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14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综合类   38篇
预防医学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病例] 患儿,张某,女,8个月。因全身皮肤,巩膜黄染6.5个月,咳嗽十余天,发烧3天入院。 患儿系第二胎,足月顺产,母乳喂养,出生体重3.6kg,生后即腹泻。每日大便5~10次,黄色稀水样便,有奶瓣,无浓血,哺乳尚好。生后1.5月发现皮肤,巩膜黄染,并逐渐加重。2.5月时因发烧突燃抽搐,连续抽4~5次。3个月时双耳流  相似文献   
2.
临床资料年龄分布为10~14岁,男女之比是1∶3,病程为2~5年不等,均以身材矮小为主诉;其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生长发育落后、乏力、畏寒、活动少、皮肤粗糙,腹胀、便秘等甲低症状。除1例外,均呈现甲低的特殊面容,但智力不低下,病程中都无一过性甲亢。仅有1例甲状腺肿大。无甲状腺手术及服抗甲状腺药物史。化验检查:4例患儿T_3、T_4均低于正常,T8H都增高,而TGA(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和TMA(抗甲状腺微粒体抗体)增高,腕部骨龄明显落后。  相似文献   
3.
实验性糖尿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内分泌代谢病,病因未明,目前认为主要和遗传因素、病毒感染、自身免疫、胰岛素拮抗激素,神经因素以及胰岛素的分泌异常和对胰岛素抵抗性等因素有关;其最终危害在于其并发症的发生。为早日弄清本病病因,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必须建立一种实用有效的方法来研究本病,而通过病人进行这项研究又有很多困难.实验性糖尿病的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它可以解决许多在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我院1982年以来经临床及染色体检查确诊为21-三体综合征病儿25例进行了血锌含量测定,现将结果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一、观察对象本文25例均有典型特殊面容,体  相似文献   
5.
<正> 渗出性多形性红斑(Erythema mul-tiforma exudatirum),又名斯—琼综合征(Sterens—Johson syndrome),是一种突然发生的皮肤粘膜病变,同时有发热及全身症状。病因复杂,一般认为与过敏体质有密切关系。临床表现轻重不一,本组8例,分别为丘疹型和严重水疱型,现将其临床表现、治疗及转归报道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文8例,男女各4名,最小年龄4个月,最大10岁,其中4月、7月、4岁、10  相似文献   
6.
川崎病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克恒 《吉林医学》1994,15(6):332-334
<正>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亦称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MLNS),是好发于婴幼儿的一种临床综合征,1967年由日本川崎首次报告,并正式命名。本病病因未明,主要病理改变为全身变态反应性小血管炎,临床以急性持续性发热。皮肤粘膜改变、淋巴结肿大为特征。但当血管炎改变累及全身各脏器,可出现各系统症状,尤其是心血管病变,可导致冠状动脉炎并伴动脉瘤、血栓栓塞而致死,为国内外医务工作者所关注。  相似文献   
7.
一般认为儿童全身性红斑狼疮较少见,但近年来有增多趋势。本院15岁以下儿童病例为同时期住院的全身性红斑狼疮病人总数的23.3%,说明并非少见。本文临床资料表明本病具有以下特点:①发病多较急,病情呈急性或亚急性经过;②病情严重,除发热,皮疹,关节症状外,并先后出现全身多脏器受累,尤其是心、肾、神经系统损害,不仅发生早,而且多严重,肝脏肿大、肝功损害多较成人明显;③予后不良:34例住院期间死亡7例,出院后随访14例,6例于出院后1个月至3年内死亡,存活8例6例仍在进展。本病临床表现复杂,早期症状不典型,易误诊为其它疾病。本组最初误诊为类风湿关节炎、肾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肝炎、溶血性贫血、大疱性类天疱疮13例。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21—三体综合征的甲状腺功能进行了研究,并测定了抗甲状腺抗体。结果表明本组患儿甲状腺功能低下发生率占56.5%,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阴性而抗甲状腺微粒体抗体阳性率为8.7%。  相似文献   
9.
<正> 小儿肺炎并发心力衰竭非常多见,且为重症肺炎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我科1978~1982年统计364例重症肺炎,其中病毒性肺炎并发心力衰竭者为60.1%,细菌性肺炎并发心力衰竭者为39.7%。死亡率为9.83%。因此,小儿肺炎并发心力衰竭的早期诊断和及时地抢救治疗极为重要。一、婴幼儿肺炎并发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由于肺部炎症妨碍通气和换气功能,常导致缺氧和二氧化碳储留,肺微循环障碍,因而产生肺动脉高压,引起右心负荷增加。缺氧和微生物毒素直接作用于心肌,使心肌能量代谢降低;能量的产生和储存减少,使心脏功能受损,另外还有一部分病人由于同时发生了心肌炎,使心脏的收缩力减弱。再加上小儿左右心胜的解剖生理特点不同,当肺循  相似文献   
10.
<正> 关于感染腺病毒的细胞培养的形态学,国内仅有个别文章简单提到过,国外主要是Boyer等做过系统的普通光学显微镜及免疫荧光的研究,但是他们未能确定早期包含体的性质。最近Schmidt等用免疫酶法比用免疫荧光法更清楚地显示出腺病毒抗原的形态,但该文没有描述其形态发展,也没有与H、E染色对比,因而没有探讨早期包含体的性质。我们用光学显微镜对感染3型、7型腺病毒的人胚肾细胞培养进行了系统的H、E染色及免疫酶染色的对比观察,还对部分材料进行了免疫酶电子显微镜观察,主要目的是要阐明腺病毒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