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4篇
儿科学   1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左超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2):1571-1571
便秘既是一种独立的病证,也是一个在某些疾病过程中出现的症状。便秘病因较为复杂,症状容易反复出现。笔者将便秘的治疗方法归纳为7种。兹分述于下:  相似文献   
2.
脂肪酸合成酶(fatty acid synthase, FASN)在肿瘤和能量代谢性相关疾病中表达异常上升,且与多种表观遗传学调控机制相关。研究FASN的表观遗传学调控可以深入阐明FASN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为纠正异常表达的FASN提供新思路。本文综述了Fasn基因DNA甲基化、FASN mRNA甲基化和甲基化读码器蛋白、微小RNA与长链非编码RNA、组蛋白H3与H4磷酸化与乙酰化修饰以及FASN蛋白的翻译后修饰等FASN表观遗传学的调控机制,为通过表观遗传学靶点发挥对FASN的抑制作用提供新证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回顾性研究经闭孔途径3种不同类型吊带(TVT-O、Adjust、Tiloop)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密云教学医院2008年1月至2017年9月期间收治的女性压力性尿失禁78例患者,其中TVT-O组32例,Adjust组26例,Tiloop组20例,比较三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手术治愈率、手术并发症、术后疼痛等围手术期指标及随访术后压力性尿失禁评分、腹股沟/大腿内侧疼痛等指标。结果:三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围手术期比较,三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djust组在腹股沟/大腿内侧疼痛评分方面优于TVT-O组及Tiloop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iloop组在术后24h疼痛优于TVT-O组及Ajust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ICIQ-SF评分三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评分较术前均有显著提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闭孔途径3种不同类型吊带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手术效果无明显统计学差异,3种方式手术方式均简单可靠、微创,术后恢复较好,Ajust手术方式可明显减轻患者腹股沟区疼痛,Tiloop组患者与前两者差异不大,不失为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微创吊带术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期血乳酸水平监测对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病情及预后评估的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湖南省儿童医院收治的重症手足口病住院患儿362例,按是否发生脑干脑炎分为危重症组68例和非危重症组294例,按不同预后分为死亡组25例和非死亡组337例。入院时检测血乳酸水平,观察脑干脑炎、肺水肿、肺出血和循环衰竭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不同预后患儿血乳酸水平的差异并分析血乳酸水平对诊断各类并发症的影响。结果:危重症组患儿血乳酸水平为(3.97±3.77)mmol/L,非危重症组为(1.46±0.80)mmol/L,死亡组血乳酸水平为(5.67±4.10)mmol/L,非死亡组为(1.47±0.86)mmol/L,危重症组及死亡组均明显高于非危重症组及非死亡组(P<0.05)。以血乳酸3.2 mmol/L为界值,>3.2 mmol/L组脑干脑炎、肺水肿、循环衰竭、肺出血发生率和病死率较≤3.2 mmol/L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乳酸水平诊断肺出血、循环衰竭、预后是否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0.70,0.92)、0.82(0.74,0.94)、0.85(0.74,0.96);血乳酸水平以3.2 mmol/L为界值时,最大约登指数为1.69,对预测发生肺水肿、肺出血、循环衰竭和死亡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论:血乳酸水平可反映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入院血乳酸水平>3.2 mmol/L的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可能发生肺水肿、肺出血和循环衰竭等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  相似文献   
5.
目的 预测三氯生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作用,为深入研究三氯生改善NAFLD的靶点与机制提供线索。方法 采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获取三氯生作用靶点和NAFLD疾病靶点,映射得到三氯生与NAFLD共同靶点;构建共同靶点的蛋白质网络图,计算Degree值筛选出三氯生改善NAFLD的潜在靶点,利用分子对接技术验证三氯生与潜在靶点的结合性,并通过基因本体(GO)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预测三氯生治疗NAFLD关键靶点。采用高脂饲料喂养C57BL/6J雄鼠12周建立NAFLD模型后使用400 mg/(kg·d)剂量的三氯生灌胃8周,使用HE和油红O染色分别观察小鼠肝组织病理变化和脂肪沉积情况,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肝组织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网络药理学初步预测到34个三氯生与NAFLD的共同靶点,蛋白质网络分析显示白蛋白(ALB)、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8(MAPK8)、PPARα、脂肪酸合成酶等19个靶点Degree值高于平均值,可能是三氯生治疗NAFLD的潜在靶点;分子对接显示19个靶点中ALB、MAPK8、PPARα与三氯生结合能最低;KEGG分析结果显示靶点富集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信号通路,ALB、MAPK8并未参与。实验结果显示三氯生减少NAFLD小鼠肝脏HE染色出现的气球样变和脂滴空泡,降低肝脏油红O染色的脂滴面积,提高小鼠肝脏组织中PPARα的表达水平。结论 三氯生可以改善NAFLD肝脏病变,PPARα极可能是三氯生治疗NAFLD的关键靶点,可能通过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信号通路参与脂肪酸氧化发挥治疗NAFLD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胃食管反流病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反酸、烧心等症状,并可导致反流性食管炎以及口、咽、喉、气道等食管以外的组织损害[1]。胃食管反流病是消化系统常见病,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消化道动力障碍性疾病。根据其临床特征,胃食管反流病,属中医学噎膈、食管瘅、胸痛等病证范畴[2]。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分析小儿危重病例评分(Pediatric Clinical Illness Score ,PCIS)和儿童死亡风险评分(Pediatric Risk of Mortality Score ,PRISM )对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病情进展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于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入住本院重症监护室(ICU )的符合重症手足口诊断标准的424名患儿。收集小儿PCIS和PRISM评分系统的相关生理参数及结局资料,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的面积(AUC)来评估评分系统对并发症和结局的分辨力。【结果】死亡组患儿总住院天数和住IC U天数明显少于存活组患儿,且两者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05)。死亡组患儿肺水肿和肺出血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存活组,且两者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05)。采用PCIS和PRISM评分来评价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病情发现,死亡组PCIS评分要明显低于存活组(Z=-6.48,P =0.000),死亡组PRISM 评分明显高于存活组(Z=-7.39,P =0.000),而且两评分系统存在相关性。PCIS和PRISM两评分系统分辨是否发生肺水肿、肺出血和死亡的AUC分别是0.74和0.78、0.82和0.87、0.83和0.87。【结论】PCIS、PRISM 均能够反映重症手足口病的危重程度,且相关程度高。两评分系统对重症手足口病发生严重并发症或者死亡的分辨力均到达可接受水平,且PRISM评分系统更优。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卵圆孔未闭(PFO)封堵器介入治疗儿童多孔型房间隔缺损(ASD)的疗效和经验。方法:对2017年1月至2018年11月,我院采用PFO封堵器进行介入封堵治疗儿童多孔型ASD的患儿共40例进行总结,术前经临床及经胸超声心动图诊断,术中心导管结合经胸超声心动图及术后随访,观察术后右心房前后径,左右径,右心室内径变化,观察封堵器位置,有无残余分流情况及并发症。结果:所有患儿均成功置入PFO封堵器,所有患儿术后未发现明显心律失常。术后封堵器位置良好,未出现移位,未出现心脏穿孔、封堵器脱落以及栓塞等不良反应。术后1、3、6个月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患儿右心房前后径,左右径,右心室内径,较术前均明显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即刻封堵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显示39例完全闭合,1例术后6个月仍有少量残余分流,但对血流动力学无影响。结论:PFO封堵器对于封堵儿童多孔型ASD,具有封堵器效率较高,短期疗效可靠的特点,在把握适应证的前提下具有较好的封堵效果。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心肌致密化不全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心肌致密化不全患儿的临床资料。比较患儿在心脏介入治疗前后,以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量的非致密心肌/致密心肌(N/C)比值及心功能参数的变化;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共纳入患儿25例,男9例、女16例,中位年龄为1岁(0.14~8岁);动脉导管未闭22例、房间隔缺损2例、室间隔缺损1例。术前、术后1、6、12个月之间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Z值和N/C比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以术后12月时为最低;其中6例患儿在随访过程中心肌致密化不全基本消失。但各时间点之间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及术后1、6、12个月,患儿N/C比值、LVEDD-Z值与LVEF值均无相关性(P0.05)。术后随访中位时间19个月(12 ~27个月),随访过程中未出现心血管不良事件及心律失常发生。结论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心肌致密化不全如满足介入治疗指征,应积极介入治疗以减少左向右分流,减轻心脏负荷,有利于左室心肌发育及心室逆重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