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1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8 毫秒
1.
目的探讨胃巨细胞血管纤维瘤(GCA)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胃GCA进行胃镜、组织学观察及免疫组化染色,结合文献讨论其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结果患者女性,49岁,上腹部不适半年。胃镜示胃体下部后壁见一约3 cm×3 cm带蒂息肉,表面糜烂。手术切除肿块。镜下示肿瘤位于胃黏膜下层,瘤细胞呈小叶状排列,疏密相间,瘤细胞卵圆形或短梭形,并见大量多核巨细胞,巨细胞核大、深染,核型不规则,未见明显分裂象。肿瘤内血管丰富,并含有少量内衬不连续的巨细胞的假血管样腔隙。免疫组化示vimentin、CD34、CD99均(+),bcl-2部分(+)。结论本例是首次发生于胃的GCA病例报道。GCA是一种好发于成年人眼眶区,亦可发生眶区以外的良性或低度恶性潜能肿瘤,诊断与鉴别诊断主要依靠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化,局部完整切除后较少复发,需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2.
6例胃类癌临床病理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6例胃类癌临床病理回顾性分析1*汪露祥2*袁松3陈向红*安徽医科大学附院病理科进修医师作者单位1黄山市人民医院病理科,屯溪2450002西藏林芝地区医院病理科8600003安徽医科大学病理学教研室,合肥230032胃类癌较少见,约占胃肿瘤的0.3%,...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MMP-9、TIMP-1、MMP-2、TIMP-2表达与胃肠道间质瘤(GIST)生物学行为的关系,为预测该肿瘤的侵袭潜能提供理论依据和可能的预测指标,以指导临床的治疗和预后。方法 对70例GIST利用组织微阵列技术制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结合病理形态学及生物学行为评价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MMP-9的表达率为65/69(94.2%),MMP-9的阳性表达程度与GIST的生物学行为有显著相关性;MMP-2、TIMP-1、TIMP-2的表达率分别为47.8%、98.6%和95.7%。结论 MMP-9表达与GIST生物学行为关系密切,可作为GIST生物学行为的潜在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4.
患儿女 ,5岁。因左颈部淋巴结逐渐肿大 4年入院。 4年前家长察觉患儿左颈部浅表淋巴结肿大 ,为蚕豆大小 ,不伴发热及呼吸道症状。近 2年来 ,左颈部淋巴结呈缓慢增大趋势 ,长大至小鸡蛋大小。间断经抗炎治疗 ,未见效。此次左锁骨外端又触及核桃大淋巴结 1个。体检 :体温 37℃ ,左颈侧触及 4cm× 3cm的淋巴结 1个 ,表皮不红无热 ,压痛不明显。左锁骨外端皮下可触及 1 5cm× 1 5cm的淋巴结 ,左锁骨上可触及 3~ 5个绿豆至黄豆大小的淋巴结 ,质均软 ,无粘连。肝、脾未扪及。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 :白细胞 5 2×10 9 L ,中性粒细胞 0 6 …  相似文献   
5.
目的 复习膀胱癌肉瘤 (CB)的组织学发生、临床和病理学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 2例CB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并复习有关文献。结果 肉眼血尿为主要症状。 2例患者 (T2 N0 M0 )均行膀胱部分切除 ,术后随访 9个月和 5年。该肿瘤在显微镜下主要由高分化移行细胞癌和肉瘤成分组成 ,后者包括软骨肉瘤、骨肉瘤、横纹肌肉瘤和未分化梭形细胞成分。免疫组化结果 :在所有的肿瘤中 ,癌成分至少对一种CK反应呈阳性 ;小细胞成分对NSE和CGA反应阳性。肉瘤样成分对Vimentin反应阳性 ;软骨肉瘤病灶区对S 10 0呈持续阳性反应。结论 CB是一种高度恶性肿瘤 ,好发于老年男性 ,对分期较晚的病例 ,根治性切除是最佳治疗方案。CB的预后与肿瘤分期密切相关 ,而与组织学表现似乎没有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有丝分裂阻滞缺陷蛋白2(MAD2)在子宫内膜癌组织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0例子宫内膜癌和15例良性增生期子宫内膜组织中MAD2蛋白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 MAD2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表达强度高于良性增生子宫内膜组织。根据染色强度将子宫内膜癌患者分为高表达组及低表达组,MAD2高表达与淋巴转移、手术病理分期有关,而与患者年龄、病理类型、组织学分化程度及激素受体表达无关。MAD2高表达组患者生存期明显短于低表达组。结论子宫内膜癌组织MAD2表达强度与其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及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子宫颈微偏腺癌6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子宫颈微偏腺癌的形态学、组织化学及免疫表型特征。方法对6例子宫颈微偏腺癌组织学特征进行观察,并行黏液组化及免疫组化染色(S-P法)。结果6例均有子宫颈腺体显著增生,腺体腔缘面呈花边状、锯齿状或乳头状突入到腺管腔内,并有成角状外翻,腺体呈浸润性生长。黏液组织化学:AB(pH1.0、2.5)/PAS染色证实,腺体腔内为混合性黏液,主要含唾液酸黏液,硫酸黏液减少,中性黏液较多。免疫表型:CEA(5/6)阳性,CA125(6/6)阴性。vimentin、SMA浸润性腺体周围纤维母细胞/肌纤维母细胞(6/6)阳性。结论子宫颈微偏腺癌以其特殊的形态结构和细胞轻微的异型、AB/PAS阳性、CEA阳性及腺体周围反应性纤维母细胞/肌纤维母细胞增生为特征。  相似文献   
8.
新生儿先天性多囊肾合并孤立肾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患儿男,17天.第二胎第二产,因黄疸、浮肿、腹胀而入院。父母非近亲婚姻,第一胎孕期羊水过少,生后浮肿、腹胀.于生后40天死亡。本例产前检查羊水过少,出生后8天腹胀、阴囊水肿、黄疸,逐渐加重伴面部、下肢水肿。体检:皮肤中度黄疸,皮下脂肪菲薄。心肺(-)。腹部膨隆,腹壁  相似文献   
9.
70例胃肠道间质瘤临床病理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临床病理与生物学行为.方法 70例GIST,进行病理形态学分型及生物学行为分级.同时应用CD117、CD34、SMA、S-100等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结果 (1)70例GIST 中,年龄30~78岁,中位年龄57岁,直径0.3~20 cm.梭形细胞型、混合细胞型和上皮样细胞型分别为41、17、12.70例GIST 中,极低度侵袭危险性6例,低度侵袭危险性16例, 中度侵袭危险性21例, 高度侵袭危险性27例.(2)免疫组织化学标记,70例GIST 中CD117、CD34、SMA、S-100表达率分别为87.1%、85.7%、65.7%和7.1%.结论 GIST主要见于中老年人.CD117和/或CD34阳性对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左耳后皮下梭形细胞血管内皮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临床资料患者男,34岁,左耳后皮下肿块术后6年复发,并逐渐长大,来我院住院手术治疗。体检:左耳后皮下肿块5cm×4cm×4cm大小,呈结节状,质稍软,无压痛,活动度尚可。经CT、B超、X线等全身检查,未发现有身体其它部位肿块。手术完整切除肿块。6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