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14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24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24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6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3篇
预防医学   30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4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鉴定河南省1例来自柬埔寨的登革热输入性病例的登革病毒(dengue virus,DENV)血清型和基因型及其序列特征和传播来源。方法患者血液标本来源于2019年国家疾病监测系统网络直报的登革热疑似病例。样品经快速检测DENV NS1抗原和IgM/IgG抗体,再提取血清中核酸,应用荧光RT-PCR法进行DENV血清型鉴定,同时用Vero和BHK-21细胞对血清标本进行病毒分离培养,阳性培养物扩增全基因组序列,进行序列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该病例实验室确诊为DENV 1型感染,并从血清标本中分离到病毒株,测序后拼接成全长10670 nt的全基因组序列,经系统进化分析,该病毒株属于DENV 1型基因Ⅰ型,与东南亚流行株具有较高同源性和较近亲缘关系。结论2019年河南省来自柬埔寨的输入性病例的病原体为DENV 1型基因I型,此为近年来东南亚输入我国的常见血清型和基因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脂康的调脂疗效。方法:对84例原发性高脂血症患随机分为血脂康组和烟酸肌醇酯组,。服用血脂康组44例,酸肌醇酯组40例,观察用药8周(wk)后血脂变化,并对二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血脂康有较好的调脂(降TC、TG、TC-HDL-ch/HDL-ch及升HDL-ch)作用,且优于烟酸肌醇酯。结论:提示血脂康调脂职效确切,服用方便,副作用少,可作为较好的临床调脂药物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男, 3个月9日龄, 因"竖头不稳、反应迟钝"于2022年6月13日就诊我院。患儿系G2P2, 足月剖宫产娩出, 出生时有羊水污染和缺氧症状, 黄疸出现后自行消退。主要表现为反应慢、竖头不稳、会对视、追视, 可逗笑。入院体格检查:精神好, 呼吸平稳, 头围39.5 cm, 咽无充血, 肺音清, 心音有力, 腹软, 肠鸣音正常。下肢肌张力稍低, 俯卧位时支撑抬头好, 坐位全前倾, 立位双下肢支持体重差, 屈髋, 降落伞反射未建立, 双膝及跟腱反射可引出, Vojta姿势反射见手握举, 拇指内收, 脚小。头颅MRI检查结果提示蛛网膜下腔增宽(图1), 脑白质发育符合0 ~ 2月龄, 听力检查未见异常。入院遗传学检查:采集患儿及其父母的外周静脉血样各2 ~ 3 mL, 常规培养淋巴细胞72 h, 制片, G显带核型分析, 计数并分析47个中期分裂相, 根据《人类细胞基因组学国际命名体系》(ISCN 2020)描述染色体核型。患儿核型为46, XY, r(18)(p11.21q22.1)[40]/46, XY[7](嵌合比例为85%)(图2), 其父母核型均未见异常。为明确缺失区域的大小及断裂...  相似文献   
4.
凉血清营颗粒对Ⅰ型变态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凉血清营颗粒对Ⅰ型变态反应的影响.方法:用天花粉蛋白所致小鼠速发型超敏反应及大鼠同种异体被动超敏反应(PCA)观察对Ⅰ型变态反应的影响;用化合物48/80所致小鼠过敏性休克死亡及大鼠颅骨肥大细胞模型观察对肥大细胞脱颗粒的影响;用组织胺所致小鼠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亢进试验观察对组织胺的直接对抗作用.结果:凉血清营颗粒能一定程度拮抗天花粉蛋白所致小鼠过敏性休克及大鼠PCA,并能明显抑制化合物48/80及天花粉蛋白所致腹腔或骨膜肥大细胞脱颗粒,还能明显对抗组织胺所致毛细血管通透性亢进.结论:凉血清营颗粒具有显著的抗Ⅰ型变态反应作用,此作用可能是其能抑制IgE生成、肥大细胞脱颗粒及直接拮抗组织胺作用的综合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参附液静注,可使正常小鼠耳廓微循环微动脉直径扩大,毛细血管交叉网点及血流速度增加;对于肾上腺素、内毒素等所致外周微循环障碍小鼠参附液的作用更为显著;参附液还能明显提高内毒素攻击所致小鼠足爪体表的低温度,参附液这一改善微循环作用可能是其回阳救逆,改善四肢厥冷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考察不同配伍比例黄芪—葛根药对水煎液中葛根素含量的变化规律。【方法】制备不同配伍比例的黄芪—葛根药对水煎液(0∶1、1∶1、2∶1、3∶1、5∶1、1∶2、1∶3、1∶5),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各水煎液中葛根素的含量,色谱柱为ACQUITY UPLC BEH C_(18)(100 mm×2.1 mm,1.7μm),流动相为甲醇—0.1%冰醋酸(29∶71),流速为0.2 mL·min~(-1),检测波长为250 nm,进样量为2μL,柱温为30℃。【结果】葛根素在0.031 9~0.816 8 g·L~(-1)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为Y=5.989 5×10~7X-1.832 7×10~6(r=0.999 7),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6.11%,相对标准偏差(sR)为1.28%;与黄芪—葛根药对0∶1配伍比组(葛根单煎液)相比,加入黄芪的各配伍比组葛根素含量均有增加的趋势,并随黄芪在药对中比例的增高而上升,但非倍增关系。其中,药对以5∶1配伍时,葛根素含量最高,配伍比为3∶1、2∶1、1∶1时次之(与0∶1配伍比组比较,P 0.01)。【结论】黄芪与葛根进行配伍对葛根素的煎出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先锋必素致上消化道出血3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先锋必素致上消化道出血3例广东省陆丰市人民医院内科(516500)李东晓例1:患者男性,45岁。因“急性咽喉炎”在门诊用先锋必素3g加于5%葡萄糖氯化钠溶液250ml中静滴,过程顺利。回家后进午餐时饮米酒100ml,随即上腹胀痛、面色苍白、口肢发冷、...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人源性多肽( DCD)在乳腺癌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研究 DCD的表达与病例资料之间的关系,初步讨论 DCD作为乳腺癌诊断生物学标志物的可能性,为乳腺癌的早期筛查及诊断提供新的方式。方法收集 2018年 6月至 2019年 1月于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广州中医院乳腺外科行乳腺癌手术 48例切除标本及其癌周正常组织标本,分为两组:实验组(癌组织)和对照组(正常组织),两组分别进行蛋白质印迹法( WB)检测及免疫组织化学( IHC)染色,比较癌组织和正常组织中 DCD的表达情况,以及研究其表达与病例资料之间的联系。结果在 WB检测中,与乳腺癌的正常组织相比, DCD在癌组织中的表达较高[(0.886±0.814)比( 0.641±0.482)t=5.330,P<0.001];在 IHC染色中, DCD在癌组织中 35例高表达, 13例低表达。而在对照组 48例正常组织中均为低表达,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55.082,P<0.001); DCD表达情况与病例资料(年龄、绝经、临床分期、肿瘤长径、淋巴结转移、病理类型、分化程度等)之间无明显关系( P>0.05)。结论与乳腺正常组织相比,癌组织中的 DCD表达明显上调,其有望成为乳腺癌临床诊断的生物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9.
调查河南省信阳市2022年连续两起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聚集性疫情, 分析其发生原因、传播方式、影响因素及病毒遗传变异特征。根据病例定义展开病例搜索, 采集病例、家属、邻居血液样本和生物媒介样本, 进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SFTSV)核酸。通过全基因组测序, 构建系统进化树, 分析核苷酸同源性和氨基酸变异位点。两起聚集性疫情涉及首发病例2例, 续发病例10例, 均涉及家庭聚集性病例, 其中9例续发病例曾直接接触首发病例血液, 判定直接接触血液是两起聚集性疫情的主要危险因素。经基因组测序分析发现, 本次聚集性疫情SFTSV基因型为A型, 与该地区既往流行株亲缘关系近, 病例的SFTSV核苷酸序列高度同源, 共9个编码区氨基酸突变位点, 不排除其变异位点对疫情暴发可能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X连锁甲基丙二酸尿症CblX家系的临床及基因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经血液及尿液分析发现甲基丙二酸尿症,并采用靶向捕获二代测序进行HCFC1基因分析诊断的X连锁甲基丙二酸尿症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患儿,男,于2月龄时出现抽搐,智力运动障碍,5月龄时表现癫痫、重度发育落后,尿甲基丙二酸、血液丙酰肉碱增高,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增高,符合甲基丙二酸尿症合并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甲基丙二酸尿症相关常染色体基因分析未见突变,X染色体转录辅助调节因子HCFC1第3外显子存在c.344C??T(p.Ala115Val)半合子突变,证实为CblX型甲基丙二酸尿症。患儿父母健康,曾有一子生后重度智力、运动障碍,合并难治性癫痫,于6月龄夭折。患儿母亲携带相同的突变,尿液可检出少量甲基丙二酸,血浆同型半胱氨酸轻度增高。患儿父亲未携带突变。结论以新一代测序技术首次确诊我国1例X连锁CblX型甲基丙二酸尿症家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