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1篇
儿科学   9篇
临床医学   12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长春市小儿轮状病毒腹泻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在长春市儿童医院收集5岁以下住院腹泻患儿粪便标本和临床资料,对粪便标本采用ELISA方法进行轮状病毒检测,用反转录PCR方法进行G血清型和P基因型分析。结果:长春市2005~2013年小儿腹泻轮状病毒阳性检出率为53.33%(2098/3934),2005~2010年逐年下降,2011年开始上升;轮状病毒性腹泻每年10月到次年2月为感染高发季节;轮状病毒感染以G3型为主(51.83%)是流行优势株,但G3型呈下降趋势,G9型有上升趋势;P血清型以P[8]型为主;发病年龄97.54%集中在0~24月龄婴幼儿,高发年龄段为7~12月龄婴儿,男∶女为1.83∶1;主要临床表现是腹泻、呕吐和发热。结论:轮状病毒是长春市小儿腹泻的主要病原,G分类是G3型,P分类是P[8]型,并且呈现超常多样性。长期监测轮状病毒性腹泻病原变化对于预防病毒性腹泻和疫苗研发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小儿肝功能损害的病因、临床特征,为肝功能损害的早期诊断及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长春市儿童医院2010年8月至2013年12月住院诊断肝功能损害的患儿575例为研究对象.采集患儿血、尿、便及咽部分泌物标本,采用血培养法进行细菌检测及鉴定;荧光定量PCR方法进行弓形虫、巨细胞病毒、EB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支原体DNA、轮状病毒、肠道病毒RNA病原检测;ELISA法做乙肝三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抗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抗体(抗HBs)、乙型肝炎e抗原(HBeAg)、抗乙型肝炎e抗原的抗体(抗HBe)、抗乙型肝炎核心抗原的抗体(抗HBc)、乙肝核心抗体IgG和IgM(HBcAb-IgG和HBcAb-IgM)],甲型肝炎抗体,丙型肝炎抗体检测;质谱法进行血遗传代谢病筛查并收集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婴儿组304例,幼儿组139例,学龄前组71例,学龄组61例,各年龄组间比较,婴幼儿组占比例最高.感染性疾病占78.6% (452/575),非感染性疾病4.3%(25/575),婴儿肝炎综合征中未明确病原的占17.0%(98/575).感染性疾病中,有211例检测出了病原,其中病毒感染189例(89.2%),细菌感染13例(6.1%),支原体感染8例(3.8%),弓形虫感染1例(0.5%).病毒感染所致肝功能损害中,巨细胞病毒感染94例(49.7%),EB病毒感染58例(30.7%),肠道通用型病毒感染6例(3.2%),单纯疱疹病毒感染2例(1.1%),轮状病毒感染15例(7.9%),EV71病毒感染8例(4.2%),柯萨奇A16病毒感染3例(1.6%),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3例(1.6%);巨细胞病毒感染多发生在1月龄~1岁患儿组,EB病毒感染多发生在大于1岁患儿组.非感染性疾病中,药物性肝功能损害7例(1.2%),遗传代谢性疾病3例(0.5%),先天性胆道闭锁4例(0.7%).肝损害程度:轻度340例(59.1%),中度204例(35.5%),重?  相似文献   
3.
正交实验优选地黄叶中梓醇的提取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干地黄叶中梓醇的提取方法进行优选,确定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实验表L8(2)^7安排实验。结果提取方法对梓醇提取率影响最大。结论确定地黄叶中梓醇的最佳提取工艺,即加水煎煮提取,提取次数为2次,1h/次。  相似文献   
4.
小儿急性白血病治疗不成功因素分析李永富,孙利伟,黄艳智白血病是儿童时期的重要死亡原因之一,提高其长期生存率乃至治愈白血病,仍是临床急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总结41例生存期不超过5年的小儿急性白血病,分析治疗不成功的相关因素,以便为今后临床治疗提供借鉴。临...  相似文献   
5.
中国1998~2004年G9型轮状病毒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研究中国流行的轮状病毒(Rotavirus,RV)G9型毒株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在中国9个地区收集5岁以下腹泻患儿粪便标本,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RV,对阳性标本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分型,选择G9型毒株进行VP7基因全长克隆测序和分子流行病学分析。结果1998~2004年共检测出RV1 268份,其中45份为G9型(3.5%),昆明最多(34/45),其次是兰州(8/45)、长春(2/45)、卢龙(1/45),北京、郑州、杭州、福州、广州未检测到G9型毒株。对35份G9型标本进行P分型鉴定:15份为P[8]型,12份为P[6]型,5份为P[4]型,1份为P[8 4]混合型,2份未能分型。中国1998~2000年以P[8]G9毒株流行为主,而2001年后以P[6]G9毒株为主。22株G9型病毒VP7基因序列比对结果表明,中国流行的G9型毒株彼此同源性高,同属G9第3亚型。结论中国流行的RV G9型株与世界各地的流行株同源性较高,国内传播范围扩大的趋势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怀地黄叶(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进行生药学研究。方法:采用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的方法进行生药学研究。结果:地黄叶粉末,可观察到腺毛、非腺毛(2个~6个细胞不等)及螺纹导管;地黄叶横切片观察,可见明显的表皮细胞和栅栏组织,叶肉部分表皮细胞一层,椭圆形、长圆形,大小不等,上表皮下方有栅栏细胞一层,长柱形,大小较均匀。栅栏组织内布满散点状叶绿体,海绵组织内叶绿体较少,下表皮无栅栏组织,栅栏组织不通过叶脉。结论:地黄叶具有独特生药学特征,为生药地黄叶的鉴定、质量研究及开发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NICU病房患儿父母需求现状。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和危重症患者家属需求量表,对300例NICU患儿父母进行调查。结果危重患儿父母认为最迫切的前10项需求中有6项是患者保证需求,2项是信息需求,1项是接近患儿需求,1项是支持需求,患儿父母的舒适需求未在前10项中体现。结论医护人员以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精湛的技术、精心的照顾赢得患儿父母的信赖。科室开展“以家庭为中心的优质护理服务”,采取一定措施,满足患儿父母对基本信息的需求,使其更好地为患儿提供正性支持,为患儿争取最大的康复机会。提高其生活质量,使患儿父母更积极有效地发挥照顾者的良好职能,促进NICU患儿的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8.
孙利伟  赵辉  蔡楠楠 《中国药业》2011,20(18):41-43
目的对杜仲中绿原酸的提取方法进行优选,确定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表L8(2)7安排试验。结果提取溶剂对杜仲绿原酸百分含量影响最大。结论确定杜仲中绿原酸的最佳提取工艺,即加20%甲醇超声提取,提取次数为2次,每次1 h。  相似文献   
9.
  目的   为了解2019年6月至2021年5月吉林省长春市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儿童病例中鼻病毒感染状况并对鉴定出的鼻病毒进行分子分型研究。  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对采集的1 251份咽拭子标本进行常见8种呼吸道病毒的检测。 针对鉴定结果为阳性的鼻病毒标本,使用巢式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VP1区并进行序列测定和分析。   结果   61.87%(774/1 251)的标本至少检出有1种呼吸道病毒,其中呼吸道合胞病毒和鼻病毒检出率较高,分别为19.18%(240/1 251)和18.63%(233/1 251)。 男女性间鼻病毒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检出年龄主要集中在1~3岁组,占所有鼻病毒感染病例的67.81%;呈现为以夏秋季为感染高峰的季节性流行,9—10月为鼻病毒的检出高峰。 本研究从233份阳性鼻病毒标本中共获得161条鼻病毒VP1序列,通过分子分型鉴定属于55个型别,其中A种鼻病毒37个,B种鼻病毒4个,C种鼻病毒14个。 RV-A12和RV-A49两个型别检出数目最多,均为12条。   结论  2019年6月至2021年5月长春市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咽拭子标本中鼻病毒检出阳性率位居第二,仅次于呼吸道合胞病毒。 长春市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相关的鼻病毒流行以A种鼻病毒为主,C种次之,B种最少;RV-A12和RV-A49是长春市2019—2021年流行的优势型别。  相似文献   
10.
荧光偏振免疫法测定丙戊酸钠血清药物浓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检测丙戊酸钠血药浓度。方法采用荧光偏振免疫(TDx)法。结果测定目标血清血药浓度在有效范围内的占受试58.7%。结论本方法简便、快速,适用于临床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