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7篇
眼科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结扎脐带是由胎儿转变为新生儿的里程碑式标志,然而,对于结扎脐带的时机选择迄今尚存争议。目前尚无结扎脐带的统一标准,大多数临床医师均采用新生儿生后立即进行早期结扎脐带(ECC)的方法。但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显示,延迟结扎脐带(DCC)在增加新生儿有效循环血容量、增加铁储备、减少新生儿贫血、增强免疫能力等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现笔者拟就近年来DCC对新生儿及婴儿影响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广东省早产儿视网膜病筛查阳性率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广东省早产儿视网膜病(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的发病率,为规范开展早产儿ROP筛查奠定基础。方法:通过信函、现场和电子邮件的方式对广东省设有新生儿ICU的医院进行ROP筛查情况调查,调查内容包括2002年1月~2006年12月ROP筛查例数和阳性病例数。结果:筛查阳性率一级医院为零,二级医院为1.05%,三级医院为3.85%,广东省ROP筛查总阳性率为2.11%,随着医院级别的升高,ROP筛查阳性率不断增高;广州市ROP筛查阳性率明显高于省内其他地区的平均水平;二级医院中,综合医院和妇幼保健院ROP筛查阳性率分别为1.23%和0.98%,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三级医院中,综合医院和妇幼保健院ROP筛查阳性率分别为3.62%和4.54%,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广东省ROP筛查阳性率较低,各级医院ROP筛查情况差异较大,以行政干预手段促进和规范ROP筛查防治工作势在必行,建议建立以三级医院为依托的覆盖基层医院的ROP筛查防治模式,提高ROP的整体防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的病程特点、病因、转归等临床特点。方法分析294例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发病率7.2%。294例血小板减少症新生儿中,早产儿213例(72.4%),低体重儿201例(68.4%),比足月儿和正常体重儿更容易发生血小板减少症(P<0.0001)。早期血小板减少症95例(32.3%),晚期199例(67.7%)。轻度血小板减少症144例(49.1%),重度血小板减少症150例(50.9%)。早期病例的最常见原因为免疫性(26.3%)、感染(18.9%)、母亲先兆子痫或妊娠期高血压疾病(17.9%)和宫内发育迟缓(13.7%)。83.4%的晚期病例的病因是感染。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139例(47.3%)合并出血事件,其中合并重症出血事件34例(11.6%),病死率5.4%。结论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发病率较高,早产儿、低体重儿是发病危险人群。早期病例的常见病因是胎盘功能不良,晚期病例的最常见原因是感染。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易合并出血事件,病死率高,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4.
不同静脉通路建立方式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脐静脉置管(UVC)联合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救治的作用.方法 选取2005年1月至2007年1月入住本院的VLBWI 89例,分为联合导管组(联合UUC和PICC)28例、PICC组31例和外周静脉(PIN)组30例,观察患儿住院期间静脉穿刺次数、呼吸暂停发生次数、体重增长情况、低血糖持续时间和部分生化、感染指标.结果 联合导管组患儿脐静脉插管一次操作均能成功,成功率高于PICC组(77%),导管留置时间更长;与PIV组比较,联合导管组患儿的静脉穿刺次数(13.2±3.3)次、呼吸暂停发生次数(61.1±7.5)次明显减少(P<0.05),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12.0±3.0)d和低血糖持续时间(1.5±1.3)h明显缩短(P<0.05);而感染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UVC和PICC具有穿刺成功率高,留置时间长,减少刺激,且不增加感染等优点,值得VLBWI救治中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甘利欣在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2004年6月~2007年12月入住本院新生儿科的BPD患儿5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7例)在对照组(25例)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甘利欣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经皮氧饱和度(TcSaO2)、血气分析变化情况以及氧疗时间、肝肾功能、电解质紊乱、高血压、高血糖和感染等情况,以及纠正胎龄37周时神经行为评分(NBNA)。结果:治疗组在应用甘利欣治疗7天后各项监测指标变化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14天后,PO2明显升高、PCO2明显降低,同时氧疗时间明显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肾功能异常、电解质紊乱、高血压、高血糖和感染等的发生率及NBNA评分结果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甘利欣能改善BPD患儿的肺脏功能,减少对氧的依赖,利于临床症状的改善,且无明显毒副作用,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MD)的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2002年1月至2006年1月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经机械通气治疗的116例肺透明膜病病例,分析其疗效,对治愈组和死亡组的胎龄、体重、胸片分级、入院时肛温、血pH、有无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呼吸机参数、并发症等对比分析。结果 机械通气治疗HMD的治愈率是86.2%,早期酸中毒、上机时高吸气峰压(PIP)及肺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是死亡率增加的危险因素,而同时采用PS替代治疗可以明显提高治愈率。结论 机械通气是治疗HMD的重要手段,同时采用PS治疗可以取得更好疗效,早期酸中毒及上机时高PIP提示疗效较差,积极防治并发症可改善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俯卧头架结合术前体位训练对玻璃体切割术后俯卧位患者舒适度的影响。方法我科行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或惰性气体填充术后患者100例,实验组64例,对照组36例。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俯卧位头架及术前体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患者的舒适度。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强迫体位导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23.44%),低于对照组(69.44%)(P〈0.001)。舒适度评分实验组(2.02±0.72)高于对照组(5.64±1.48)(P=0.001)。结论俯卧位头架结合术前体位训练能提高玻璃体切割术后患者俯卧位的舒适度,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最佳的新生儿脐带结扎时机,通过在不同时间点结扎脐带对新生儿的心肌细胞情况进行观察。方法2014年4-12月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出生的新生儿共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其中实验组30例为采取延迟结扎脐带(延迟120 s结扎),对照组30例采用分娩后立即结扎脐带(生后15 s内)。生后8 h及72 h分别静脉采血测定人氨基端前心钠肽(NT-Pro ANP)、人氨基端前脑钠素(NT-pro BNP)、血浆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结果 1生后6 h实验组与对照组的NT-Pro ANP分别为5831.00(4915.50-6929.50)fmol/m L和5776.50(4560.00~6937.50)fmol/m L,NT-pro BNP分别为222.50(186.75~276.00)fmol/m L和250.50(199.50~311.00)fmol/m L,CK-MB分别为51.00(39.7~68.25)U/L和44.00(32.75~55.25)U/L,各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生后72 h实验组与对照组的NT-Pro ANP分别为4849.00(3775.00~5882.00)fmol/m L和4666.50(3720.50~5479.50)fmol/m L,NT-pro BNP分别为267.00(203.00~299.25)fmol/m L和266.00(198.75~312.50)fmol/m L,CK-MB分别为29.50(22.00~35.25)U/L和22.50(20.00~28.50)U/L,各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迟结扎脐带在增加新生儿血容量的同时并没有增加新生儿的心肌细胞的负荷,亦没有导致心肌细胞的损害。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延伸护理服务在玻璃体切割术后出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50例玻璃体切割术后出院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35例和对照组315例。实验组按照延伸护理服务模式在出院后接受规范的健康指导。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于术后半年对两组视觉生活质量、遵医行为和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术后视觉生活质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按时复诊、遵医用药、体位保持率及护理满意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回访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玻璃体切割术后患者延伸服务使护理模式从医院走向社会和家庭,在预防并发症、密切护患关系等方面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