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2篇
儿科学   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COM.TEC型血细胞分离机在儿童供者行外周血造血干细胞(PBSC)采集过程前骨髓动员、采集中参数、不良反应及采集前后外周血液学指标等变化。方法用COM.TEC型血细胞分离机auto MNC程序采集53例儿童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年龄(5.0±3.87)岁,体重(20.1±8.36)kg,每次处理抗凝全血(4 045.70±1 167.30)ml,使用抗凝剂(436.1±127.81)ml,时间(213.21±59.88)min。结果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8~10μg/kg皮下注射进行动员,效果较5μg/kg者优秀,外周血白细胞数明显升高(P=0.01)。53例采集前及采集后白细胞(WBC)数无明显改变,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计数采集后明显降低(P0.01)。所有采集者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COM.TEC型血细胞分离机在儿童PBSC采集过程中,虽然采集后Hb、PLT有一定损失,但所有供者均能耐受,未出现不良反应,数天内均能恢复正常,其工作是安全有效的。儿童PBSC采集的成功完成,除机器参数调整、运行过程白膜的观察外,良好的骨髓动员、血管通路及镇静状态,也是重要的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   
2.
医学上将出生后28天内的婴儿称为新生儿.28天对于人的一生来说非常短暂,但对于刚刚离开母亲温暖、舒适的子宫的宝宝来说,这最初的28天却是极其重要的.对他/她而言,外界的一切都是那样的陌生,甚至有些危险.为了安抚那颗容易"受伤"且敏感的小心脏,帮助他们更好的成长、发育,父母需要用自己温暖的怀抱让其感受到关爱与温暖."抱宝...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Meta分析与系统综述评价牙周辅助加速成骨正畸用于骨性Ⅲ类患者正畸-正颌联合治疗中牙槽骨形态和牙周软组织的变化。方法:对六个中英文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筛选骨性Ⅲ类患者正颌术前正畸采用牙周辅助加速的成骨正畸(periodontal accelerated osteogenic orthodontics, PAO...  相似文献   
4.
目的:优选儿童白血病侵袭性操作镇静镇痛方案。方法:选取2011年11月至2016年11月在我院进行侵袭性操作的白血病患儿,根据选用的镇静镇痛方案分为A(咪达唑仑+局部麻醉)、B(咪达唑仑+氯胺酮+局部麻醉)、C(咪达唑仑+芬太尼+局部麻醉)、D(芬太尼+丙泊酚+局部麻醉)四组各210例。镇静效果评价参照Ramesay评分法:1分-不安静,烦燥,哭闹;2分-安静合作;3分-嗜睡能听从指令;4分-睡眠状态,可唤醒;5分-呼吸反应迟钝;6分-深睡状态,呼唤不醒。术后疼痛评估采用面部表情评估法,包括脸谱疼痛评分法(适用于婴幼儿)和改良面部表情评分法(适用于学龄儿童和青少年)。采用χ^2检验比较四组方案的镇静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B、D组镇静效果优于A、C组(P<0.01),D组优于B组(P<0.05),A、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D组镇痛效果优于A、C组(P<0.01),B、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组幻觉发生率高于A、D组(P<0.01),B组恢复清醒时间比其他各组长(P<0.01)。结论:在充分做好辅助呼吸准备和严密监测的情况下,丙泊酚联用小剂量芬太尼(D组方案)应用于儿童白血病侵袭性操作,是一种较好的镇静镇痛方法,疗效较好、清醒时间短、安全易行。  相似文献   
5.
联合国在1999年提议,所有国家都应为他们近期和未来的人口老龄化作好医疗保健、社会和经济保障体系的准备。在全球,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老龄人口均迅速增加,而在这一年龄层中各种慢性疾病和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伴骨质破坏的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分析46例具有骨质破坏的病例,最终依靠骨髓涂片诊断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其临床特点和X线表现及治疗转归情况。结果伴骨质破坏的儿童ALL患儿临床表现以腰腿痛为首发表现多见占28例(60.87%),骨质破坏的部位以长骨受累最多,占38例(82.61%),X线提示骨质疏松较普遍(56.52%),也有全身多发骨质破坏,个别有腰椎压缩骨折。其中40例患者具有不同程度的贫血和发热,出血表现少见。46例初诊伴有骨质破坏的ALL患儿中,诱导期的总完全缓解率为97.8%,与初诊不伴有骨质破坏的ALL患儿比较缓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提示对临床不能解释的骨质疏松,或以多发骨破坏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儿童和青少年患者,应考虑到急性白血病可能性,需完善骨髓涂片检查以避免漏诊,并分析X线对此类患者诊断的价值,以提高ALL骨破坏表现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消旋卡多曲分散片人体相对生物利用度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使用HPLC-MS/MS法测定卡多曲血浆药物浓度并用于消旋卡多曲分散片人体相对生物利用度研究。[方法]采用24例健康男性志愿者随机交叉自身对照试验设计,受试者分别单剂口服国产消旋卡多曲分散片(受试制剂)400mg及消旋卡多曲颗粒(参比制剂)400mg后,用HPLC-MS/MS测定消旋卡多曲活性代谢物(Thiophine,TP)浓度,由DASver2.0程序进行生物等效性分析。[结果]24例受试者口服受试制剂消旋卡多曲分散片400mg与参比制剂400mg的AUC_(0~11)分别为(2132.8±439.6)h.μg.L~(-1)及(2384.7±615.3)h.μg.L~(-1),其相对生物利用度(F_(0~11))为(92.7±23.2)%,C_(max)分别为(661.6±158.4)μg.L~(-1)及(763.8±268.3)μg.L~(-1),T_(max)分别为(1.65±0.91)h及(1.83±0.91)h。[结论]消旋卡多曲分散片与参比制剂的AUC_(0~11)、C_(max)经双单侧t检验结果均无统计学意义,T_(max)经非参数法检验差异无统计意义。消旋卡多曲分散片与消旋卡多曲颗粒生物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人参皂苷Rh2与化疗药环磷酰胺(CTX)联合应用,在小鼠肉瘤180(S180)的实验性治疗中呈现出何种交互作用。根据其交互作用,提示及建议在将来的临床治疗中如何合理联用。方法:以小鼠S180为模型,采用正交设计方法进行实验,确定Rh2和CTX联合应用于小鼠S180的实验性治疗中,两者之间是否存在交互作用、以及交互作用的性质,并通过析因设计方法进行进一步的验证。结果:正交实验结果显示,Rh2与CTX联用时存在交互作用,表现为拮抗作用;进一步的析因实验验证,一定剂量的Rh2(0.5mg&#183;kg-1)与CTX(8mg&#183;kg-1)联用时,存在拮抗作用。结论:Rh2与CTX联合应用时,减弱了CTX的抗肿瘤作用,两药不宜同时应用于化疗中。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胡黄连苷Ⅱ联合曲美替尼通过miR-4319对结直肠癌细胞HT-29凋亡和上皮细胞间质转化(EMT)的影响。方法:将结直肠癌细胞HT-29分成6组,分别为对照组、曲美替尼组、胡黄连苷Ⅱ组、联合组、miR-NC抑制组、miR-4319抑制组,n=9。采用CCK-8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Vimentin、E-cadherin、Bax、C-Caspase-3蛋白表达,qRT-PCR检测miR-4319表达。比较6个组的检测结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曲美替尼组、胡黄连苷Ⅱ组、联合组的细胞成活率和Vimentin的表达均减少(均P<0.05),而凋亡率和Bax、C-Caspase-3、E-cadherin的表达均增加(均P<0.05);与miR-NC抑制组比较,miR-4319抑制组的细胞成活率、Vimentin的表达均显著增加(均P<0.05),细胞凋亡率和Bax、C-Caspase-3、E-cadherin蛋白表达却显著减少(均P<0.05);qRT-PCR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曲美替尼组、胡黄连苷Ⅱ组细胞中miR-4319的表达增多(均P<0.05)。结论:胡黄连苷Ⅱ联合曲美替尼通过上调miR-4319诱导结直肠癌细胞HT-29凋亡,并抑制细胞EMT。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儿童非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相关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并噬血细胞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及诊治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0年12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11例非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相关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并噬血细胞综合征患儿的人口学特征、临床表现、体征、实验室检查等资料,初步探讨影响其预后的因素。结果 11例患儿中,男7例,女4例,年龄3月龄至3岁(中位年龄1岁10月龄)。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及体征依次为发热(11/11,100.00%)、肝脾肿大(11/11,100.00%)和咳嗽(9/11,81.82%)。其他严重并发症包括脓毒症休克(10/11,90.91%)、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8/11,72.73%)、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8/11,72.73%)等。所有患儿均有血细胞下降,C反应蛋白升高,天冬氨酸转移酶升高。常见的外周血免疫功能异常表现为NK细胞计数下降(7/10,70.00%),血清IgG下降(4/11,36.36%)。6例患儿行基因检测,2例患儿确诊为原发性免疫缺陷病,1例发现COPA基因突变,1例发现多个位点基因突变,2例未发现疾病相关基因突变。所有患儿通过血、骨髓等培养和(或)组织病理学阳性确诊为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10例患儿给予抗真菌治疗,以两性霉素B联合伊曲康唑序贯治疗最为常用。8例患儿给予高级生命支持,5例患儿给予HLH2004方案化疗,最终8例患儿死亡(8/11,72.73%)。结论 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并噬血细胞综合征在非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儿童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易误诊漏诊,且病情严重,病死率高。早期识别并行血、骨髓培养及组织病理活检积极寻找病原、给予抗病原和化疗治疗可能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