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3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肿瘤微环境对树突细胞功能状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肿瘤细胞分泌的可溶性细胞因子营造的微环境对树突细胞(DCs,dendritic cells)的分化发育的影响,以进一步揭示肿瘤的免疫逃逸机制。方法:用免疫磁珠从人外周血分离CD14^ 单核细胞,加入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白细胞介素4(IL-4)和人白血病细胞Jurkat培养上清液体外培养DCs,以正常培养诱导的DCs作为对照,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技术分析人白血病细胞培养上清液对DCs分化发育的影响。结果:正常培养DCs与肿瘤上清液培养的DCs相比,在细胞内蛋白质和核酸的相对含量和细胞内消耗葡萄糖重新合成磷脂的量方面差异无显著性,但是,在细胞的转录状态方面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肿瘤细胞上清液培养液所营造的微环境细胞转录水平上对DCs的功能状态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摘 要:目的:分析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在人群中的发生情况和分布特征。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20年12月苏州 市各市 (区)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每月上报的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信息,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2018—2020年苏州市共 报告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1 006起,报告病例3 129例,其中57.06%的疫情涉及2例病例。疫情发生的高峰期为每年的5—6月 和9月;报告疫情起数排在前三位的市 (区) 分别为张家港市、吴中区和太仓市;89.46%的疫情发生在幼托机构。采集342 起疫情的867例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检出阳性病原的326起,占95.32%。阳性疫情以柯萨奇病毒A组6型 (CoxA6) 为主, 其次为柯萨奇病毒 A 组 16 型 (CoxA16)。结论: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呈现明显的双峰分布,幼托机构是疫情防控的重点场 所,病原存在单一感染和混合感染,不同年份病原构成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3.
肝胃百合汤是湖南中医学院夏度衡教授的经验方[1]。夏老认为胃脘痛病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一是情志因素 ,二是饮食因素。但其基本病机就是肝胃气机失调。笔者多年临床亦体会到 ,消化性溃疡多由忧思、恼怒引起肝胃不和或饮食不节、劳倦内伤而致土虚木乘 ,终致胃络损伤而成。近五  相似文献   
4.
参麦注射液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 4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均予西医常规处理,治疗组加用参麦注射液.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参麦注射液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母乳喂养与儿童孤独症的关系,为孤独症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运用Revman 5.3软件,对发表于2006-2017年有关母乳喂养与儿童孤独症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进行Meta分析,根据异质性检验结果选择固定效应模型或随机效应模型,计算OR值及95%CI,评估发表偏倚,进行敏感性分析,并对母乳喂养时间按照>1月、>3月、>6月、>12月进行亚组分析。结果 最终选出11篇文献13项研究,累计病例2 323例,对照2 839例。合并效应量结果显示,母乳喂养与孤独症关系的OR值及95%CI为0.49(0.35~0.68) (P<0.05);亚组分析结果显示,母乳喂养>3月的合并OR值及95%CI为0.66(0.49~0.91)(P<0.05),母乳喂养>6月的合并OR值及95%CI为0.40 (0.32~0.49)(P<0.05)。结论 母乳喂养可能是儿童孤独症的保护因素,应提倡母乳喂养至6个月以上。  相似文献   
6.
目的:树突细胞(Dendritic Cells,DC)是免疫系统中功能最强大的抗原呈递细胞(Antigen Presenting Cells,APC),它具有独特的向T细胞呈递抗原的能力.为了研究DC分化过程中细胞膜性质和细胞蛋白质构象的变化,以对其基本生物学特性有更好的理解.方法:用免疫磁珠从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离得到CD14+单核细胞,用人GM-CSF和IL-4诱导其分化为未成熟的DC后,加入TNF-α使其成熟.用荧光偏振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研究各发育阶段细胞膜流动性及其蛋白二级结构的变化.结果:在CD14+单核细胞分化为未成熟和成熟DC过程中,细胞膜的流动性和蛋白质的α-螺旋、β-片层、β-弯曲和无规卷曲等二级结构均发生了明显改变.结论:成熟DC的膜脂分子运动比单核细胞和未成熟DC更为活跃,同时蛋白质的构.象的主要成分也显著减少.  相似文献   
7.
恶性神经鞘瘤9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恶性神经鞘瘤较少见,可发生于身体任何部位.本文报告华西医大附一院从1988年1月~1992年12月收治的9例恶性神经鞘瘤,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0~36月龄婴幼儿过敏性疾病的相关危险因素,为后期开展婴幼儿过敏性疾病的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在深圳市龙华区社区健康服务机构体检的0~36月龄婴幼儿家长进行过敏性疾病问卷调查,收集婴幼儿过敏性疾病相关的危险因素,运用χ2或t检验及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进行统计分析,探讨婴幼儿过敏性疾病的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结果 共收集调查对象399例,男209例,女190例,其中过敏组80例,占比20.05%;正常组319例,占比79.95%。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父亲过敏史(OR=4.009, 95%CI:1.618~9.930)、家庭装修(OR=5.702, 95%CI:1.247~26.075)、妊娠期疾病史(OR=2.022, 95%CI:1.022~4.000)、婴幼儿服用益生菌(OR=2.214, 95%CI:1.201~4.081)、孕期压力大(OR=5.296, 95%CI:1.298~21.616)可能是婴幼儿过敏性疾病的危险因素(均P<0.05),而孕期补充益生菌(OR=0.427, 95%CI:0.210~0.867)可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 系统评价孕期及婴幼儿期补充益生菌预防儿童特应性皮炎的效果。方法 运用RevMan5.3软件,对2008年1月至2018年5月国内外发表的有关孕期及婴幼儿期使用益生菌预防儿童特应性皮炎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进行Meta分析,并按干预菌株、随访时间、补充益生菌时间、研究地区进行亚组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22篇文献,干预组和对照组病例分别为3280例和3 281例。合并效应量结果显示,孕期和/或婴幼儿期使用益生菌可减少儿童特应性皮炎的发生(RR=0.81,95% CI:0.70~0.93,P < 0.05)。亚组分析结果显示,使用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混合菌株干预效果显著(RR=0.68,95% CI:0.52~0.90,P < 0.05);孕期及婴幼儿期均补充益生菌效果显著(RR=0.77,95% CI:0.66~0.90,P < 0.05);孕期和/或婴幼儿期补充益生菌预防特应性皮炎对≤ 2岁儿童效果较显著(RR=0.74,95% CI:0.61~0.90),而对2岁以上儿童效果不显著;研究地区为澳洲或欧洲/美国的效果显著(P < 0.05),合并RR及95% CI分别为0.83(95% CI:0.73~0.96)、0.74(95% CI:0.61~0.91)。异质性主要源于不同随访时间(I2=62.7%)和补充益生菌时间(I2=53.5%)。结论 孕期及婴幼儿期补充益生菌有利于预防儿童特应性皮炎的发生,其中使用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混合菌株干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国人群儿童孤独症的主要危险因素,为孤独症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运用Revman5.3软件,对发表于2006-2016年有关中国人群儿童孤独症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进行Meta分析,根据异质性检验结果选择固定效应模型或随机效应模型,计算各危险因素的OR值及95%CI,评估发表偏倚,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最终选出22篇相关文献,累计病例2 626例,对照3 783例。各危险因素合并OR值及95%CI分别为:遗传史[3.55(2.62~4.83)]、新生儿黄疸[3.29(2.35~4.61)]、缺氧窒息[2.94(2.32~3.72)]、孕周异常[2.63(1.46~4.72)]、先兆流产[2.42(1.28~4.55)]、孕期服药史[2.36(1.49~3.73)]、孕期被动吸烟[2.31(1.54~3.46)]、孕期疾病史[2.25(1.43~3.52)]、母亲性格内向[2.04(1.61~2.60)]、父亲性格内向[1.37(1.11~1.70)]。结论遗传史、新生儿黄疸、缺氧窒息、孕周异常、先兆流产、孕期服药史、孕期被动吸烟、孕期疾病史、父母性格等因素可能与孤独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