疫黏附功能的肿瘤粒细胞花环率(TNR)、肿瘤淋巴细胞花环率(TLR)均较对照组降低;3红细胞和白细胞免疫黏附功能的下降程度呈显著正相关。结论红细胞和白细胞免疫黏附功能紊乱可能是MsPGN的发病机制之一,提高红细胞和白细胞免疫黏附功能,可能为临床治疗MsPGN提供新思路。RCR、RICR、TRR、TNR、TLR均可作为判断病情、疗效、预后的指标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4.
拉莫三嗪对丙戊酸、卡马西平血药浓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拉莫三嗪 ( lamotrigine,L TG)自 1994年问世以来 ,即以其广谱、易耐受的抗癫特性而备受推崇。许多临床试验表明 ,当 L TG用于成人难治性癫的多药联合治疗时 ,不会影响其他抗癫药物的代谢过程 [1 ] 。但此类研究在儿科却鲜有报道。本研究收集了 7~ 14岁的癫患儿 18例 ,均给予 L TG以联合治疗 ,并测定给药前后丙戊酸 ( valproic acid)、卡马西平 ( carbamazepine)的血药浓度 ,从而分析 L TG对这两种药物的影响。1 资料和方法1.1 研究对象  1999年 2月至 2 0 0 0年 2月在本院小儿神经专科门诊确诊的癫患儿 (按照 1983年全…  相似文献   
5.
背景: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存在着强化机制的异常,而多动性是强化机制异常的一种表现。目的:观察ADHD动物模型自发高血压大鼠(SHR)的多动性变化,以探究其强化机制。设计:非随机对照的实验研究。地点、材料和干预:实验在挪威奥斯陆大学医学系生理实验室进行。实验选用12只雄性SHR大鼠和12只雄性Wistar Kyoto(WKY)大鼠。实验在标准Campden连续反应测试箱中进行,大鼠禁水22h,采用长变异间期方案(变异指数180 s),分析最后10 d稳定曲线的均值。主要观察指标:大鼠按杠次数、推门次数及在不同阶段的变化。结果:①SHR组大鼠按杠次数[(642.9&;#177;173.1)次]显著多于WKY组[(219.9&;#177;79.5)次](t=7.52,P&;lt;0.01)。②实验过程的3个相同阶段SHR大鼠的按杠次数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F=0.10,P&;gt;0.05)。③SHR组的推门次数明显多于WKY组(t=4.43,P&;lt;0.01),而获水次数与WKY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1.86,P&;gt;0.05)。结论:SHR大鼠的多动性较WKY大鼠强,强化机制异常,有助于了解ADHD的发病机制、临床治疗及预防。  相似文献   
6.
注意障碍,多动综合征就诊儿童老师和家长的心态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注意障碍、多动综合征(ADHD)就诊儿童老师和家长的心态。方法分别调查348例前来ADHD门诊就诊儿童的父母和老师,采用DSM-Ⅲ-R的ADHD诊断标准。结果在所有348名儿童中,由老师和家长共同建议就诊者仅占49.4%。由老师和家长共由建议就诊者其ADHD阳性率要明显高于单独由老师或家长建议就诊者,且病情较重。在服药态度上,教师和家长也不太相同。结论注意障碍、多动综合征就诊儿童教师和家长的心态不一样,儿童ADHD的诊断应结合老师和家长两方面所提供的资料。  相似文献   
7.
背景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存在着强化机制的异常,而多动性是强化机制异常的一种表现.目的 观察 ADHD动物模型自发高血压大鼠( SHR)的多动性变化,以探究其强化机制.设计非随机对照的实验研究.地点、材料和干预实验在挪威奥斯陆大学医学系生理实验室进行.实验选用 12只雄性 SHR大鼠和 12只雄性 Wistar Kyoto( WKY)大鼠.实验在标准 Campden连续反应测试箱中进行,大鼠禁水 22 h,采用长变异间期方案(变异指数 180 s),分析最后 10 d稳定曲线的均值.主要观察指标大鼠按杠次数、推门次数及在不同阶段的变化.结果 ① SHR组大鼠按杠次数 [(642.9± 173.1)次 ]显著多于 WKY组 [(219.9± 79.5)次〗 (t=7.52, P《 0.01).②实验过程的 3个相同阶段 SHR大鼠的按杠次数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F=0.10, P 》0.05).③ SHR组的推门次数明显多于 WKY组 (t=4.43, P《 0.01),而获水次数与 WKY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t=1.86, P 》0.05).结论 SHR大鼠的多动性较 WKY大鼠强,强化机制异常,有助于了解 ADHD的发病机制、临床治疗及预防.  相似文献   
8.
军内39324名0—12岁儿童智能测查结果单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
小儿慢性胃窦炎近年有增多趋势,国内临床资料较少报道。本文就84~86年资料完整的21例住院病例作临床分析,男女之比为2:1。年龄最小3岁半,最大11岁,<7岁8例(38.1%)。全部病例经X线胃肠双对比造影检查确诊,其中8例纤维胃镜检查,1例发现并存12指肠球部溃疡,文章就小儿慢性胃窦炎的症状。诊断治疗和预后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告二例儿童哮喘持续状态并发纵隔和颈皮下气肿的病例,均为男性,一例7岁,一例为11岁,分别有3年和9年的哮喘反复发作史,均是哮喘持续发作三天时突然发生哮喘症状的加剧,胸骨后疼痛,颈部不适等症状。一例体检发现有心浊音界的缩小,二例均在颈部皮下触诊有握雪感(捻发音)X线检查均显示左右心缘有条形气带和两侧颈皮下积气。二例均经内科保守治疗痊愈。纵隔气肿吸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