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25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8篇
综合类   39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7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地黄提取物对Smads信号通路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中药地黄对大鼠肾纤维化的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将实验动物分成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地黄组,采用一次性尾静脉注射阿霉素复制大鼠肾病模型。治疗8周后观察尿蛋白、尿素氮、血肌酐及肾脏病理改变;同时观测肾皮质中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Ⅰ(TβRⅠ)、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Ⅱ(TβRⅡ)和Smad2、7的表达。结果:地黄组各项指标与模型组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形态学观察也显示其组损害轻于模型组。且模型组肾组织TβRⅠ、Smad2 mRNA显著上调,地黄组肾组织TβRⅠ、Smad2 mRNA显著下调,而模型组肾组织Smad7蛋白表达显著下调。同时TβRⅡ mRNA的表达无明显变化。结论:在阿霉素肾病大鼠模型中,地黄提取物对大鼠肾脏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信号转导机制至少部分与它能下调TβRⅠ、Smad2及上调Smad7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血液灌流在小儿重度氟乙酰胺中毒抢救疗效。资料与方法 :误服氟乙酰胺重度中毒患儿共 1 0例为治疗组 ,以仅给予内科综合治疗的 1 0例患儿均出现频繁或强直抽搐 ,昏迷呕吐等重度中毒症状 ,1例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入院后即给洗胃 ,乙酰胺解毒剂、止痉、利尿、脱水等综合内科治疗 ,同时立即给予血液灌流 ,灌流时间 6 0 -90分钟 ,据病情灌流次数为 1 -3次。  重度氟乙酰胺中毒 1 4例患儿为对照组。结果 :治疗组抢救成功率为 1 0 0 % ,对照组抢救成功率 5 7.2 % ,(P<0 .0 5 )昏迷时间明显缩短 ,后遗症减少 (P<0 .0 5 )。结论 :血液…  相似文献   
3.
4.
应用电镜在病理诊断小儿肾小球疾病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肾活检是肾脏病确诊、治疗和预后极重要手段,60年代以来电镜的应用,大大提高了这一诊断方法的质量,为了进一步认识电镜在小儿肾小球疾病中诊断价值,我院近2年来肾活检133例,肾活检标本经光镜(LM)、免疫荧光(IF)检查后结合临床为初步诊断,电镜(EM)检查后为最后诊断,对两者进行客观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5.
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伴血小板减少症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为多系统损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7%~30%SLE患儿并发不同程度血小板减少,其中5%~10%并发重度血小板减少^[1]。本文旨在探讨儿童SLE伴血小板减少的临床、实验室特点及转归。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紫癜性肾炎(HSPN)患儿血、尿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水平,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32例HSPN患儿,并以12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每例儿童均于同一时间点分别收集血、尿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尿MIF水平,比较并分析二组结果在统计学上差异。结果HSPN患儿血清MIF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尿MIF水平则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结论HSPN患儿存在肾脏对MIF的异常分泌,后者很可能进一步促成HSPN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7.
伴有特应性素质的微小病变肾病的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伴有特应性素质 (Atopy)的微小病变肾病 (MCNS)的病程和预后。方法 :对 45例伴有Atopy的 MCNS患儿进行了 4~ 10年 (7.5± 1.4年 )的随访。随访内容包括 :治疗效应、复发频度及最终预后等。结果 :该组患儿 6个月时频复发率为 5 7.8% ,高于 ISKDC无选择 MC群体 (2 8.6 % )。仅 5 %左右死于感染并发症或进展至慢性肾功能衰竭 ,与 ISKDC结果相仿。结论 :此型患儿具有较高的频复发率 ,但 90 %以上病例的远期预后良好 ,而对皮质类固醇初治无效应者提示预后较差 ,需探索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8.
黄芪地黄汤对小儿过敏性紫癜肾炎TH1/TH2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黄芪地黄汤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肾炎(HSPN)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探讨临床疗效和免疫功能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HSPN患者80例。随机分成两组,西医组40例,中西医结合组40例(西医组用药基础上加用黄芪地黄汤),并建立正常儿童对照组30例。观察疗程3个月。测定治疗前后相关细胞因子(IL-2、IL-4、IL-6、IL-12、TNF-α)水平及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免疫球蛋白、24h尿蛋白定量等变化。结果:与正常儿童对照组比较,西医组和中西医结合组的IL-12水平均下降,IL-4、IL-6水平上升(P均〈0.05),TNF-α水平明显上升(P〈0.01),而IL-2水平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后,中西医结合组总缓解率87.5%,西医组疗效总缓解率60%,二者有显著差别(P〈0.05);中西医结合组IL-12、IL-4、IL-6水平基本降至正常,TNF-α水平仅略高于正常对照组;西医组IL-12水平接近正常水平,IL-4、IL-6及TNF-α水平略有下降。结论:黄芪地黄汤结合西药常规治疗可更有效逆转TH2亢进状态,使病情得到改善和防止进展,其疗效机制与免疫功能调控相关。  相似文献   
9.
ACE基因多态性与儿童过敏性紫癫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瑞霞  林向阳 《浙江医学》1999,21(3):136-137
加探讨血管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分布在不伴肾损害的过敏性紫癜与紫癫性肾炎之间的差异性。用PCR方法对50例不伴肾损害的HSP患儿67例HSPN患儿及100名健康儿童进行ACE基因型分布分析。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2,MMP-2)和金属蛋白酶抑制剂-2(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2,TIMP-2)在阿霉素肾病大鼠肾小管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大鼠尾静脉单剂量注射阿霉素7.5mg/kg建立阿霉素肾病模型,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正常对照组、肾病模型组肾组织MMP-2及TIMP-2的表达变化。结果:肾病模型组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MMP-2和TIMP-2的表达明显下降,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结论:MMP-2和TIMP-2在阿霉素肾病的发病过程中可能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