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16篇
综合类   57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骨巨细胞瘤多发生在20~40岁青壮年人的长骨骨端。发生在小儿骨干虽有报道,但很少见。我们近30年收治的骨巨细胞瘤的病例中,有4例发生在14岁以下小儿。其中3例为干骺端巨细胞瘤,报告如下: 例1,男,13岁。因跌倒左髋部着地后,局部肿痛而入院,经拍X线片发现左股骨颈部及转子间部位有破坏,呈肥皂泡沫样改变,并有骨折。临床诊断为左股骨颈巨细胞瘤,病理骨折。入院1周后手术。术中冰冻切片快速活检:软骨母细胞瘤可能性较大。行肿瘤刮除植自家髂骨,术后病理:基质正常,可见大量巨细胞,报告为巨细胞肿瘤Ⅰ级。15年随访,无复发,功能基本正常,能参加一般农业劳动。  相似文献   
2.
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近年来应用术式的演变及其评估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本文介绍本院近4年来小儿先天性髋脱位治疗应用术式的演变。由20多年来一直喜欢用骨盆截骨术演变为近1年来用得最多的是造盖术。近4年共手术463例,565髋。实践证明:比起骨盆截骨术,造盖术显得更简便,侵袭小,不需二次手术拔除内固定针。因在我国大龄髋脱位偏多,造盖术更适合我国国情。经过一些改进,可以克服造盖折断和吸收问题。  相似文献   
3.
骨盆内移截骨术治疗先天性髋脱位37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告作者在近3年内遇到股直肌挛缩症7例。主要临床表现是不能同时完成伸髋屈膝的动作。7例均行手术治疗。作者强调股直肌起始处松解要充分,术后要施行伸髋屈膝位的髋人字石膏固定。  相似文献   
5.
穿刺活检术诊断脊椎结核4例分析张志银,肖玉琛,潘风香,谭振刚(长春市第二医院130062)孙丹舟(白求恩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学院骨科130021)典型的脊椎结核诊断较易,对于酷似肿瘤之脊椎结核诊断仍有困难。为寻求一种简便易行、完全可靠的诊断方法,受穿刺活...  相似文献   
6.
报告小儿后天性长骨不连接12例,经14次游离植骨手术。11例平均随诊6年。经1次手术治愈9例,2次手术治愈2例。讨论了本病的发生原因、预防、植入骨选择和内外固定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小儿先天性髋脱位术后关节僵硬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1986年7月~1995年2月近10年间收治的小儿先天性髋脱位术后关节僵硬54例(60髋),应用先天性髋脱位疗效评定标准综合评定先天性髋脱位术后关节僵硬。41例(44髋)获得随访,最长9年,最短4个月(平均4.5年),依据先天性髋脱位疗效评定标准,再治疗结果为:优27例(29髋),良12例(13髋),可2例(2髋)。小儿先天性髋脱位术后关节僵硬与患者年龄偏大、手术中具体操作、术后功能练习有直接关系。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术前牵引、正确的手术操作及术后及时的功能练习是预防小儿先天性髋脱位术后关节僵硬的关键措施,一经发现关节僵硬,需尽早处理,主要应手术松解,对时间短者也可行手法松解。  相似文献   
8.
目的:制作不同程度关节软骨损伤的动物模型,对关节软骨损伤后软骨再生修复的组织学及超微结构进行系统研究。方法:选用 1 岁龄健康Leghorn鸡 20 只,随机分四组。甲组:切取左侧髋臼3×4mm全层软骨,再植回原处固定;乙组:切除左侧髋臼 3×4mm全层软骨;丙组:切除左侧髋臼6×8mm全层软骨;丁组:切除左侧全部髋臼软骨。健康右侧髋臼为对照组。饲养 7 个月,一次宰杀,行肉眼、光镜、电镜观察。结果:甲组髋臼软骨损伤处完全修复;乙组软骨缺损区为纤维软骨再生修复;丙组与丁组髋臼软骨缺损区主要被纤维组织充填。结论:我们认为关节软骨再生修复能力有限,关节软骨再生修复程度与关节软骨损伤程度、有无关节软骨缺损以及关节软骨缺损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小儿先天性髋内翻Borden截骨术后12年以上随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长期随访,评价Borden截骨术的应用价值。经Borden截骨术治疗14岁以下11例(14髓)先天性髓内翻,并进行了12年以上的随访。结果:功能和X线片皆正常5例(6髋);短颈、大粗隆高位3例(3髋);术后5年恢复正常,后因合并类风湿症服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致股骨头坏死后遗扁平髋1例(2髋);术前即有股骨头坏死,后遗扁平髋1例(2髋);复发1例(1髋)。正确应用Borden截骨术,可以使先天性髋内翻恢复接近正常的解剖形态和功能,但如果术中操作不当或术前合并有其他病变将影响疗效。  相似文献   
10.
先天性髋脱位4种手术疗效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臧虎  唐成林  张翘  孙丹舟 《中国骨伤》2003,16(7):395-397
目的 探讨 4种术式治疗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CDH)疗效。方法 随访采用翻转造盖术2 4例 (30髋 )、插入造盖术 2 3例 (30髋 )、Salter截骨术 2 5例 (30髋 )和Chiari骨盆内移截骨术 2 4例 (2 7髋 )治疗CDH患者 96例 117髋。结果 平均随访时间 5年 10个月 ,疗效从临床功能和X线形态两方面评估 ,术后髋臼指数 (AI)的改善分别是 (2 0 2± 7 2 7)°、(2 1 9± 6 33)°、(15 0± 4 5 6 )°、(11 4±5 1)°,术后臼头指数 (AHI)分别是 (0 92± 0 2 4 )°、(1 0 0± 0 18)°、(0 80± 0 19)°、(0 82± 0 14 )° ;四种术式临床优良率分别是 90 %、86 7%、73 4 %和 6 6 6 % ,共发生再脱位 3例 ,关节僵硬 10例 ,股骨头坏死 7例。结论 临床疗效及对髋臼形态改善翻转、插入造盖术优于Salter截骨术和Chiari骨盆内移截骨术 ;翻转造盖术、插入造盖术安全有效是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