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4篇
儿科学   42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儿童四肢不完全皮肤撕脱伤合并同部位开放性骨折的处理方法。方法总结1991年7月~2002年9月收治的四肢不完全皮肤撕脱伤合并同部位开放性骨折22例临床资料。结果21例骨折按期愈合,1例胫骨下段骨折延期愈合;皮肤撕脱伤15例愈合良好,5例散在皮肤小面积坏死。2例大面积坏死,经二期植皮治愈。结论骨折经清创、复位及内固定处理后,有血运的皮肤原位缝合,无血运的制成全厚或中厚网状皮片回植修复创而是治疗儿童四肢不完全皮肤撕脱伤并开放性骨折较为理想的方式。  相似文献   
2.
AngII是哺乳动物和人体内发现的 一种内源性血管活性肽 ,在调节水盐代谢中有重要作用 ,可引起强烈的血管收缩。NO是造成组织损伤和炎症反应的因子之一 ,具有扩张血管的作用。两者在感染性休克时均有明显变化 ,但感染性休克时二者之间变化的关系尚未见报道。为探讨它们在感染性休克中的相互作用 ,本研究检测了 14例感染性休克患  表 1 血浆AngII和NO含量变化 ( x±s)分组分期例数AngII (ng/L) NO ( μmol/L)休克组 休克期 14 15 1.3 4±2 4.68 △ 2 95 .73±61.48 △休克好转期 12 94.83±14 .2 2 89.3 2±16.2 6 对照组 14 3 3 …  相似文献   
3.
儿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又称为Legg-Cavle-Perthes病(简称Perthes病),由Legg(美国)、Calve(法国)、Perthes(德国)3位学者在1910年相继报道,是发生在儿童股骨头局部的自愈性、自限性疾病.该病发病高峰为3 ~ 10岁,4~8岁最常见,单侧发病较多,男女发病比约为4∶1,是儿童较常见和重要的髋关节疾病.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单臂外固定架治疗儿童下肢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至2012年7月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应用单臂外固定架治疗20例下肢骨折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骨干固定15例、跨膝关节固定5例;单臂单钉固定3例、双钉固定17例。结果20例患儿获得3~12个月随访(平均8个月),均达到骨性愈合,骨折愈合时间4~12周(平均8周)。按Flynn疗效评定标准,优12例、良8例,优良率为100%。随访期间所有患者未出现骨折复位丢失,关节功能满意,无骨骺损伤及骺板早闭发生,未发生固定针松动。1例未遵医嘱于6个月后方拆除固定架,行功能锻炼后膝关节功能获得恢复;2例出现针道感染,对症处理后好转。结论应用单臂外固定架治疗儿童下肢骨折操作简单、创伤小、并发症少,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各凋亡相关蛋白在激素性幼兔股骨头缺血坏死动物模型股骨头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该模型中调控凋亡的主要通路.方法 选用2月龄的新西兰大白兔,制作糖皮质激素性幼兔股骨头缺血坏死模型及对照组模型,根据是否发病将激素注射组分为未发病组和发病组.取股骨头软骨及软骨下骨组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凋亡通路中凋亡相关蛋白天冬氨酸特异酶切的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Caspase-8、人结合凋亡蛋白酶活化因子-1(apaf-1)、钙蛋白酶-1(calpain-1)的表达情况.分别测定在单位视野中Caspase-3、Caspase-8、apaf-1、calpain-1的积分光密度(IOD)值.结果 1.Caspase-3的IOD值分别为发病组25 142.72 ±21 528.48,未发病组2 069.63±1 096.96,对照组301.80±99.66.Caspase-8的IOD值分别为发病组24 942.63±18 942.99,未发病组2016.31±1 518.70,对照组236.85±97.94.Apaf-1的IOD值分别为发病组8 514.23±6 384.20,未发病组1 118.49±1 360.59,对照组95.13±38.05.Calpain-1的IOD值分别为发病组9 636.71 ±9 123.81,未发病组1 881.10±3 277.86,对照组126.71±47.35.Caspase-3在发病组和未发病组、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1.470、23.996,p<0.01);Caspase-8在发病组和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22.178,P<0.01);apaf-1在发病组和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22.808,P<0.01);calpain-1在发病组和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3.553,P <0.01).2.线性回归分析:Caspase-8能够显著的预测Caspase-3,且回归方程回归效应显著,回归方程能够解释40.3%的变异,而apaf-1和calpain-1对Caspase-3的回归效应不显著.结论 凋亡受体通路可能在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凋亡过程中发挥主要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6.
血管瘤裸鼠移植模型生物学特性的动态观察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建立能客观、真实地反映人血管瘤的临床发展过程的稳定的血管瘤裸鼠移植模型,动态观察其生物学特性的变化。方法以裸小鼠为载体,选取1例2月龄婴儿增生期毛细血管瘤,将瘤体组织转种于裸小鼠皮下,动态观察瘤体生长情况及组织学变化,检测不同时期移植血管瘤糖皮质激素受体、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Ki-67的表达。结果血管瘤组织移植后3~4周内,瘤体基本上无明显变化,40d后,大多数瘤体开始生长,60d左右达到最大,90d时可见部分瘤体颜色变浅,质地较前变硬,90~120d时部分瘤体仅有少许残留组织。糖皮质激素受体、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Ki-67在增生期移植血管瘤中高表达,而在退化期移植血管瘤中表达极弱。糖皮质激素受体与Ki-67、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正相关,Ki-67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表达正相关。结论将人体血管瘤皮下部分移植于裸鼠所建立的人血管瘤动物模型,能较真实地反映人血管瘤的发展过程,是研究血管瘤的较理想的平台。糖皮质激素受体、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与移植血管瘤的演变过程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人血管瘤裸小鼠异种移植模型并动态观察移植物形态学变化。方法将人婴幼儿血管瘤组织切分为96个小块移植于16只裸小鼠皮下,定期测量瘤体体积,取不同时期移植瘤作HE染色和抗人CD31免疫荧光标记。结果移植瘤大部分(81/96)存活,在移植后1~2个月期间体积明显增大,继而缓慢缩小。组织学观察显示移植瘤早期出现缺血改变,瘤性内皮细胞坏死、问质纤维化,约在移植后1个月出现瘤细胞增生,血管瘤增长,继而瘤内血管扩张,瘤性内皮细胞逐渐减少,血管瘤消退,代以纤维脂肪组织。结论将快速生长的人血管瘤组织移植于裸小鼠体内,移植瘤可存活,其缺血期后生长模式与人血管瘤自然发展过程相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提高重症毒蛇咬伤的治疗效果。方法 总结11例重症毒蜿咬伤的治疗经过,并统计分析,结果与结论 本组11例全部治愈(2例截肢)关键在于早期应用抗蛇毒血清和以排毒为主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9.
彭格红  韦德华  俞松 《贵州医药》2002,26(12):1119-1119
隐睾是儿童较常见的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部分隐睾由于腹股沟区未扪及睾丸 ,常需要B超探测睾丸的位置、大小及内部结构情况作为辅助诊断。本文总结 1997年以来B超探测小儿隐睾 37例 ,经与手术对照分析讨论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37例中 ,年龄最小 1 5岁 ,最大 13岁 ,平均 5 5岁。双侧隐睾 3例 ,单侧隐睾 34例 ,其中右侧 2 0例 ,左侧 14例。采用SiemensAdara、SiemensPrima、ALOKA6 30型超声诊断仪 ,探头频率 3 5MHz及 7 5MHz。要求患者检查时膀胱充盈适量尿液 ,以减少肠气干扰 ,有利于膀胱两侧及腹膜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X连锁凋亡抑制蛋白(XIAP)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激活剂(Smac)在小儿血管瘤消退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未经其他治疗、单纯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诊断为血管瘤的标本31例,结合Mulliken分类法与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对血管瘤进行分类和分期,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XIAP、Smac在血管瘤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18例增殖期血管瘤XIAP、Srnac的积分光密度分别为2421.03±792.91,472.05±182.16;13例退化期血管瘤XIAP、Smac的积分光密度分别为443.24±105.15,2074.10±320.41.血管瘤增殖期Smac的积分光密度明显低于消退期,差异有显著性(P<0.01);血管瘤增殖期XIAP的积分光密度明显高于消退期,差异有显著性(P<0.01);XIAP与Smac的表达之间呈负相关关系(r=-0.753,P<0.01).结论 XIAP、Srmac相互作用可能是导致了血管瘤消退原因之一.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ole of X-linked inhibitor of apoptosis protein (XIAP)and second mitochondria- derived activator of caspase (Smac) in hemagioma regression. Methods Thirty-one hemangioma specimens were categorized according to Mulliken's classification and the expression of 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 (PCNA). The expression of XIAP and Smac were assayed with immunohistochemistry method. Results There were 18 proliferating phase specimens and 13 involuting phase specimens. In the proliferating phase specimens, the IOD(integral optical density) of XIAP and Smac expressions were 2421.03 ± 792.91 and 472.05 ± 182.16 respectively. In the involuting phase specimens,the IOD of XIAP and Smac expressed were 443.24 ± 105.15 and 2074.10 ± 320.41 respectively. In the proliferating phase specimens, the IOD of Smac expression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IOD in the proliferating phase specimens (P<0.01 ). In the proliferating phase specimens, the IOD of XIAP expression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IOD in the involuting phase specimens (P<0.01). XIAP negatively correlates with Smac (r= -0.753,P<0.01 ). Conclusions The interaction of XIAP and Smac may resulted in hemangioma regress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