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24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9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目的 探讨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UCBT)治疗儿童恶性血液病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UCBT 的37 例恶性血液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14 例,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9 例,幼年粒单细胞白血病5 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各3 例,急性混合型白血病2 例,淋巴肉瘤性白血病1 例。其中34 例非血缘相关,3 例血缘相关。HLA 配型6/6 相合5 例,5/6 相合12 例,4/6 相合11 例,3/6 相合9 例。移植中位年龄5.7 岁,中位体重20 kg。结果 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植入中位天数分别是12 d 和25 d,植入率分别为95% 和78%。中性粒细胞植入率与CD34+ 细胞数呈正相关(P=0.011)。血小板植入率与CD34+ 细胞数和有核细胞数均有关(分别P=0.001、0.014)。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发生率为49%,慢性GVHD 为11%。随访中位时间54 个月,5 年移植相关病死率、总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分别为27%、57%和41%。结论 脐血移植是快速获得的造血干细胞来源之一,为恶性疾病患儿争取了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非血缘脐血干细胞移植(UR-UCBT)治疗X连锁慢性肉芽肿(X-CGD)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5月至2015年5月海军总医院收治7例X-CGD患儿进行UR-UCBT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给7例X-CGD患儿进行UR-UCBT,6例为单份脐血,1例为双份脐血。HLA配型4例全相合,2例5个位点相合,1例4个位点相合。预处理选用白消安/环磷酰胺/兔抗人T-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ATG),其中6例在其基础上加氟达拉滨(Flu)。于0 d回输脐血,有核细胞中位数为8.51×10~7/kg,CD34~+细胞中位数为3.81×10~5/kg。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采用环孢霉素A/吗替麦考酚酯,其中1例在其基础上加甲基泼尼松龙。结果 ANC≥0.5×10~9/L和PLT≥20×10~9/L的中位天数分别是+14 d和+30 d。4例出现Ⅰ~Ⅲ度急性GVHD,给予激素后均控制。在+30 d所有患儿通过PCR-SSO/FISH检测均为供者型完全嵌合。ECGD酶活力均于+1个月恢复正常。CYBB基因异常者+2个月未检测出突变基因。随访中位时间10(5~101)个月,未发生慢性GVHD,1例+3个月死于心功能衰竭,现存活6例酶活力均恢复正常,为无病存活。结论非血缘脐血能快速有效的提供造血干细胞,能耐受HLA多个位点不相合,UR-UCBT可对X-CGD起到根治性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对儿童血液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15例儿童血液病,其中非血缘脐血移植9例,同胞脐血移植3例,同胞外周血干细胞移植2例,同胞骨髓移植1例。采用马利兰/环磷酰胺(BU/CY)或环磷酰胺/全身照射(CY/TBI)为基础的预处理的方案。结果14例患儿植入成功,白细胞的植入时间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脐血移植血小板的植入时间较骨髓或外周血延迟(P<0.05)。主要并发症为CMV感染和复发,11例患儿生存,其中10例无病存活(占66.7%),存活最长时间为6年。Kaplan-meier生存曲线提示:1年生存率为76.6%,预计5年生存率为57.4%。结论脐血移植具有GVHD轻且较容易控制、搜寻时间短等优点,对儿童患者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CD34^+纯化的自体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小儿皮肌炎的疗效。方法1例3岁皮肌炎患儿接受经CD34^+纯化的自体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采用环磷酰胺(CTX)+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方案动员外周血干细胞后,通过CliniMACS细胞分选仪分选CD34+细胞,预处理选用CTX、兔抗人T淋巴免疫球蛋白(ATG)和马法兰(MeL)。0天回输CD34^+细胞数9.45×10^6/kg。观察症状体征变化、造血重建及免疫恢复情况。结果动员获得单核细胞数为1.04×10^7/kg,经纯化获得CD34^+细胞占94%,CD34^+细胞回收率达67%,去除3个对数级CD3^+。+9d粒系植入,+14d巨核系植入。+19d皮损恢复正常,四肢肌力由移植前Ⅱ级或Ⅲ级转为Ⅳ级。+180d免疫恢复,+210d肌力恢复Ⅴ级。结论对常规治疗无效的小儿皮肌炎,可选择CD34^+纯化自体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低体质量石骨症(OP)患儿进行外周血干细胞(PBSCs)采集的安全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1例低体质量OP患儿使用CS-3000plus血细胞分离机进行外周血采集,观察采集过程的安全性,记录采集前后单个核细胞(MNC)和CD34+细胞的细胞数,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低体质量OP患儿能耐受PBSCs采集过程,采集物MNC和CD34+细胞分别为10.06×108/kg,2.74×106/kg。结论OP患儿无需使用粒细胞刺激因子动员即能采集到足够PBSC,为移植失败提供一补救措施;低体质量儿PB-SC采集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自体外周血CD34^+细胞移植治疗小儿重症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疗效问题。方法3例重症自身免疫性疾病患儿接受自体外周血CD34^+细胞移植。首先采用环磷酰胺(CTX)+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方案动员外周血干细胞,通过CliniMACS细胞分选仪分选CD34^+细胞后冻存。然后选用BEAM+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或CTX+马法兰(Mel)+ATG两种方案预处理,0d回输CD34^+细胞。观察造血重建、免疫恢复以及症状体征变化情况。结果动员获得了足够单个核细胞,纯化后CD34^+细胞纯度高。粒细胞植入时间分别为9、13、11d,血小板植入时间分别为14、18和13d。3例原发病缓解。随访14~16个月,皮肌炎皮损消失、四肢肌力恢复正常,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活动评分(DAS28)由7.3分降至2.4分,系统性红斑狼疮DAI评分由16分降至4分。结论自体外周血CD34^+细胞移植是常规治疗无效的小儿重症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可选择治疗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克服异种骨髓移植间强烈的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措施。方法(1)将12只SD大鼠经5.0 Gy亚致死剂量全身照射后,4 h内每只经尾静脉输入28只正常BALB/c小鼠骨髓细胞8×107个。2 d后从腹腔注射环磷酰胺(Cy)100 mg/kg·b.w.,诱导形成对BALB/c小鼠产生特异性免疫耐受的嵌合体大鼠10只。(2)24只BALB/c小鼠接受9.0 Gy致死剂量全身照射后随机均分为3组,照射后4 h内经尾静脉注射骨髓细胞进行移植。A组输注正常SD大鼠的骨髓细胞4×107个;B组输注正常SD大鼠的骨髓细胞4×107个和脾细胞2×107个;C组输注嵌合体SD大鼠的骨髓细胞4×107个和脾细胞2×107个;观察GVHD的发生情况。结果A组有2只小鼠死于感染和放射损伤,所有对象均未观察到明显GVHD表现。B组平均累积存活时间为10 d[95%可信区间为(8,12)],死前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典型GVHD表现。而C组除2只小鼠分别于移植后18、31 d死亡外,其余的均存活超过150 d。三组间比较有统计差异(P<0.002)。结论对有受者嵌合体的供者进行异种骨髓移植,有助于克服异种移植物抗宿主病。  相似文献   
8.
幼年粒单细胞白血病造血干细胞移植疗效初探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幼年粒单细胞白血病(JMML)的疗效。方法 5例JMML患儿接受无关供者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预处理均采用Bu/Cy+Mel+ATG方案:马利兰(0.8~1.0)mg/kg,每6小时1次共用16次(-8d~-5d);环磷酰胺60mg/(kg·d)用2d(-4~-3d);马法兰140mg/m2用1次(-2d):抗胸腺细胞球蛋白2.5mg/(kg·d)连用4d(-4~-1d)。GVHD预防采用CsA+MP±MMF。结果 5例成功植入,3例复发,1例复发后死于卡氏肺囊虫肺炎,1例死于CMV感染相关间质性肺炎,1例长期无病存活。结论 5例JMML移植初步治疗结果不满意,移植失败主要原因为白血病复发。为减少复发,今后需进一步改进移植方法 ,包括选择其他供体、改进GVHD预防方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对重型先天性中性粒细胞缺乏症(SCN)的治疗效果。方法1例2岁7个月SCN患儿,经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治疗7个月无效后行HLA不全相合无关脐血移植,预处理采用BU/CY+Flud方案[马利兰(BU)1.2mg/kg·次,每6h一次,连用4d;环磷酰胺(CY)60mg/(kg·d),连用2d;氟达拉滨(Flud)30mg/(m^2·d),连用4d。输入脐血有核细胞11.24×10^7/kg,CD34+细胞6.41×10^5/kg。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预防采用抗胸腺球蛋白+环胞菌素A+吗替麦考酚酯。移植后应用G.CSF加速造血重建。结果+17d粒细胞植入,+21d血小板植入,+20d取患儿骨髓经STR基因位点检测证实为完全供者型嵌合状态,此后嵌合稳定。+24d出现Ⅱ度GVHD;无肝静脉闭塞病、间质性肺炎、出血性膀胱炎等并发症,未出现慢性GVHD。随访14个月,前囟闭合,身高增加3cm,复查颅骨及膝关节x线片,骨质疏松明显好转,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正常,T细胞、B细胞亚群及NK细胞基本正常。结论本例为我国首例采用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SCN成功,为今后SCN的治疗积累了初步的经验。  相似文献   
10.
无关脐带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慢性肉芽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无关脐带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X连锁慢性肉芽肿的疗效问题。方法给1例1岁X连锁慢性肉芽肿患儿移植无关血缘人白细胞抗原不全相合、ABO血型不合的脐带造血干细胞。预处理选用白消安、环磷酰胺和兔抗人T-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采用环孢菌素A、甲泼尼龙和麦考酚吗乙酯。移植物有核细胞数约为7.6×10^7/kg,CD34+细胞为4.09×10^5/kg。结果粒细胞〉0.5×10^9/L的天数是+18 d,血小板〉30×10^9/L的天数是+46 d;+30 d采用荧光标记复合扩增短串联重复位点方法检测人白细胞抗原为供者型。+110 d受者血型由O型转变为供者血型A型。患儿于+50 d出现Ⅰ级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给予激素冲击后,口服小剂量维持治疗,渐消退;随访9个月,肺部和肠道的肉芽肿明显消退,无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结论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可对慢性肉芽肿起到根治性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