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7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5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茵栀黄口服液对巨细胞病毒( cytomegalovirus,CMV)性肝炎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及IL-2水平的影响。方法60例患儿被分为更昔洛韦组(对照组)和茵栀黄口服液联合更昔洛韦组(治疗组),对照组更昔洛韦5 mg/kg 静脉点滴,2次/d,连用14 d;治疗组给予更昔洛韦剂量同前,加茵栀黄口服液5 ml/次,3次/d,疗程同前;各组给予常规保肝治疗。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治疗前后IL-10、IL-2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后IL-10较治疗前明显降低,IL-2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联合用药组治疗后IL-10及IL-2变化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茵栀黄口服液显著降低了CMV肝炎患儿血清IL-10水平,同时显著升高了IL-2的水平,提示其在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方面具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定量评价脑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 QOL),探讨有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SF-36量表及生活质量影响因素调查表,对66例脑肿瘤患者和66例健康对照者进行调查.结果脑肿瘤患者生活质量普遍下降,脑肿瘤患者的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值明显低于健康对照者(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影响脑肿瘤患者生活质量总分的因素有年龄、文化程度、疼痛、内心常感觉压抑不愿表达、经常莫名发脾气.结论医护人员及家庭成员应重视开导脑肿瘤患者诉说心中的压抑并对其进行定期心理评估,同时减少疼痛将有助于提高脑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4例经由新生儿筛查发现的不同临床类型的3-甲基巴豆酰辅酶A羧化酶缺乏症(3-methylcrotonyl-coenzyme A carboxylase deficiency,MCCD)患儿,用尿气相色谱质谱和基因分析证实其诊断。方法对新生儿筛查中C4DC+C5OH0.6μmol/L的新生儿召回复查,同时检测其母亲的C4DC+C5OH浓度。用尿气相色谱质谱分析对MCCD疑诊病例进行临床诊断,再通过基因分析进一步证实。结果通过基因诊断确诊MCCD 3例,包括MCCD患儿1例,父源性MCCD 1例,母源性MCCD 1例。另有1例临床诊断的MCCD患儿经基因检测仅找到1个致病位点。结论对新生儿筛查中发现的C4DC+C5OH增高的新生儿家系(包括母亲和父亲)应行MS/MS检测。疑似MCCD患者基因检测仅发现1个致病位点时不要轻易否定MCCD的诊断,建议定期随访。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南京地区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的检出情况。方法分析2013年12月至2018年7月南京市出生的175767例串联质谱新生儿筛查的结果。采用非衍生化串联质谱技术检测干血滤纸片氨基酸、酰基肉碱和琥珀酰丙酮浓度,筛查新生儿氨基酸、有机酸和脂肪酸等三大类遗传代谢病。对于筛查阳性的患儿,通过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基因Panel检测致病基因突变。对数据采用描述性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175767例新生儿筛查初筛阳性率为2.1%(3691/175767),3691例初筛阳性中召回3598例,最终临床诊断遗传代谢病患儿62例,包括氨基酸代谢病35例、有机酸代谢病12例、脂肪酸代谢病15例。本地区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的总发病率为0.0353%,其中氨基酸代谢病、有机酸代谢病和脂肪酸代谢病的总发病率分别为0.0199%、0.0068%和0.0085%。发病率最高的疾病分别为苯丙氨酸羟化酶缺乏症0.0159%、甲基丙二酸血症0.0051%和原发性肉碱缺乏症0.0051%。62例临床诊断为遗传代谢病的患儿中,51例(82.2%,包括17例苯丙氨酸羟化酶缺乏症和34例其他遗传代谢病)进行了基因诊断(另外11例苯丙氨酸羟化酶缺乏症患儿拒绝进行基因诊断)。17例苯丙氨酸羟化酶缺乏症患儿均找到2个致病突变,分别来自于父母。34例其他遗传代谢病患儿中29例找到2个致病突变,分别来自于父母;另5例患儿仅找到1个致病突变,其中2例高甲硫氨酸血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结论本地区发病率较高的新生儿遗传代谢病为苯丙氨酸羟化酶缺乏症、甲基丙二酸血症和原发性肉碱缺乏症。串联质谱筛查出的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筛查指标异常,随访中尚未出现特异性临床症状,需要进行更长期的随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联合负压封闭引流(VSD)负压吸引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06~2016-08该院收治的糖尿病足溃疡患者60例,按照数字奇偶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前列地尔联合VSD负压吸引治疗,连续治疗4周。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二次感染率分别为93.3%、3.3%,对照组为70.0%、20.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各项住院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Wanger分级例数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足部溃疡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地尔联合VSD是临床上治疗糖尿病足难愈合创面的有效方法,能够改善溃疡部位的血液循环,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换药次数,有利于病情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病人术后活动的最佳时间.方法:60例行PTCA或PTCA+支架术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拔除动脉鞘管后6h开始床上活动和24h开始床上活动两组,两组病人分别在拔管前后不同时间,在室温下测定下肢皮肤温度(术侧、健侧).结果:拔管后6h开始活动的病人,术侧皮温在拔管后12h明显恢复(P<0.05或P<0.01),健侧则在6h开始明显恢复(P<0.05或P<0.01);而拔管后24h开始活动的病人,术侧皮温在拔管后48h才开始明显恢复(P<0.05),健侧则在12h才开始明显恢复(P<0.05或P<0.01).结论: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病人拔管后6h开始活动较24h开始活动恢复的要好,表明提前活动有助于病人下肢血液循环.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贺启英  程威  沈其霖 《河南中医》2013,33(5):664-665
沈其霖教授认为慢性咳嗽大多由外感六淫,肺失宣肃,失治误治,余邪恋肺所致;或为素体亏虚,饮食不当,过用寒凉等,皆可导致肺气上逆,咳嗽不止.以咳嗽,咽瘁,痰少或无痰,或伴有恶寒背冷为主要临床表现.自拟久嗽汤以宣肺散邪,降气止咳,利咽化痰使肺气肃降,痰浊消散,咳嗽缓解.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甲硫氨酸腺苷转移酶Ⅰ/Ⅲ缺陷症的临床和基因变异特点。方法回顾分析串联质谱新生儿筛查发现的5例甲硫氨酸腺苷转移酶Ⅰ/Ⅲ缺陷患儿的临床资料及基因检测。结果 22万例新生儿筛查中发现甲硫氨酸腺苷转移酶Ⅰ/Ⅲ缺陷5例,发病率为1/44000。5例患儿中,3例血甲硫氨酸在70~150 μmol/L之间。基因检测2例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1例符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3例随访至今预后良好,另2例血甲硫氨酸持续500 μmol/L;予以特殊饮食治疗,1例头颅磁共振成像和肝功能异常,1例伴有微缺失综合征,发育落后。结论甲硫氨酸腺苷转移酶Ⅰ/Ⅲ缺陷可通过串联质谱新生儿筛查结合基因检测而早期诊断,需要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9.
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的生活质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威  唐根富 《现代预防医学》2008,35(23):4623-4624
[目的]了解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的生活质量状况。[方法]采用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对300名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研究并记录下每个患者的基本情况。[结果]①﹤65岁组在生理功能(PF)、生理职能(RP)、活力(VT)、社会功能(SF)维度均高于≥65岁组(P﹤0.05);②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在RP、BP、GH、VT、SF、RE维度明显低于一般人群(P﹤0.05)。[结论]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低于一般人群,且年龄越大生活质量越低。  相似文献   
10.
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提供SWOT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SWOT分析法的科学原理指导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理论与实践,正确、客观地认识农村本身的内部优势及劣势和外部环境的机会及威胁,确定切合农村卫生服务实际的发展战略。用SWOT分析矩阵的形式进行系统分析,寻求最佳的发展战略和策略,以充分利用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