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1篇
儿科学   37篇
基础医学   6篇
综合类   22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重庆地区冬季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病毒病原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了解重庆地区冬季小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LRI)中病毒病原学构成,探讨其鼻咽分泌物病毒抗原与血清ELISA病毒抗体检测对ALRI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2813例ALRI住院患儿中875例取鼻咽分泌物标本免疫荧光检测7种呼吸道病毒抗原(RSV、ADV、IA、IB、PIV1、PIV2、PIV3),1938例用ELISA方法检测3种病毒(RSV、ADV、CMV)血清IgM或IgG抗体。结果875例病毒抗原检测阳性358份(40.91%),其中RSV阳性318份(36.34%),PIV3阳性32份(3.66%),ADV为6份(0.69%),IA为2份(0.23%),IB、PIV1、PIV2均为0份;1938例血清ELISA病毒抗体检测阳性824份(42.52%),RSV_IgM阳性139份(7.17%),ADV_IgM阳性82份(4.23%),CMV_IgM阳性289份(14.91%),CMV_IgG阳性679份(35.04%)。结论重庆地区冬季小儿ALRI中病毒感染率高,抗原与抗体阳性检出率分别为40.91%与42.52%,抗原检测显示RSV感染居第1位。病毒抗原免疫荧光检测与临床诊断符合率高,对临床病原诊断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丙酸氟替卡松(Flu)、孟鲁斯特钠(Mon)与酮替芬(Ket)的不同联合用药方案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的效果。方法 将2015年6月至2018年1月于呼吸科门诊收治的280例CVA患儿随机分为Flu+Mon+Ket组、Flu+Mon组、Flu+Ket组、Mon+Ket组、Flu组、Mon组、Ket组(n=40)。每组根据各自的用药方案给予相应药物,疗程均为3个月。评估患儿在治疗后2个月及3个月时的咳嗽情况及评分、肺功能和药物不良反应,并随访复发情况。结果 随治疗时间,7组患儿咳嗽评分均呈下降趋势,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最大呼气流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PEF%)均呈上升趋势。治疗2个月后,Flu+Mon+Ket组咳嗽评分均低于其他组,FEV1%、PEF%均高于其他组(P < 0.05);治疗2个月后及治疗3个月后,Ket组咳嗽评分明显高于其他组,FEV1%、PEF%明显低于其他组(P < 0.05);其他各组在治疗3个月后,组间咳嗽评分、FEV1%、PEF%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7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Ket组咳嗽复发率明显高于其他组(P < 0.001),其他各组间咳嗽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024)。结论 Flu、Mon、Ket三药联合使用治疗儿童CVA在2个月时的疗效较两药联用及单药使用显著,且用药安全;但用药3个月后,单用Flu或单用Mon的疗效不差于联合用药;单用Ket疗效不佳,且停药后复发率较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2013年某院儿童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病原分布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该院收治的哮喘急性发作的447例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 SPSS 19.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细菌检出率43.8%,其中肺炎链球菌检出率25.5%,居细菌检出首位;25例患儿完成了肺泡灌洗液细菌培养,阳性率44.0%,与痰培养检出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呼吸道常见7种病毒检出率27.3%,其中呼吸道合胞病毒检出率18.8%,居常见7种病毒检出首位,小于1岁组病毒检出率较高,各年龄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肺炎支原体检出率23.5%,未检出肺炎衣原体。结论该院儿童哮喘急性发作与呼吸道感染密切相关,细菌检出率在各年龄组均较高。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分析溺水后吸入性肺炎患儿的临床特征及病原特点,为抗菌药物的经验性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收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0年1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185例溺水后吸入性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按淹溺环境分为溺粪组(44例)、自然淡水组(69例)、游泳池组(41例)、污水组(31例),分析比较4组患儿的临床特征及病原结果。结果 185例患儿,年龄4月龄至17岁,中位年龄34月龄。共157例患儿完善痰培养,103例阳性(65.6%),检出革兰阴性菌87株(68.5%),革兰阳性菌37株(29.1%),真菌3株(2.4%)。溺粪组、污水组检出病原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分别为88.2%(30/34)、78.3%(18/23)。自然淡水组革兰阳性菌检出比例高于溺粪组(P<0.008)。游泳池组革兰阳性菌与革兰阴性菌检出比例相等。结论 溺粪及污水溺水者考虑肺部细菌感染时可考虑选择对革兰阴性菌作用强的抗生素,游泳池及自然淡水溺水者可应用广谱抗生素,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进一步调整。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建模比较小鼠哮喘模型效果及稳定性,以确定建模的最佳方式。 方法 将SPF级6~8周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5组:20 μg致敏雾化激发组(20-INH)、100 μg致敏雾化激发组(100-INH)、20 μg致敏经口气管插管激发组(20-ITI)、100 μg致敏经口气管插管激发组(100-ITI)、control组。所有哮喘模型组小鼠用鸡卵清蛋白(ovalbumin, OVA)致敏和激发,在0、7、14 d分别使用20 μg和100 μg致敏,在21 d开始分别给予雾化激发和经口气管插管激发,在末次激发后24 h内对小鼠行气道高反应性(airway hyperresponsiveness,AHR)检测,留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行细胞计数,左肺病理学检测,ELISA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 结果 20-INH、100-INH、100-ITI 3组的AHR、气道炎症、气道粘液高分泌、血清总IgE水平均有明显升高,其中以100-ITI组在以上各方面均较突出。经口气管插管激发哮喘模型各数据标准差低于雾化激发哮喘模型。 结论 经口气管插管激发方式能在 100 μg OVA 致敏剂量时成功建立小鼠哮喘模型,且模型气道粘液分泌量及血清总IgE水平升高更明显,该模型稳定性高,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7.
目的:系统评价糖皮质素辅助治疗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疗效。方法:检索PubMed、Medline、Embase、Cochrane 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及维普数据库,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17年5月31日,收集糖皮质激素治疗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的RCT文献。应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9篇RCT文献(n =920)。激素治疗后,试验组总有效率、住院时间、退热时间、肺部阴影消失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郾01)。各研究文献住院时间、退热时间存在异质性。结论:糖皮质激素辅助治疗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能提高疗效,缩短住院时间、退热时间、肺部阴影消失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毛细支气管炎临床路径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前后的毛细支气管炎住院患儿,对比分析住院日、住院总费用、家属满意度、治愈率、出院后1周再入院率、院内感染率的差异,以及临床路径管理变异情况。结果共204例患儿符合入选标准,临床路径研究组96例,对照组108例。两组性别,年龄,入院时呼吸、心率、体温、鼻咽分泌物中呼吸道合胞病毒检出率及痰培养检出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临床路径管理后患儿的药物总费用、抗生素费用及平均住院天数均较管理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患儿家属满意度、治愈率、出院后1周再入院率及院内感染发生率等,在临床路径管理前后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96例研究组入径患儿中,完成49例(51.04%),正性变异43例(44.79%),负性变异4例(4.17%),退出2例(2.08%)。结论临床路径管理应用于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能有效控制和降低医药费用,同时医疗质量及患者满意度得到保障。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硫酸镁雾化能否改善哮喘患儿吸入乙酰胆碱激发后的肺功能,并与雾化吸入沙丁胺醇和硫酸镁+沙丁胺醇进行比较。方法330例乙酰胆碱激发试验阳性的哮喘患儿随机分为3组,3组分别给予雾化吸入硫酸镁,沙丁胺醇,硫酸镁+沙丁胺醇,观察用药后2个时点(10 和20 min)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最大呼气流速(PEF)的肺功能指标。结果①3组患儿用药后2个时点的FEV1、PEF值均较激发值显著上升(P<0.05),但3组2个时点的FEV1、PEF值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沙丁胺醇组及硫酸镁+沙丁胺醇组2个时点的FEV1、PEF值占预计值的百分比高于硫酸镁组(P<0.05);③硫酸镁组和硫酸镁+沙丁胺醇组用药后20 min时点的FEV1及PEF值占预计值的百分比高于用药后10 min时点的百分比(P<0.05)。 结论硫酸镁雾化吸入能改善哮喘患儿吸入乙酰胆碱激发后的肺功能,但其效果不如单用沙丁胺醇;硫酸镁+沙丁胺醇联合应用不具有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10.
特异性免疫治疗(SIT)作为目前唯一可能根治变应性疾病的治疗方法,不仅可以减轻过敏症状,减少用药,还可阻止自然病程的进展,预防新变应原的产生.近年来舌下SIT因其良好的安全性、有效性和易操作性已在欧洲各国广泛开展.标准化的变应原制剂在国内外逐步应用,已取代非标准化制剂.然而无论是皮下注射还是舌下含服方法,其具体有效剂量、治疗方案、治疗疗程尚待规范统一.随着对其作用机制的不断深入研究,以及以重组变应原为主的新制剂的研发,SIT的应用范围将会进一步扩大,更好地用于变应性疾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