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1篇
儿科学   10篇
妇产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8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 毫秒
1.
��ͯ�ǵ���EB������Ⱦ���ٴ��ع˷���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探讨儿童非典型EB病毒(EBV)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2000年3月至2005年4月,深圳市儿童医院在住院患儿中检测出EBVVCAIgM和(或)EBVDNA阳性共690例,其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422例,另外268例为非典型EBV感染,对其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儿童非典型EBV感染以呼吸道感染最为多见(191/268,71.3%),其它为皮炎13例(4.9%)、腹泻病10例(3.7%)、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0例(3.7%)、肾炎或肾病7例(2.6%)、肠系膜或颈淋巴结炎8例(3.0%)、结膜炎7例(2.6%),川崎病、嗜血细胞综合征、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各4例(1.5%),心肌炎、播散性脑脊髓炎各2例(0.7%),再生障碍性贫血、坏死性淋巴结炎、腮腺炎、高IgM血症、嗜酸细胞增多症各1例(0.4%),诊断不明1例(0.4%)。其中嗜血细胞综合征患儿有2例死亡。结论儿童非典型EBV感染症状多样,累及系统多,预后不一。EBVVCAIgM或EBVDNA检测有利于早期诊断,并进行合理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2009年6月--2010年5月深圳市儿童医院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人冠状病毒(humancoronavirus,HCoV)-OC43、HCoV-229E、HCoV—NL63、HCoV-HKUI感染情况及临床特征。方法呼吸道感染患儿533例,采集鼻咽拭子标本后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人HCoV-OC43、HCoV-229E、HCoV—NL63、HCoV—HKUI,分析HCoV感染患儿临床特征、感染情况及季节分布等特点。结果HCoV感染患儿29例,感染率为5.4%,其中HCoV-OC43感染16例,HCoV-229E感染4例,HCoV-NL63感染6例,HCoV-OC43及HCoV-229E混合感染3例;27例(93.1%)患儿年龄≤3岁;感染率居前4位的月份依次为1月(11.9%)、9月(8.I%)、10月(7.1%)、ii月(7.IV0);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气喘,6例合并哮喘急性发作,诊断为支气管肺炎16例、急性支气管炎II例、毛细支气管炎1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并轮状病毒肠炎I例。结论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HCoV感染高峰在秋冬季,以HCoV—OC43感染多见,年龄≤3岁儿童易感。  相似文献   
3.
小儿胃镜检查前使用局麻药效果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小儿口服盐酸利多卡因胶浆的局麻效果。方法将我院 2 0 0 2年 1~ 12月胃镜检查患儿 2 19例 ,随机分为采用喷壶给患儿咽部喷 2 %地卡因 116例和口服盐酸利多卡因胶浆 10 3例 ,观察患儿术中的临床表现 ,找出最佳的方案。结果喷壶给 116例患儿咽部喷 2 %地卡因和 10 3例口服盐酸利多卡因胶浆 ,临床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 ,2组病人在胃镜检查过程中出现呛咳、恶心、呕吐、哭闹不合作及插管情况均有差异 ,总有效率A组为 90 .3% ,B组为 6 9.0 % ,两组之间效果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结论术前口服盐酸利多卡因胶浆能有效地缓解患儿胃镜检查过程中呛咳、恶心、呕吐、哭闹不合作、插管困难 ,胃肠道内泡沫减少 ,幽门交替开放与关闭良好 ,能有效地减轻患儿的痛苦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 spectrum beta-lactamases,ESBLs)的下呼吸道感染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及耐药特点.方法 收集2009-2010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鼻咽分泌物中分离出的大肠埃希菌117株,按常规方法分离、培养和菌种鉴定,检测ESBLs表型和药物敏感性;并与本院2006-2007年ESBLs阳性率进行比较.结果 2009-2010年大肠杆菌ESBLs总阳性率为52.1%(61/117),其中对氨苄西林、头孢曲松、头孢唑啉100%耐药,对氨曲南、头孢吡肟、头孢他啶耐药>90%;产ESBLs菌株中对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复方新诺明等抗生素呈现多重耐药;耐药率较低的有亚胺培南、厄他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丁胺卡那霉素、妥布霉素、环丙沙星、左旋氧氟沙星、头孢替坦、呋哺妥因,其中亚胺培南敏感性为100%;2009-2010年与2006-2007年大肠杆菌ESBLs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地区下呼吸道感染大肠埃希菌产ESBLs率高.治疗产ESBLs菌引起的感染,亚胺培南或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合物为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5.
深圳市儿童医院住院儿童常见呼吸道病毒病原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深圳地区住院儿童常见呼吸道病毒感染的流行特点。方法2012年1—6月共1469例呼吸道感染的住院患儿,采取鼻咽部分泌物,采用病毒抗原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7种常见呼吸道病毒,分析比较其结果。结果1469例标本中共有341例检出了病毒,总检出率23.21%,其中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最为常见,检出210例,占阳性标本检出率的61.58%,其次为副流感病毒Ⅲ型(PIV-III),检出46例,检出率为13.49%,比例最低的是副流感病毒-I和Ⅱ型(PIV—I,PIV-Ⅱ),仅分别检出1例和2例。病毒的检出率与年龄、性别有关,年龄小于12月的检出率达到27.90%,显著高于介于13~36月的23.03%及大于36月的12.46%检出率(P〈0.05);男性检出率为25.24%,显著高于女性(19.58%)检出率(P〈0.05)。结论深圳地区住院儿童最主要常见呼吸道病毒病原为RSV,PIV—III和腺病毒(ADV),流感病毒A(Flu—A)也是重要的病毒病原。病毒的检出率与患儿年龄、性别相关,婴幼儿病毒感染率最高,男性感染率高于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不同体位对毛细支气管炎患婴潮气肺功能测定的影响。方法对45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婴分别测定仰卧位、侧卧位的潮气肺功能,比较潮气量(tidal volume,VT)、呼吸频率(respiratory rate,RR)、吸呼比(Ti/Te)、达峰时间比(TPTEF/TE)及达峰容积比(VPTEF/VE)的差异。结果右前倾侧卧位呼吸频率低于仰卧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右前倾侧卧位潮气量、达峰容积比、达峰时间比明显高于仰卧位,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结论右前倾侧卧位肺功能指标优于仰卧位,毛细支气管炎急性期采取侧卧位有利于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7.
深圳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病原学监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监测两年深圳地区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病毒等病原分布情况及临床流行特点。【方法】2003年12月~2005年11月该地区确诊为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5 651例患儿,取静脉血用ELISA法同时检测5种呼吸道病毒及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的特异性IgM。【结果】病原检测阳性者2 884例,总阳性率51.0%,其中混合感染1 061例,占18.8%,各病毒病原的检出率依次为流感病毒B(IFVB)927例(16.4%),腺病毒(ADV)291例(5.1%),呼吸道合胞病毒(RSV)253例(4.5%),副流感病毒(PIV)241例(4.3%),流感病毒A(IFVA)19例(0.3%);肺炎支原体(MP)2 440例(43.2%),肺炎衣原体(CP)33例(0.6%)。所有受检者中MP阳性者最多,达43.2%,3岁以上年龄段高达67.7%。2004年10月~2005年9月出现MP流行高峰,MP阳性者占受检者的40%以上胸片上表现为大叶性或节段性肺炎141例。毛细支气管炎中RSV的检出率7.6%。【结论】肺炎支原体可能是近年来深圳地区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最常见病原,2004~2005年在深圳市儿童中出现一次流行,临床表现多样;病毒以IFVB最为多见,流行不明显,在每年高温季节(5~8月)检出率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住院患儿肝功能状况,了解肝功能异常的病因.方法 对8273例住院患儿的肝功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其中596例ALT异常,约占检查病例的7.2%,小于100U/L453例,为异常病例的76.01%,小于200U/L的总数为536例,约占肝功能异常的89.93%,大于200U/L为明显异常,共计有60例,其中200~300U/L 31例,300~400U/L 13例,400~1000U/L 10例,大于1000U/L 6例.年龄在3岁以下的46例(76.67%).呼吸道感染及异物34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脑发育不良,肌病等8例,心肺复苏,缺血缺氧性脑病6例,胆道感染及先天性胆道囊肿并感染共4例,婴儿肝炎综合征5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征5例,腹泻合并感染,并发休克5例,败血症合并化脓性感染1例,外伤、环状脱位、肝外伤2例,肿瘤及并发症4例,川崎病2例.结论 以上结果表明普通住院患儿的肝功能损伤,以轻度肝功能改变为主,感染、缺氧和休克是住院患儿ALT异常升高的主要原因,外科疾病也可以伴有ALT异常升高.因此,肝功能检查是住院患儿的一个重要检测常规,对于患儿合理治疗,合理用药,以及有效治疗,均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酸和胆汁反流在小儿胃食管反流病(GERD)中的作用及这两种反流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便携式pH监测仪及胆汁监测仪同步监测12例GERD患儿及11例健康儿童的食管内24 h pH变化和胆汁反流情况。结果GERD组食管酸暴露时间(pH<4)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食管胆汁反流采用胆红素吸收值≥0.14的时间百分比表示,GERD组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且85%GERD患儿存在酸和胆汁混合反流。结论胆汁反流和酸反流同样常见于GERD患儿,在小儿GERD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同步监测食管内pH及胆汁变化对小儿GERD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合并真菌性食管炎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合并真菌性食管炎的诊断与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3例ALL患儿于化疗过程中合并真菌性食管炎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过,与同期住院的ALL不同部位感染作比较。结果 3例ALL患儿于化疗期间和化疗后出现上腹痛、呕吐或心前区不适,经胃镜检查诊断为真菌性食管炎。1例患儿伴发热和粒细胞缺乏,3例患儿均接受包含地塞米松的化疗。3例患儿分别经氟康唑、米卡芬净、伊曲康唑治疗2~4周,胃镜复查均治愈。结论 ALL患儿化疗过程中出现上腹部疼痛或心前区不适等症状时应考虑行胃镜检查以及时发现真菌性食管炎,胃镜检查可作为粒细胞缺乏伴感染时寻找真菌感染的手段,真菌性食管炎的治疗效果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