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7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病毒性肺炎在小儿肺炎中至少占半数比例,其中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ADV)、流感病毒(IFV)、副流感病毒(PIV)是引起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我们对59例小儿病毒性肺炎运用基因重组α1b干扰素(IFN-1b,运德素)进行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非血液病患儿侵袭性肺曲霉病(IPA)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6月-2008年7月期间北京儿童医院确诊或临床诊断的21例非血液病患儿发生IPA的高危因素、临床和影像学表现、微生物学检查、病理学检查以及治疗和预后.结果 确诊5例,临床诊断16例,其中急件IPA 13例,慢性坏死性肺曲霉病8例.高危因素:确诊原发性免疫缺陷病6例,可疑原发性免疫缺陷病3例;使用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5例;有肺部基础疾病3例;白细胞减少1例;3例患儿无明显宿主因素.临床和影像学表现:所有患儿均有发热、咳嗽.所有的急性IPA患儿影像均可见双肺多发结节样或刚块状实变阴影,伴空洞形成,10例有"空气新月征".所有的慢性坏死性肺曲霉病患儿均可见单侧肺大叶实变伴有局部胸膜肥厚,实变区有空洞形成.微生物学检查:急性IPA和慢性坏死性肺曲霉病患儿痰和(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培养的总阳性率分别为72.1%和22.4%.所有培养阳性的痰液和(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直接涂片均发现有大量典型的曲霉菌丝.病理学检查:3例慢性坏死性肺曲霉病患儿行肺活检,病理学检查结果 均提示肺组织坏死,有肉芽肿性炎症,PAS染色找到曲霉菌丝和孢子.治疗和预后:15例采用两性霉素B、伏立康唑、伊曲康唑及卡泊芬净单用或联合应用,12例治疗有效;3例治疗无效死亡,该3例患儿均发生肺外播散.6例患儿未接受治疗,均死亡.两性霉素B的不良反应主要为寒战、高热、低钾血症和一过性的BUN升高.患儿对伏立康唑、卡泊芬净耐受性好,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发生于非血液病儿童的IPA绝大多数有高危因素或环境暴露史,影像学表现有相对的提示性.宿主(危险)因素和影像学表现是临床考虑IPA的重要线索,蕈复痰液病原学检查是临床诊断的关键.早期两性霉素B、伏立康唑、伊曲康唑单用或联合用药可控制病情.  相似文献   
3.
郭爱娟  许小珊  胡英慧  王明召  谭信 《癌症》2010,29(3):298-303
背景与目的:水杨醛氨基酸Schiff碱基本结构中含C=N键,当其与金属离子配位后生物活性增强,表现出一定的抗癌、抑菌等活性。本研究主要探讨4种水杨醛氨基酸Schiff碱铜配合物(6B、7B、6P、7P)对人胃癌细胞株BGC823增殖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BGC823细胞传代培养,24h后加药,MTT法测定4种配合物对BDC823细胞生长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变化;DNAladder试验检测DNA损伤;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P5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MTT实验结果:不同种类的水杨醛氨基酸Schiff碱铜配合物对BGC823细胞的生长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且随配合物浓度的增大抑制作用有增强的趋势。4种配合物对BGC823细胞的IC50分别为6B18.10μmol/L,7B27.50μmol/L,6P3.61μmol/L,7P3.45μmol/L。流式细胞仪检测表明4种铜配合物均可明显提高BGC823细胞凋亡率,DNAladder试验也证实这一点;流式细胞仪检测还揭示铜配合物引起S期细胞和G2期比率增加,G1期细胞减少;P53蛋白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4种配合物均能够下调BGC823细胞突变型P53蛋白的表达,提示细胞凋亡的发生与p53依赖的凋亡通路有关。结论:配合物6B、7B、6P、7P在体外均能明显抑制肿瘤细胞BGC823生长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并造成细胞周期分布的改变。其机制可能与p53依赖的凋亡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4.
ELISPOT检测技术在儿童结核病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评价ELISPOT试验在儿童结核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采用以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蛋白ESAT-6和CFP-10(culture filtrate protein-10)为抗原的ELISPOT试验技术,检测了42例非结核性肺疾病患儿和27例活动性结核病患儿体内特异性T淋巴细胞分泌的γ-干扰素水平,评价其在儿童活动性结核病和潜伏结核感染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将结果与结核菌素皮试结果(PPD)进行比较;同时分析了该试验的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ELISPOT试验的敏感性为88.9%,特异性(97.6%)高于PPD(81%,P﹤0.05);与PPD试验结果结合分析,其诊断阳性率为96.3%.此外,ELISPOT试验结果与性别、年龄、BCG接种史、结核病接触史、机体免疫状态、PPD直径和感染部位等影响因素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初步探讨.实验结果提示ELISPOT试验适宜作为儿童PPD试验初筛后结核病诊断的重要辅助工具.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北京地区儿童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SARS)病例的临床特征和远期随访结果。 方法截止2003 07 1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SARS医疗小组收治的以及北京市卫生局科教处提供的北京地区儿童SARS病例共38例,根据卫生部SARS信息系统提供的临床信息总结分析儿童SARS病例的临床特征,在患儿出院后1年半左右,对38例患儿进行随访研究,随访的内容包括:(1)血压测量;(2)血常规检测;(3)肝肾功能检测;(4)肺:所有患儿进行X线胸片和肺功能检测,若二者之一有异常,则进一步进行高分辨CT检测;(5)股骨头X片;(6)心电图和心脏B超;(7)T细胞亚群检测;(8)患儿行为和主观生活质量评估,包括儿少主观生活质量和儿童行为量表;(9)血清冠状病毒特异性IgG抗体检测。 结果38例儿童SARS临床表现中,发热率为100%,咳嗽30例(789%),咳痰25例(658%),气促3例(79%),全身中毒症状中,乏力、肌肉关节酸痛和头痛的发生率分别是364%、79%和184%。从实验室检测看,38例儿童SARS中,外周血白细胞<40×109/L者8例(211%),(44~100)×109/L者25例(658%),>100×109/L者5例(132%)。血小板减少2例(526%)。部分病例肝肾功能和心肌酶轻度异常。共有16例儿童SARS病例家长按期完成随访研究。16病例中,血清抗SARS CoV IgG阳性和阴性各8例。血清抗SARS CoV IgG阴性和阳性病例的临床特征症状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患儿的心肝肾功能、股骨头X片、T细胞亚类均正常,无高血压病例。3例患儿肺功能检查均示轻度异常,表现为FEF50 75轻度减低,R20轻度升高,其中1例行高分辨CT检查,结果正常。共有8例8岁以上患儿进行了儿童行为调查和儿少主观生活质量评估,未见明显的心理和行为障碍存在。 结论SARS在儿童并不是一个严重的疾病,其临床表现轻、预后好,远期没有严重的并发症。但其原因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北京地区儿童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SARS)病例的临床特征和远期随访结果。方法截止2003-07-1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SARS医疗小组收治的以及北京市卫生局科教处提供的北京地区儿童SARS病例共38例,根据卫生部SARS信息系统提供的临床信息总结分析儿童SARS病例的临床特征,在患儿出院后1年半左右,对38例患儿进行随访研究,随访的内容包括:(1)血压测量;(2)血常规检测;(3)肝肾功能检测;(4)肺:所有患儿进行X线胸片和肺功能检测,若二者之一有异常,则进一步进行高分辨CT检测;(5)股骨头X片;(6)心电图和心脏B超;(7)T细胞亚群检测;(8)患儿行为和主观生活质量评估,包括儿少主观生活质量和儿童行为量表;(9)血清冠状病毒特异性IgG抗体检测。结果38例儿童SARS临床表现中,发热率为100%,咳嗽30例(78·9%),咳痰25例(65·8%),气促3例(7·9%),全身中毒症状中,乏力、肌肉关节酸痛和头痛的发生率分别是36·4%、7·9%和18·4%。从实验室检测看,38例儿童SARS中,外周血白细胞<4·0×109/L者8例(21·1%),(4·4~10·0)×109/L者25例(65·8%),>10·0×109/L者5例(13·2%)。血小板减少2例(5·26%)。部分病例肝肾功能和心肌酶轻度异常。共有16例儿童SARS病例家长按期完成随访研究。16病例中,血清抗SARS-CoV-IgG阳性和阴性各8例。血清抗SARS-CoV-IgG阴性和阳性病例的临床特征症状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患儿的心肝肾功能、股骨头X片、T细胞亚类均正常,无高血压病例。3例患儿肺功能检查均示轻度异常,表现为FEF50-75轻度减低,R20轻度升高,其中1例行高分辨CT检查,结果正常。共有8例8岁以上患儿进行了儿童行为调查和儿少主观生活质量评估,未见明显的心理和行为障碍存在。结论SARS在儿童并不是一个严重的疾病,其临床表现轻、预后好,远期没有严重的并发症。但其原因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结核病住院患儿的临床流行病学特征,为结核病的防治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性收集2002年1月至2010年12月北京儿童医院(我院)0~17岁的结核病住院患儿,采集性别、年龄、临床表现、结核病接触史、卡介苗接种史和治疗等资料。根据卡介苗接种情况,将结核病患儿分为卡介苗接种组、卡介苗未接种组和卡介苗接种史不详组。并对结核病的类型、接触史和疗效进行评价。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与儿童结核病疗效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研究期间我院共收治结核病住院患儿1212例,其中男性766例(63.2%),女性446例;年龄2月龄至17岁,中位年龄5.5岁。农村患儿938例(77.4%),城市患儿274例。①肺结核占45.5%(552例),肺外结核和血行播散性结核病分别占23.5%(285例)和15.8%(191例)。在肺外结核中,结核性脑膜炎为主要类型,占57.2%(163/285例)。②0~3岁509例(42.0%)、~6岁158例(13.0%)、~12岁370例(30.5%)、~17岁175例(14.4%)。重症结核病主要见于1岁以下儿童,随着年龄增长,其所占比例逐渐减少。③卡介苗接种组重症结核病比例(26.9%,180/670例)低于卡介苗未接种组(34.4%,170/494例),P=0.004。④有结核病密切接触史患儿中重症结核病比例(43.7%,159/364例)高于无结核病密切接触史者(34.6%,280/809例),P=0.003。⑤好转或治愈989例(81.6%),未愈或死亡223例。女性患儿治疗成功率(77.8%,347例)低于男性(83.8%,642例),P=0.015;肺结核治疗成功率最高(84.2%,465/552例),血行播散性结核病治疗成功率最低(73.8%,141/191例),P=0.006。结论儿童结核病主要见于4岁以下患儿,与成人结核病相比,儿童更易发生肺外及重症结核病,且重症结核病及女性患儿抗结核治疗效果较差;卡介苗对重症结核病具有一定的免疫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结核病住院患儿的临床流行病学特征,为结核病的防治提供帮助。 方法 回顾性收集2002年1月至2010年12月北京儿童医院(我院)0~17岁的结核病住院患儿,采集性别、年龄、临床表现、结核病接触史、卡介苗接种史和治疗等资料。根据卡介苗接种情况,将结核病患儿分为卡介苗接种组、卡介苗未接种组和卡介苗接种史不详组。并对结核病的类型、接触史和疗效进行评价。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与儿童结核病疗效相关的危险因素。 结果 研究期间我院共收治结核病住院患儿1 212例,其中男性766例(63.2%),女性446例;年龄2月龄至17岁,中位年龄5.5岁。农村患儿938例(77.4%),城市患儿274例。①肺结核占45.5%(552例),肺外结核和血行播散性结核病分别占23.5%(285例)和15.8%(191例)。在肺外结核中,结核性脑膜炎为主要类型,占57.2%(163/285例)。②0~3岁509例(42.0%)、~6岁158例(13.0%)、~12岁370例(30.5%)、~17岁175例(14.4%)。重症结核病主要见于1岁以下儿童,随着年龄增长,其所占比例逐渐减少。③卡介苗接种组重症结核病比例(26.9%,180/670例)低于卡介苗未接种组(34.4%,170/494例),P=0.004。④有结核病密切接触史患儿中重症结核病比例(43.7%,159/364例)高于无结核病密切接触史者(34.6%,280/809例),P=0.003。⑤好转或治愈989例(81.6%),未愈或死亡223例。女性患儿治疗成功率(77.8%,347例)低于男性(83.8%,642例),P=0.015;肺结核治疗成功率最高(84.2%,465/552例),血行播散性结核病治疗成功率最低(738%,141/191例),P=0.006。 结论 儿童结核病主要见于4岁以下患儿,与成人结核病相比,儿童更易发生肺外及重症结核病,且重症结核病及女性患儿抗结核治疗效果较差;卡介苗对重症结核病具有一定的免疫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报告及分析1例常染色体隐性慢性肉芽肿病(CGD)NCF1基因热点△GT突变的检测过程。方法 对2009年4月北京儿童医院收治的1例CGD患儿,用常规方法对其从EDTA抗凝血中提取基因组DNA,设计引物,扩增NCF1基因第2外显子序列,对产物直接测序。结果 检测到NCF1基因第2外显子起始部位GTGT重复序列的纯合GT缺失(△GT),明确诊断为A470CGD。结论 对于临床怀疑及经功能诊断为CGD的患儿,应重视NCF1基因热点△GT突变的检测,明确的基因诊断是开展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EB病毒(EBV)感染患儿外周血血浆中游离EBV DNA的拷贝数,确定EBV原发感染后外周血血浆中EBV游离DNA的拷贝数与发病天数及病情轻重的关系。方法:应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测定73例EBV原发感染和18例EBV相关重症疾病患儿外周血血浆中EBV游离DNA。结果:①原发EBV感染患儿外周血血浆中EBV游离DNA随发病天数呈下降趋势,发病2周后很难检测到。②EBV相关重症疾病组患儿外周血血浆中EBV游离DNA阳性率明显高于原发EBV感染组,差异有显著性(89% vs 16%, P<0.05)。结论: 原发EBV感染后随病程天数的增加,病毒复制水平逐渐下降。血浆中EBV游离DNA检测对评价EBV相关疾病的严重程度有一定参考价值。[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9,11(11):897-9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