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调查母婴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HDN)患儿致敏红细胞的抗体特异性,比较不同抗体致敏新生儿红细胞所致HDN的血型血清学特征.方法:对黄疸新生儿,鉴定母婴血型,做新生儿红细胞直接抗球蛋白试验(DAT),检测母婴血浆及新生儿红细胞放散液中可致敏新生儿红细胞的血型抗体以诊断HDN.结果:血型血清学诊断为HDN的252例患儿中,致敏红细胞的抗体分别为:抗-A 40例、抗-B 40例、抗-A 抗-AB 92例、抗-B 抗-AB 65例、抗-AB 4例、抗-A 抗-M 1例、抗-M 3例、抗-c 1例、抗-cE 1例、抗-E3例、抗-D 2例;由ABO血型抗体及抗-M所致HDN者DAT多为阴性或弱阳性,由Rh血型抗体致HDN者DAT均为强阳性,ABO、Rh血型抗体及抗-M致HDN患儿红细胞热放散液中致敏红细胞的抗体效价均高于血浆游离抗体.结论:被调查的HDN患儿绝大多数由来自O型母亲的IgG抗-A、抗-B及抗-AB所致,其次为抗-M及抗-E,由抗-D引起的HDN呈逐步减少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新生儿非良性快速型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与疗效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至2014年我院NICU住院的非良性快速型心律失常患儿的临床资料。观察比较新生儿非良性快速型心律失常的发生特点,药物及直流电复律等方法的治疗效果、并发症等。结果非良性快速型心律失常新生儿共13例,其中男10例,女3例;足月儿8例,早产儿4例,过期产儿1例;室性心动过速8例,室上性心动过速5例;原发疾病:重度窒息、败血症、肺炎、上呼吸道感染、心肌炎、呼吸窘迫综合征及先天性心脏病等。其中9例(69.2%)由其他心律失常用药后转化而来。所有病例均使用了抗心律失常药物,10例(76.9%)联合使用了直流电复律治疗。13例中12例治疗有效(92.3%)。复律后短期复发或并发其他严重心律失常8例(61.5%),均使用了乙胺碘伏酮,其中4例治愈。室性心动过速患儿均有严重原发病及诱因,病死率50%(4/8);室上性心动过速患儿无一例死亡。结论非良性快速型心律失常可发生在新生儿各年龄段及各胎龄,其中室上性心动过速预后较好,室性心动过速预后差;运用直流电复律加抗心律失常药是治疗新生儿快速型心律失常的有效方法,抗心律失常药乙胺碘伏酮可能是较好的一种药物选择。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血凝酶治疗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 对2007年1月至2009年6月本院新生儿科病房确诊为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的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患儿出凝血功能正常与否分成A、B两组,在予法莫替丁抑酸治疗原发病及并发症的基础上,再按加用血凝酶与否,迸一步分为A1、A2组和B1、B2组,对止血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出凝血功能正常的患儿,加用血凝酶治疗与否,出血时间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凝血功能异常患儿,加用血凝酶治疗者出血时间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出凝血功能异常的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加用血凝酶治疗有效,但对于出凝血功能正常的患儿,加用血凝酶治疗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小儿急性白血病(AL)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也是目前众多恶性肿瘤中进展较快、疗效较好的肿瘤之一。为进一步提高疗效和患儿生存质量,国内外学者还在不断地从各方面进行研究探讨。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治疗,目前仍以联合化疗为主要方法,一般常用的...  相似文献   
5.
0 引言 母婴Rh(D)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HDN)在所有血型不合HDN中最为严重,在孕期如果不能及早做出诊断,并积极采取预防及治疗措施,易导致宫内死胎、新生儿核黄疸的发生或死亡.  相似文献   
6.
小剂量胰岛素在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估小剂量胰岛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方法2001-09~2003-06喂养不耐受早产儿28例被随机分为两组.胰岛素组(14例)予0.1 u/(kg·d)小剂量胰岛素皮下注射7~26 d;另14例为对照组.观察时间为28 d.观察全肠道喂养时间;体重、身长及头围变化;并监测血糖.结果胰岛素组全肠道喂养时间(4~26 d)较对照组(6~28 d以上)短,有统计学意义(u=2.725,P<0.01);胰岛素组体重增长(554 g士114 g)大,较对照组(461 g±106 g)有统计学意义(t=2.235,P<0.05);观察期间胰岛素组未监测到低血糖.结论小剂量胰岛素用于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可提早全肠道喂养时间,促进体重增长.  相似文献   
7.
87例极危重足月新生儿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极危重足月新生儿的发病和死亡原因,旨在为其抢救和治疗提供线索和方向.方法 回顾性分析87例极危重足月新生儿的临床资料,以病例为基本信息,结合死亡报告登记、危重患者抢救登记和危重病例未愈追踪登记.结果 极危重足月新生儿基础疾病多,其中重度围生期窒息28例,肺炎22例,肺炎合并先天性心脏病15例,胎粪吸入17例,败血症9例,消化道穿孔4例等.所有病例均有≥3个并发症,其中呼吸衰竭占71.3%(62/87)、肾功能不全占79.3%(69/87)、心律失常占66.7%(58/87).pH值、剩余碱、血钠、血尿素氮、肌酐、血钾、D-二聚体在死亡组和非死亡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极危重足月新生儿容易出现多器官功能损害和内环境紊乱导致死亡,血钾、血钠、血尿素氮及肌酐等是判断其预后的重要指标,提示临床工作应重视这些指标的监测与纠正,以期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极危重足月新生儿的发病和死亡原因,旨在为其抢救和治疗提供线索和方向。方法回顾性分析87例极危重足月新生儿的临床资料,以病例为基本信息,结合死亡报告登记、危重患者抢救登记和危重病例未愈追踪登记。结果极危重足月新生儿基础疾病多,其中重度围生期窒息28例,肺炎22例,肺炎合并先天性心脏病15例,胎粪吸入17例,败血症9例,消化道穿孔4例等。所有病例均有≥3个并发症,其中呼吸衰竭占71.3%(62/87)、肾功能不全占79.3%(69/87)、心律失常占66.7%(58187)。pH值、剩余碱、血钠、血尿素氮、肌酐、血钾、D-二聚体在死亡组和非死亡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极危重足月新生儿容易出现多器官功能损害和内环境紊乱导致死亡,血钾、血钠、血尿素氮及肌酐等是判断其预后的重要指标,提示临床工作应重视这些指标的监测与纠正,以期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O型孕妇血清IgG抗-A,B对ABO血型不合新生儿红细胞的致敏作用及对ABO-HDN诊断的意义。方法选取孕满30周以上的O型孕妇315名,用A型及B型压积红细胞分别与血清做吸收放散试验,使放散液经2-Me处理后分别与B型及A型红细胞交叉反应,检测其中的IgG抗-A,B;分娩后使其分娩的A型及B型新生儿红细胞放散液分别与B型及A型红细胞交叉反应,检测红细胞是否被抗-A,B致敏,观察O型孕妇血清吸收放散液中IgG抗-A,B与其分娩的A型及B型新生儿红细胞放散液抗-A,B的关系。结果315名O型孕妇中有217名(68.89%)血清吸收放散液中检出了IgG抗-A,B,效价介于2—128;分娩的新生儿中有171名母婴ABO血型不合(A型新生儿91名、B型新生儿80名),144名母婴ABO血型相合(均为O型);母婴ABO血型不合的171名O型孕妇血清吸收放散液中检出IgG抗-A,B者133名(77.78%),其中123名分娩的新生儿红细胞放散液中检出了抗-A,B,血清吸收放散液中未检出IgG抗-A,B的38名孕妇分娩的新生儿红细胞放散液中也均未检出抗-A,B;144名母婴ABO血型相合的孕妇血清吸收放散液中检出IgG抗-A,B者84名(58.33%);母婴ABO血型不相合O型孕妇血清吸收放散液中IgG抗-A,B检出率明显高于母婴ABO血型相合O型孕妇(χ2=13.79,P<0.001)。结论O型孕妇血清IgG抗-A,B可通过胎盘致敏妊娠的A型及B型胎儿红细胞,检测O型孕妇血清吸收放散液及其ABO血型不合新生儿红细胞放散液中IgG抗-A,B,对ABO-HDN的诊断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
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换血前后血液学指标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我院2001-03-2004—05重度高胆红素血症32例换血治疗前后常用血液学指标变化,观察换血治疗对机体的影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