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3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2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 毫秒
1
1.
目的为制订鼻流量参考标准筛选测试材料、制订鼻流量成人参考标准。方法对64名18~40岁正常成人用NV(鼻流量检测仪)测试50个材料,筛选后得到18个测试材料,并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结果确定了测试材料,制订了鼻流量成人参考标准,完善了原有的鼻腔共鸣功能评估体系,同时探讨了性别、送气、聚集等因素对平均鼻流量值的影响。结论成人平均鼻流量值在性别上几乎无差异,声母前后聚集位置对成人平均鼻流量值的影响很小,多数音节的送气与否对成人平均鼻流量值有影响。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汕头港近岸海水中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Vp)的污染情况及其血清型分布、毒力基因及耐药性,对2012年1月—2014年3月汕头口岸各港区附近的92份沿海海水监测样品进行Vp分离和鉴定。结果显示,从92份海水中分离鉴定出Vp阳性有73份,检出率为79.3%;73株Vp特异性基因tlh全部呈阳性,而毒力基因tdh和trh均为阴性;共有4种Ο群血清型,Ο5群占41.1%(30/73),Ο2群占31.5%(23/73),Ο8群占24.7%(18/73),Ο10群占2.7%(2/73)。氨苄西林(AMP)的耐药率为82.2%(60/73),中介率是17.8%(13/73);对头孢唑啉(CZ)的中介率、敏感率分别为84.9%(62/73),15.1%(11/73);而对其余9种药物均敏感。提示沿海水产养殖业和海边活动作业等的Vp污染或者感染的风险逐年加重,有必要对沿海水产养殖过程海水中Vp进行长期监测和风险评估。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 ,我国耳聋发病有不断增长的趋势 ,其中药源性耳聋占有相当比例 ,特别是青少年药物致聋率约占全部聋哑儿童中的30 %~40 %之多。一些研究表明致聋的药物主要包括氨基糖甙类、水杨酸类、抗肿瘤类、酒精类。常见的有链霉素、双氢链霉素、新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万古霉素、紫霉素、托布霉素、巴龙霉素、多粘菌素B、奎宁、阿斯匹林等。药物致聋是可以预防的 ,复习文献并结合我们在实践中的体会 ,并做到以下几点 :(1)母亲在孕期 (特别是3个月内 )禁用一些损害胎儿内耳的药物 ,如链霉素等。(2)对有药物致耳聋家族史的人群 ,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鼻音功能异常的评估与矫治方法.方法 对1例鼻音功能异常的聋儿行腺样体摘除术和鼻音功能矫治,采用鼻流量指标进行鼻音测试,对术前与术后、矫治前与矫治后的鼻流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腺样体摘除术前与术后的鼻流量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鼻音功能矫治前后的鼻流量值差异也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①腺样体摘除术有效地治疗了聋儿鼻音功能低下;②软腭功能训练等方法有效地治疗了聋儿的鼻音功能亢进;③鼻流量参数在监控鼻音功能异常方面是有效的参数.  相似文献   
5.
6.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MSCT)诊断非结核分枝杆菌(NTM)肺病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我院2014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59例NTM肺病患者设NTM肺病组;另按1:1比例筛选同期收治的肺结核病患者59例设肺结核组,比较两组病灶分布及MSCT征象,并建立二元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分析MSCT征象对NTM肺病的诊断价值。结果 NTM肺病组中,病灶分布于Ⅱ区患者比重显著高于肺结核组(P0.05);且NTM肺病组中出现支气管扩张、支气管狭窄或闭塞、肺毁损征象患者比重显著高于肺结核组,而出现腺泡结节、实变征象患者比重则显著低于肺结核组(P0.05);经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支气管扩张、支气管中心狭窄、小叶中心性结节、肺损毁是NTM肺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将上述因子纳入预测模型后行ROC曲线分析,MSCT诊断NTM肺病的灵敏度为88.10%、特异度为83.10%。结论MSCT检查合并支气管扩张、支气管中心狭窄、小叶中心性结节、肺损毁等征象或提示NTM肺病,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前语言期听障儿童听觉言语康复的方法及重要性。方法与结果本文从六个方面阐述了前语言期听觉言语康复在听障儿童语言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交流需要是促进听障儿童语言发展的前提;"医教结合"是听障儿童语言发展的基础;家长与听障儿童的相互作用是听障儿童语言发展的基本要素;韵律因素是听障儿童语言发展中的首要特征;实时反馈是听障儿童语言发展的推动力;父母语言输入形式是影响听障儿童早期语言发展的重要因素。结论前语言期听觉言语康复在听障儿童语言发展中相当重要。健听儿童语言发展阶段的理论对听障儿童语言康复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可以作为听障儿童听觉言语康复实践的指南。具体方法可归纳为:①在语言学习中强调交流;②父母所用的语言应该超过听障儿童现有的水平;③应该鼓励并不断巩固听障儿童进行交流,使他们的语言得到更好地发展;④父母应该首先对听障儿童的交流做出回答,而不是着眼于语言结构,并应通过自然语言进程提供如模仿、扩充等新的语言信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