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儿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 毫秒
1.
目的 了解丙氨酰-谷氨酰胺强化营养支持对于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的临床有效性。方法 将需要营养支持的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依据年龄、性别、病情进行分层,随机分为对照组(n=118)和强化营养组(n=107)。对照组未使用丙氨酰-谷氨酰胺,强化营养组使用丙氨酰-谷氨酰胺,根据病情给予静脉激素,其余治疗相同。比较两组患儿住院总时间、静脉激素使用率和时间、住院期间症状有无反复、全静脉营养使用率、体重降低发生率、禁食 > 5 d比例;并在出院后随访3个月,了解症状有无复发。结果 两组住院总时间、全静脉营养使用率、禁食 > 5 d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对照组静脉激素的使用比例和时间、症状反复、体重下降比例均高于强化营养组(P < 0.05)。出院后随访3个月,所有患儿均恢复了正常饮食,两组消化道症状复发率均小于20%,主要以腹痛为主要表现(83.33%,30/36),其次为呕吐和腹胀,无消化道出血表现,予以对症治疗可缓解,两组间消化道症状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93)。结论 丙氨酰-谷氨酰胺强化营养支持治疗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能够减少静脉激素的使用,降低体重的下降,但是对住院总时间和出院后复发无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家庭开放性口服激发试验(OFC)在非IgE介导牛奶蛋白过敏婴儿中应用时的结果判读,从而提高家长症状报告的准确性。方法 前瞻性纳入2018年11月—2019年6月接受家庭开放性OFC的婴儿,分析其诊断效能及家长症状报告的准确性。结果 162例婴儿[(5.85±3.03)月龄]接受OFC进行确诊,142例婴儿[(8.10±3.08)月龄]接受OFC进行口服耐受的判断。在激发过程中没有严重过敏反应发生,142例报告出现不同程度症状。皮肤和胃肠道反应多分别出现在激发试验的第1天(77.78%)和第1周(79.58%)。家长报告与医生判断结果一致性Kappa指数0.868(P<0.001);家庭开放性OFC准确性为93.42%,假阳性率9.15%,假阴性率4.32%,阳性预测值90.85%,阴性预测值95.68%。呕吐是最常见的假阳性报告症状;激发量及观察时间是导致假阴性的主要因素。结论 家庭开放性激发试验用于非IgE介导的牛奶蛋白过敏婴儿是安全且准确率较高的诊断手段。通过家长教育以及对于症状可重复性的识别,能够提高其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成都地区5岁以下急性腹泻病患儿进行病毒学监测,了解引起腹泻常见病毒的流行特征,为指导病毒性腹泻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集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儿童消化科2006年3月至2015年6月5岁以下腹泻住院患儿粪便标本,并送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病毒RNA提取与检测,并记录患儿临床资料.采用ELISA、RT-PCR方法对轮状病毒抗原进行检测与分型;采用RT-PCR方法对杯状病毒、星状病毒、腺病毒进行检测与分型.结果 共收集1-59月龄腹泻住院患儿粪便标本份共2 331份(男1 446份,女885份),阳性检出率58.0%,以7-12月龄为好发年龄.轮状病毒阳性检出率28.3%,11 -12月份为流行季节.杯状病毒阳性检出率23.3%,9月份为流行季节,诺如病毒GII为主要感染株,未发现暴发流行.星状病毒阳性检出率1.5%,主要于1-3月份检出.腺病毒阳性检出率5.1%,主要于5-8月份检出,2011年有过小流行.2007年以后,轮状病毒的检出率较前明显下降,而同时杯状病毒检出率逐年升高,2010-2015年杯状病毒成为引起5岁以下患儿腹泻的主要病毒之一.绝大多数病毒性腹泻患儿为急性病程(91.2%),以轻度脱水为主,其次为中度脱水,无重度脱水.可伴消化道外表现,轮状病毒的消化道外表现较杯状病毒多见,但在随访中均恢复正常.结论 病毒性腹泻是5岁以下儿童急性腹泻病常见原因,成都地区以轮状病毒、杯状病毒为主要病原体.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成都地区近年来杯状病毒所致腹泻住院患儿流行病学与临床特征。方法 对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四川省成都市唯一一家儿童病毒性腹泻标本收集哨点医院)2012 年1 月至2014 年12 月267 例5 岁以下杯状病毒所致腹泻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267 例患儿中,男169 例,女98 例。1 岁以内患儿占74.9%(200 例)。2012~2014 年杯状病毒的感染率分别为28.4%、21.6%、27.1%。杯状病毒的流行为夏秋季(8~10 月)。诺如病毒Ⅱ检出率为85.8%(229/267)。244 例(91.4%)患儿为急性病程。大便性状改变以水样便为主(219 例,82.0%),部分含有黏液和/或血丝。发热以中-高热为主。53.9%(138 例)的患儿出现血清前白蛋白水平降低。59.6%(159 例)的患儿出现了菌群失调。结论 杯状病毒已成为成都地区5 岁以下儿童腹泻的主要病原体之一;诺如病毒Ⅱ为该地区的流行优势病珠;杯状病毒的流行季为夏秋季;1 岁以下婴幼儿为杯状病毒腹泻主要发病人群;水样泻为主要表现。  相似文献   
5.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广泛定植于人胃黏膜的革兰阴性菌,它通过逃逸机体局部免疫杀灭而持续感染,最终导致胃上皮损伤,与多种胃部疾病相关.自噬是进化过程中保留的细胞机制,既能清除胞质内容物,又不影响细胞的生存.幽门螺杆菌能够入侵胃上皮细胞和某些免疫细胞,诱导自噬的发生,并在自噬体中自我复制后被清除,推测自噬可能在幽门螺杆菌感染中扮...  相似文献   
6.
营养治疗在儿童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中的治疗和随访管理中占重要地位。特定碳水化合物饮食(specific carbohydrate diet,SCD)在1951年提出,是一种比较严格的针对碳水化合物种类的饮食限制:只允许摄入单糖类碳水化合物,去除双糖和大多数的多糖、淀粉等复杂碳水化合物,但不限制蛋白质和脂肪的摄入,并适当减少经过加工的肉类或其他加工食品。目前SCD治疗IBD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理论假设在于:(1)IBD患者肠道发生炎症后会引起双糖酶功能的降低,因此只能吸收葡萄糖、半乳糖和果糖。(2)IBD发生发展与肠道菌群紊乱有关,改变饮食结构能调整肠道菌群,可能有助于改善IBD症状。已有来自回顾性的病例研究和个案报道初步提示SCD改善儿童IBD症状和维持缓解的临床有效性,但目前尚缺乏高质量的循证医学证据支持。SCD中对于碳水化合物摄入的限制,为指导IBD患儿的饮食提供了参考。但是具体执行需要根据当地饮食习惯和常见食品进行食谱的设计,同时兼顾儿童生长发育的需求。  相似文献   
7.
快速手术流程(fast-track surgery,FT)是应用于手术病人围手术期治疗和管理的一种多模式流程。通过多种治疗环节联合的模式减轻机体应激反应和器官功能障碍的作用,从而明显地缩短完全康复所需的时间,缓解术后疼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术后住院日,减少住院费用,提高病人的生存率、术后生存质量并且减少再次入院率。其中,液体限制(fluid restriction)是快速手术流程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明确成都地区儿童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成功率,分析可能导致儿童根除失败的主要因素。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9年6月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经碳13尿素酶呼气试验和胃镜检查确诊幽门螺杆菌感染且需要根除治疗的患儿临床数据,包括疾病人口学数据、根除方案、可能导致根除失败的原因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974例确诊幽门螺杆菌感染且需根除治疗的患儿(男性514例,女性460例,<6岁402例,6~9岁371例,≥10岁201例)。所有患儿根除成功率69.82%(680/974),首次根除成功率64.99%(633/974);失败后家长同意继续根除治疗116例,最终成功率40.52%(47/116);因溃疡行根除治疗成功率72.00%(18/25)。共完成1135次根除,成功率59.91%(680/1135),6种治疗方案的治疗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7.070,P=0.07)。2012至2015年成都地区儿童根除以含甲硝唑根除方案为主,根除成功率63.49%;2015年中国儿童幽门螺杆菌诊治专家共识出版后,2016至2019年首选克拉霉素方案,根除成功率提高至73.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72,P=0.001)。幽门螺杆菌感染家族史是影响儿童根除率的主要因素[优势比=3.921,95%CI(1.249~12.305),P=0.019]。结论成都地区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总体根除成功率尚未达到80%,初次根除选择克拉霉素三联方案能够提高成功率;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家族史是影响成功的主要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合理有效的肠内营养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8月至2018年8月间腹型过敏性紫癜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腹痛缓解后开始肠内营养时间不同分为 < 24 h组(n=68)、24 h~组(n=64)、48~72 h组(n=60),根据引入肠内营养种类不同分为氨基酸配方组(n=53)、乳蛋白深度水解配方组(n=67)和普通食物组(n=72);比较不同组别患儿临床症状反复发生率及家属满意度。在回顾性研究基础上,招募了166例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进行前瞻性研究;所有患儿在腹痛缓解后均采用乳蛋白深度水解配方奶喂养,根据腹痛缓解后喂养时间不同分为 < 24 h组(n=52)、24 h~组(n=59)、48~72 h组(n=55);比较三组患儿腹痛、皮疹、便血症状反复发生率及静脉营养使用率、静脉激素使用率、出院时体重降低发生率。结果 回顾性研究结果显示,腹痛缓解后24~ < 48 h开始肠内营养及引入乳蛋白深度水解配方奶行肠内营养,患儿不仅临床症状反复发生率低,且其家属满意度最高(P < 0.0167)。前瞻性研究结果显示,腹痛缓解后24~ < 48 h开始引入乳蛋白深度水解配方奶行肠内营养患儿皮疹、腹痛反复发生率低,静脉营养使用率及患儿出院时体重下降发生率低(P < 0.05)。结论 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在腹痛缓解后24~ < 48 h引入乳蛋白深度水解配方奶喂养是合理有效的,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