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2篇
外科学   3篇
肿瘤学   3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STAT3)在骨肉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RT-PCR法检测骨肉瘤﹑骨软骨瘤及正常骨组织标本中的STAT3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骨肉瘤中的STAT3基因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骨软骨瘤及正常骨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均P<0.05).结论 STAT3基因持续激活高表达在骨肉瘤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此将为骨肉瘤的基因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目的髋外翻(coxa valga)是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患儿术后并发症之一,术中大转子骨骺受损被推测是可能因素,但尚无实验证实,本研究拟证实股骨大转子骨骺损伤与髋外翻的关系。方法在建立大鼠DDH模型后,通过切开复位左侧髋关节同时损伤大转子骨骺的方法,探讨DDH术中骨骺损伤因素对预后颈干角、前倾角的影响。将43只新生SD大鼠下肢伸直襁褓位固定10 d,待出生1个月时行骨盆正位X线片,确诊其中41个左侧髋关节发生脱位(41/43)。将41只DDH大鼠随机分为骨骺损伤组(21只)和对照组(20只)。对照组于大鼠出生1个月时切开复位左侧髋关节,骨骺损伤组在切开复位左髋的同时用1 mm克氏针钻孔损伤左股骨大转子骨骺。术后1个月处死并取得左股骨标本,使用超微立体扫描仪(Epson)测取颈干角及前倾角。结果骨骺损伤组颈干角为130.56°±3.44°,前倾角为28.57°±9.25°;对照组颈干角为126.57°±6.04°,前倾角为28.83°±7.85°。骨骺损伤组颈干角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5),前倾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25)。结论术中大转子骨骺受损的DDH大鼠颈干角更大,提示该损伤可能是发生DDH术后髋外翻的因素之一。手术中减少对大转子骨骺的干扰和损伤,或可改善术后颈干角的变化,减少髋外翻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联合阿霉素和IFN-γ应用对人骨肉瘤细胞生长抑制和诱导凋亡的作用。 方法 用MTT测定TRAIL、阿霉素、IFN-γ单独或联合应用对人骨肉瘤细胞MG-63的体外增殖抑制作用,并检测各组细胞凋亡 率。 结果 TRAIL、阿霉素、IFN-γ三者联合作用于MG-63细胞后,能显著增强对MG-63的杀伤、抑制增殖及诱导凋亡作用,明显高于单独应用TRAIL组或阿霉素组(P<0.05)。 结论 TRAIL、阿霉素、IFN-γ三者联用能显著提高骨肉瘤细胞MG-63生长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分析Ponseti方法治疗多关节挛缩(arthrogryposis multiplex congenita,AMC)型马蹄内翻足的诊疗流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我院应用Ponseti方法诊治的113例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儿,其中5例为AMC型马蹄内翻足,患儿均通过Pons...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儿童原发性椎间盘炎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研究对象为2008年7月至2011年7月我们收治的儿童原发性椎间盘炎患儿,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结果、X线平片、CT扫描及三维重建、核磁共振扫描结果、诊断与鉴别诊断依据,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共收治3例原发性椎间盘炎患儿,1例以腰椎结核收入院。体温升高、血沉增快、椎间隙狭窄、CT扫描椎体不同程度的虫蚀样骨质破坏及MRI扫描临近锥体T1加权像呈对称性带状低信号,而T2加权像呈对称性带状高信号是本组病例的共同特征。MRI检查对诊断有重要价值,可作早期诊断,经严格卧床休息、支具固定及抗炎治疗,3例患儿临床症状消失,体温、血沉、C-反应蛋白均正常,MRI复查提示椎间盘及临近椎体异常强化信号消失。平均随访2.5年,无复发。结论早期明确诊断,早期治疗,能缩短病程,是治疗本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骶骨肿瘤以脊索瘤和骨巨细胞瘤最为多见,其中脊索瘤约占29.2%,目前手术治疗,脊索瘤术后5年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67.6%和39.9%^[1]。大多数医生多采取保留骶神经的“囊内切除术”,以尽可能保留患者大小便功能、性功能和行走能力。因骶骨及其周围的血供非常丰富,常导致术中出血凶猛,难以控制,  相似文献   
7.
维甲酸对人骨肉瘤细胞抑制增殖和诱导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维甲酸对人骨肉瘤(HOS)细胞抑制增殖和诱导分化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的维甲酸作用HOS细胞,采用噻唑蓝法、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药物对细胞生长的影响并绘制细胞生长曲线;软琼脂集落形成实验观察细胞生长和侵袭能力的变化;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变化。结果维甲酸可明显抑制HOS细胞增殖,并呈现剂量和时间的依赖性;细胞形态呈明显的良性分化,瘤细胞的软琼脂集落形成率明显降低;维甲酸能够延缓细胞周期G1~S进程,阻滞细胞于G1期。细胞周期测定结果显示:未经诱导物处理的对照组细胞处于G0/G1期的细胞比例为31.19%;经维甲酸处理之后,实验组细胞G0/G1期的细胞比例上升为57.94%。结论维甲酸对HOS细胞有明显的抑制增殖和诱导分化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前路和一期后前路联合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的手术策略。方法 手术治疗68例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患者,其中单侧关节突交锁23例,双侧关节突交锁45例。所有患者先行持续闭合颅骨牵引复位,分为复位成功前路手术组(A组,40例)和复位失败后前后路联合手术组(B组,28例)。结果 68例复位成功率58.8%,双侧交锁较单侧交锁复位成功率高。术后患者无脊髓损伤,12例完全性脊髓损伤者无恢复。ASIA评分平均提高1~2级,牵引后感觉评分增加,末次随访感觉、运动评分均显著增加,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3 d及术后3、6、12个月定期行X线检查显示椎体序列及椎间高度良好,植骨正常融合,无内置物松动、断裂等并发症。结论 前路手术可以直接处理椎间盘损伤并即刻消除颈椎不稳;前后联合入路可以同时处理颈椎骨折脱位和椎间盘损伤,需根据患者损伤类型,制定个体化的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