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15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8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三氧化二砷(As_2O_3)联合化疗药物对神经母细胞瘤SK-N-SH细胞系的毒性作用和细胞周期的影响,为临床寻找新的治疗手段和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单药,即As_2O_3、长春瑞滨、多西他赛、依托泊苷(VP16)或顺铂(DDP),或As_2O_3分别与另一种药物双药联合(同步给予As_2O_3和另一种药物;先予As_2O_3使SK-N-SH细胞周期阻滞在G2/M期后再予另一种药物)作用于SK-N-SH细胞24 h、48 h后不同处理组的凋亡率和细胞周期分布的差异。结果同步给药双药组的凋亡率均高于相应的单药组的凋亡率;As_2O_3与M期特异性化疗药物(长春瑞滨或多西他赛)联合用药时,非同步给药组即先予As_2O_3使SK-N-SH细胞周期阻滞在G2/M期后再加用长春瑞滨或多西他赛组的凋亡率高于相应单药组的凋亡率,As_2O_3与非M期特异性化疗药物(VP16或DDP)联合用药时,同步给药组即As_2O_3与VP16或DDP同步给药组的凋亡率高于相应单药组的凋亡率。联合用药组随着细胞凋亡率的变化,细胞周期的分布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表现为随着SK-N-SH细胞凋亡率的增高,处于G2/M期的细胞比例减少。结论 As_2O_3与化疗药物联合用药或许能提高它们对SK-N-SH细胞的杀伤效果;当As_2O_3与M期特异性化疗药物(长春瑞滨或多西他赛)联合用药时,宜先采用As_2O_3的周期阻滞作用将NB细胞周期阻滞在G2/M期后再加M期特异性化疗药物的非同步给药方式;而当As_2O_3与非M期特异性化疗药物(VP16或DDP)联合用药时,宜采用同步给药的方式以提高杀伤效果。  相似文献   
2.
重型β地中海贫血患儿群体反应性抗体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重型β地中海贫血患儿的群体反应性抗体(panel reactive antibodies,PRA),探讨反复输血的地中海贫血患儿体液致敏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择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儿科临床确诊为重型β地中海贫血的患儿,共计15例,男性患儿9例,女性6例;年龄为(6.15±4.01)岁。抽取外周血3ml,离心分离血清,依据ELISA原理,采用美国One Lambda公司提供的莱姆德混合抗原板(LATM)和莱姆德抗原板(LAT)检测本组患儿的PRA水平及其特异性。结果本组15例血液标本中,检出PRA呈阳性标本6例(PRA阳性组),阳性检出率为40%,PRA强度为14%-75%,中位PRA强度为47.5%。PRA阳性组的输血总次数高于检测PRA呈阴性的9例标本(PRA阴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PRA阳性组患儿的年龄、接受输血总时间高于PRA阴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此两组的输血开始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本研究的斯皮尔曼(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PRA定性、PRA强度与输血总次数、患儿年龄、接受输血总时间呈正相关(P〈0.05);与输血开始时间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反复输血的重型β地中海贫血患儿PRA阳性率及强度较高;输血总次数越多、年龄越大、接受输血总时间越长的患儿,出现PRA呈阳性的几率越高,出现PRA强度高的几率越高;PRA可能是导致β地中海贫血患儿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植入率低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63例小儿消化系统疾病的胃镜检查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小儿胃镜检查对小儿上消化道疾病诊断的意义。方法 总结核院近20a来因腹痛、消化道出血、反复呕吐、贫血等临床诊断为胃十二指肠疾病而接受胃镜检查的63例患儿的临床情况。结果 63例胃镜检查结果中,阳性发现59例,确诊慢性胃炎35例,十二指肠溃疡(DU)38例,胃溃疡2例,十二指肠炎3例,食管炎1例。结论 胃镜检查对小儿上消化道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3种不同方案对小儿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方法 1989年1月-1998年10月采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口服液,冲击治疗或大剂量静滴丙种球蛋白等3种方案对66例急性ITP患儿进行72例次治疗。结果 三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作者认为对于轻型急性ITP患儿激光口服法较适合;而对于病情重,经济承受力差者,则选用激素冲击疗法,用药期间应密切观察患儿血压,水电解质变化,及时处理高血压,低钾,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谷氨酰胺双肽[N(2)-L-alanyl—L—glutamine;dipeptide grutamine;dipeptiven,DPT]对造血干细胞移植(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HSCT)患儿并发症及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04年3月至2007年11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儿科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的56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疾病种类作分层抽样分为谷氨酰胺双肽组(DPT组,n=28)和对照组(n=28)(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患儿监护人的知情同意,并与其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DPT组患儿除接受全胃肠外营养(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TPN)支持外,每天给予谷氨酰胺双肽,剂量为1.5mL/(kg·d),共计21d。对照组采用不含谷氨酰胺(glutamine,Gln)的全胃肠外营养支持。检测DPT组和对照组应用谷氨酰胺双肽前1天、第7、第14、第21天患儿体重、肝功生化、血常规,并对造血干细胞植入和移植后30d内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DPT组发生肠炎为12例,对照组为26例,两组比较,DPT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DPT组患儿的腹泻、腹痛、呕吐、口腔溃疡持续时间,腹泻、腹痛、呕吐次数均短于或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两组患儿发生鹅口疮、肛裂等持续时间比较,DPT组短于对照组,且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DPT组患儿长期发热(≥14d)为2例,对照组为10例,两组比较,DPT组的发热总持续时间、最长持续发热时间短于对照组,平均每天最高体温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DPT组患儿发生口腔溃疡为14例、鹅口疮为4例、肛裂为3例、血真菌培养呈阳性为0例、血细菌培养呈阳性为6例,而对照组分别为19例、5例、1例、1例和7例,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DPT组患儿静脉应用抗生素时间为(20.0±7.1)d、入无菌层流室治疗时间为(20.2±6.7)d,对照组分别为(25.4±6.4)d和(24.1±6.9)d,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DPT组造血干细胞植入成功为22例,对照组为21例;DPT组发生肠道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cute 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aGVHD)为3例、肝静脉闭塞病(venous occlusive disease,COD)为0例,对照组分别为5例和1例,两组移植成功率和肠道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肝静脉闭塞病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DPT组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植入时间为(15.3±5.1)d,血小板(plateiet,PLT)植人时间为(29.0±14.4)d,对照组分别为(16.2±5.8)d和(32.5±18.6)d,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两组在DPT组患儿应用谷氨酰胺双肽的第7、第14、第21天的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肌酐(creatinine,Cr)、葡萄糖(glucose,Glu)、总蛋白(total protein,TP)、白蛋白(albumin,ALB)、球蛋白(globulin,GLB)、白细胞、红细胞(red blood cell,RBC)、血小板、血红蛋白(hemoglobin,Hb)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在应用谷氨酰胺双肽的第7、第14、第21天,DPT组患儿的体重下降幅度与对照组相应指标比较,下降幅度较少,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且于第21天,DPT组患儿平均体重已恢复至造血干细胞移植前水平,而对照组尚未恢复。结论谷氨酰胺双肽对造血重建恢复无影响,但能改善造血干细胞移植患儿的营养状态,减少黏膜炎、肠炎的发生率及症状持续时间,减少长期发热发生率及发热持续时间,缩短抗生素治疗时间及无菌层流室治疗时间,同时不增加肠道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疾病。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谷氨酰胺双肽[N(2)-L-alanyl-L-glutamine;dipeptide glutamine,DPT)保护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HSCT)患儿肠道外器官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2004年3月~2007年11月,将56例拟接受HSCT的患儿按疾病种类作分层抽样分为两组:谷氨酰胺双肽使用组(DPT组,n=28)和对照组(n=28).DPT组患儿除接受标准胃肠外营养支持外,每天给予谷氨酰胺(glutamine,Gin),剂量为1.5 mL/(kg·d),共计21 d.对照组采用不含Gin的标准化静脉营养支持.检测应用DPT前1 d、第7、14、21 d患儿体重、肝功生化、血常规,并分析造血干细胞植入和移植后30 d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DPT组的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长期发热(≥14d)发生率、咽痛咳嗽时间、尿频尿痛时间、发热总时间、最长连续发热时间、平均每天最高体温、静脉应用抗生素时间、人无菌层流房时间、体重下降幅度低于或少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植入率、皮肤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cute 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aGVHD)、肠道aGVHD、肝静脉闭塞病和出血性膀胱炎发生率、WBC植入时间、PLT植入时间、浓缩红细胞、血小板、注射用重组人IL-11、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输注次数及需要量,DPT应用第7 d、第14 d、第21 d的肝功、血常规检测各项指标两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DPT对造血重建或aGVHD无影响;但能改善HSCT状态,减少粘膜炎、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的发生率及症状持续时间,减少长期发热发生率及发热时间,缩短抗生素治疗时间及住无菌层流房时间.  相似文献   
7.
<正>患儿男,4岁,因患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年11个月入院。复查骨髓提示复发,予ALL-REZ BFM2002 F2方案[地塞米松20 mg/(m2.d)连用5 d,长春新碱1.5 mg/(m2.d)用1 d,阿糖胞苷3 g/(m2.次)每12小时1次连用2 d,左旋门冬酰胺酶10 000 U/m2用1 d]化疗。入院后40余天,患儿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LH)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急性髓系白血病非血缘相关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ML-URD-UCBT)患儿术后并发HLH的临床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儿移植术后第6天(+6 d,下同)出现皮肤、肝脏、肠道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先后给予糖皮质激素、环孢素A(CsA)、赛尼哌、霉酚酸酯(MMF)、他克莫司(FK506)等免疫抑制治疗后,aGVHD症状好转,但+26 d后出现活动性巨细胞病毒(CMV)感染合并HLH,给予静脉注射用丙种球蛋白、无环鸟苷、更昔洛韦抗CMV治疗,输红细胞、血小板、血浆、纤维蛋白原等支持治疗,参照HLH-2004方案予依托泊苷、糖皮质激素及CsA治疗后,+61 d检测血CMV早期/晚期基质蛋白(CMV-PP65)转阴,+55、+63 d骨髓象未见噬血细胞,呈HLH完全缓解骨髓象,临床症状及血常规等实验室指标好转;+83 d检测血CMV-PP65及CMV脱氧核糖核酸(CMV-DNA)转阳,+86 d因严重肺部感染、肺出血、消化道出血及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结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aGVHD及抗aGVHD的免疫抑制治疗,是引起移植后CMV感染相关HLH的危险因素;HLH-2004方案未考虑到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HLH的特殊性,需进一步研究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中枢审经系统急症的特征,方法:将狼疮脑病患儿与继发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狼疮患儿的ANA,dsDNA滴度,Sm阳性率及补体C3下降的阳性率进行比较,并对两组患儿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ANA、ds-DNA滴度及Sm阳性率,补体C3下降阳性率与狼疮脑病并不相关,脑电图有助于狼疮脑病的诊断。结论:儿童红斑狼疮中枢急症原发及继发性损害的鉴别诊断需结合临床及有关辅助检查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非M3)采用NOPHO-AML 2004化疗方案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3年1月至2017年6月诊断的1-13岁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非M3)33例。按FAB分型:M0 1例,M14例,M2 12例,M4 5例,M5 8例,M6 1例,M7 2例;高危14例,标危19例;均采用NOPHO-AM L 2004方案化疗。应用SPSS 22.0软件统计,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和Cox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33例患儿诱导第1疗程(AIET)获完全缓解者27例,未缓解者5例,缓解率81.8%。在5例未缓解的患儿中,4例经诱导第2疗程(AM)后获完全缓解,1例未缓解,诱导总缓解率为96.9%。9例(占27.3%)骨髓复发,中位复发时间为完全持续缓解后30个月。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年龄和输注红细胞次数是影响早期治疗反应的显著因素;Cox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7岁、MRD阳性、输RBC频率4次和早期治疗反应差为患儿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患儿3年无事件生存率为59.9%,3年总体生存率为69.2%。8例高危儿童接受强化疗后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后优于单纯化疗的患儿。接受化疗的患儿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感染及骨髓抑制,或药物相关的消化道反应和过敏反应,经积极对症治疗后均可耐受。结论:NOPHO-AML 2004化疗方案诱导缓解率高,患者耐受性好,早期治疗反应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年龄和多次输注浓缩红细胞会显著影响早期治疗反应,且为患儿骨髓复发的重要因素。对于临床高危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在NOPHO-AML 2004化疗方案的基础上联合造血干细胞移植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