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2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1994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性传播疾病是一类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其发病率逐渐增高,带来一系列严重的公共卫生和个人问题,尤其在女性中可引发输卵管炎、子宫内膜炎、不育,对于孕妇则可引起流产、宫内死胎等严重并发症。现将我院孕妇患性传播疾病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雷公藤的生药学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公藤的生药学探讨佳木斯中医院秦秀敏,曲思明雷公藤是一种新药。我国自从五十年代一些学者开始对雷公藤进行药学研究,长期以来对雷公藤的药用还没有很好地开发和利用,原因是:有的说本品有大毒,尤其是对人、犬、猪的毒性很大,可以发生中毒,甚至死亡。有的说本品根...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透明帽法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Cap)与多环黏膜套扎切除术(MBM)治疗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2月至2009年12月间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镜科接受EMR—CaP治疗的30例(EMR—Cap组)及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间接受MBM治疗的32例(MBM组)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种技术的疗效、安全性及费用。结果EMR,Cap组平均病变切除时间和治疗总时间分别为26rain和43min.明显长于MBM组的10min和32min(P=0.036,P=0.038)。切除病变总厚度和黏膜下切除深度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EMR—Cap组平均治疗费用为(5466±354)元,明显高于MBM组的(4014±368)元(P=0.008)。EMR—Cap组出现术后狭窄1例,MBM组出现术中穿孔1例。术后随访17~42个月,无一例局部复发,EMR—Cap组m现1例淋巴结转移。结论EMR—Cap和MBM均是治疗早期食管癌和癌前病变微创、安全和有效的手段。在保证相同治疗效果的前提下,与EMR—Cap相比,MBM具有操作简单、治疗时间短、治疗成本低的优点,适宜广泛推广和开展。  相似文献   
4.
羟脯氨酸是构成胶之蛋白的一种特异氨基酸,约占胶元蛋白的10~13%。胶元蛋白以外的蛋白质,除弹性蛋白含1%外,皆不含有羟脯氨酸。胶元分解可释出羟脯氨酸,这些羟脯氨酸不能用于再合成,其主要部分在体内分解,小部分由尿排出。其排出量的多少可反映胶元分解强度。骨基质的90~95%是由胶元组成的,因而测定血、尿羟脯氨酸的含量可作为了解骨代谢情况的生化指标之一,也可作为对骨代谢疾病、临床诊断及疗效观察的一种手段。关于大骨节病患儿尿羟脯氨酸的排泄量,各地报道很不一致,为了进一步探讨,我们在围场县病区进行了这次试验。  相似文献   
5.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及相关技术在儿童胆胰疾病中逐渐开展起来, 临床医生应加强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管理, 使患儿全程获益。本文从ERCP及相关技术的操作方法入手, 阐述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总结预防及治疗方法, 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非手术食管癌临床分期的有效性及预测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 分析2003-2010年期间在本院行食管癌根治术,术前有EUS、食管镜、CT、食道造影等详细检查,术后有详细病理分期的358例患者资料。分析术前影像学分期与术后病理分期的预测值,分别按2002、2009年UICC病理分期及临床分期,分析患者无瘤生存及总生存。 结果 全组中位随访时间47个月,随访率为97.2%。有EUS+CT检查并能进行有效分期的305例(85.2%)。在305例中临床T分期对病理T分期的预测值为0~88.6%,其中T1期最高(88.6%)、T4期最低;临床N分期(N0、N1期)的预测值为62.5%~100%。虽然2002、2009年的分期间总生存率及无瘤生存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00),但2002年的分期内总生存除Ⅳ期只有2例与各期别相似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009年的分期内总生存各期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按2002年UICC TNM分期标准对305例进行EUS+CT临床分期的总生存及无瘤生存均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00、0.000)。 结论 影像学检查不能有效、准确提供淋巴结转移个数,但对淋巴结定性的预测值较高。EUS+CT的临床分期能有效预测非手术食管癌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大骨节病是严重危害儿童骨、软骨发育的一种地方病,迄今原因不明。过去以X线改变作为判断病情和防治等方面研究的主要手段。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近年来特别是从1982年以来,在全国开展了大骨节病生物化学的考察工作,以便深入探讨大骨节病的生物化学特征和发病机理,从而为大骨节病的防治、临床早期诊断以及病因学方面的研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改良内镜下空肠营养管置入术与常规内镜下空肠营养管置入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消化内科徒手置入空肠营养管失败后行内镜下空肠营养管置入的67例患儿,收集患儿行内镜检查时置管适应症、年龄、置管时间并采集图片记录、放置后行腹部平片了解空肠管放置位置...  相似文献   
9.
<正>儿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fattyliver diseases,NAFLD)是指18周岁以下的儿童及青少年肝脏慢性脂肪变性,累及5%以上肝脏细胞,并除外酒精和其他明确致病因素所致的肝脏慢性脂肪沉积的临床病理综合征,包括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NAFL)、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及其相关肝纤维化和肝硬化[1]。肥胖是NAFLD的独立危险因素,在肥胖和超重儿童中NAFLD患病率可高达50%~80%。随着肥胖发病率逐年增高,NAFLD已成为儿童最常见的慢性肝脏疾病形式之一。NAFL虽为良性疾病,但NASH是肝硬化及肝癌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提高对食管结核的认识,并为食管结核的内镜、超声内镜诊断与鉴别诊断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6年中39例食管结核患者的资料,分析归纳食管结核患者的内镜及超声内镜表现.结果 39例患者中位年龄为50.7岁;结核病变发生于食管中段29例,食管上段、下段各5例;内镜表现为隆起型30例,溃疡型9例;超声内镜表现为食管壁增厚9例,壁内占位17例,壁外占位累及食管13例;其中28例(78%)伴有食管旁及纵隔钙化淋巴结,且多数病变处食管外膜中断与壁外钙化淋巴结相互融合.结论 食管结核病变主要位于食管中段,内镜下可表现为隆起型和溃疡型,超声内镜最主要特点是食管壁内或壁外占位或管壁的全层增厚,往往伴有食管壁外或纵隔多发肿大的钙化淋巴结,这一特点为食管结核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初步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