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小青龙汤对鸡卵清白蛋白(OVA)诱导的变应性鼻炎(AR)小鼠的治疗作用及对白细胞介素-33(IL-33)/IL-1受体样2(ST2)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72只雌性SPF级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氯雷他定组(2.05 mg·kg-1)、小青龙汤高、中、低剂量(20.02、10.01、5.005 g·kg-1)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小鼠腹腔注射OVA溶液造成基础致敏,而后OVA溶液滴鼻激发致敏造成AR模型。每日局部滴鼻前30 min给药1次,正常组和模型组按20 mL·kg-1给与磷酸盐缓冲液(PBS),共7 d。记录末次OVA溶液滴鼻后10 min内小鼠打喷嚏和挠鼻的次数。给药7 d后收集血液,取小鼠鼻骨并脱钙制作病理切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清OVA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OVA-sIgE)、白细胞介素-4(IL-3)、白细胞介素-5(IL-4)、白细胞介素-13(IL-13)含量;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鼻黏膜组织形态,糖原(PAS)染色观察鼻黏膜杯状细胞增生情况,吉姆萨(Giemsa)染色观察鼻黏膜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情况;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鼻黏膜IL-33、ST2、IL-1受体辅助蛋白(IL-1RAP)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打喷嚏,挠鼻次数显著升高(P<0.01),鼻黏膜水肿增厚,出现杯状细胞增生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血清中OVA-sIgE、IL-4、IL-5、IL-13水平显著升高(P<0.01),鼻黏膜组织IL-33、ST2、IL-1RAP蛋白表达均有明显升高(P<0.05,P<0.01)。给药后,与模型组比较,高剂量小青龙汤组小鼠打喷嚏,挠鼻次数降低(P<0.01),鼻黏膜病理情况改善,血清中OVA-sIgE、IL-4、IL-5、IL-13水平降低(P<0.01),鼻黏膜组织IL-33、ST2、IL-1RAP蛋白的表达均有明显下降(P<0.05,P<0.01)。结论 小青龙汤对于OVA致敏AR小鼠有治疗作用,其作用可能与其调节IL-33/ST2信号通路及2型T辅助细胞(Th2)炎症因子,从而减轻Th2型免疫反应,缓解鼻黏膜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2.
文章就变应性鼻支气管炎的中西医病机、补中益气汤治疗变应性鼻支气管炎的临床及机理研究作一概述,并从整体观和官窍相关理论以及现代中医名家临证经验等阐述了补中益气汤治疗变应性鼻支气管炎依据以及利用补中益气汤治未病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儿茶素(catechin)对过敏性哮喘小鼠炎症反应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BALB/c♀小鼠建立鸡卵清蛋白(OVA)致敏和激发的过敏性哮喘模型,给药组分别给予儿茶素(75、150、300 mg·kg-1)干预。记录外周血白细胞分类及计数;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学改变;ELISA法检测血清OVA特异性Ig E水平及肺组织TSLP、IL-5、IL-13的含量;Western blot检测肺组织NF-κB p65、IκB蛋白表达情况;免疫荧光检测NF-κB p65核转录情况。结果儿茶素可明显减少外周血白细胞总数,降低血清OVA特异性Ig E含量,减少肺组织中TSLP以及Th2型炎症因子IL-5、IL-13的含量,抑制NF-κB p65核转录。结论儿茶素可有效缓解OVA所致的过敏性哮喘小鼠的Th2型炎症反应,其作用可能是通过调控NF-κB通路,抑制TSLP表达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儿茶素(Catechin)对变应性鼻炎小鼠辅助性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8只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6组,即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儿茶素低、中、高剂量组(75,150,300 mg·kg~(-1))和氯雷他定组(2.05 mg·kg~(-1)),每组8只。采用卵清蛋白(OVA)致敏和激发构建变应性鼻炎小鼠模型。记录小鼠打喷嚏、挠鼻等鼻部症状积分;采用HE染色观察鼻黏膜组织病理改变;采用流式细胞微球芯片捕获技术(Cytometric Bead Array,CBA)检测肺组织匀浆液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调节正常T细胞表达和分泌的细胞因子(RANTES)的含量;采用q PCR法检测鼻黏膜中Th17、Treg特异性转录因子维甲酸相关孤儿受体γt(RORγt)、Forkhead家族转录因子3(Foxp3)m RNA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挠鼻、打喷嚏次数明显增加(P0.05),MCP-1、RANTES及RORγt m RNA表达量明显升高(P0.05),Foxp3 m RNA表达量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儿茶素高剂量组可显著减少挠鼻次数,降低RANTES表达量(P0.05);儿茶素各剂量组均可明显减少打喷嚏次数和降低MCP-1表达量(P0.05);儿茶素中、高剂量组可显著降低鼻黏膜RORγt m RNA表达水平(P0.05),提高Foxp3 m RNA表达水平(P0.05)。结论儿茶素可有效缓解变应性鼻炎小鼠鼻黏膜炎性症状,可能与恢复Th17/Treg平衡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从肝论治喉喑的思路。方法 从肝与喉的生理、病理的相关性进行分析,通过2例典型病案归纳总结。结果 临床上,“喉喑从肝论治”主要从肝火上炎证、气滞血瘀证、肝火犯肺证、肝郁脾虚证、肝胃不和证、肝肾阴虚证进行辨证论治,随证加减,获得良好疗效。结论 喉喑是耳鼻喉科常见病、多发病,历代医家多从肺、脾、肾论治。而临床上,纵观喉喑发病及症状特点,其与肝关系亦十分密切。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国内“嗅觉障碍”研究进行可视化分析及合理推测,尝试为学者提供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及预测未来热点方向。 方法 以“嗅觉障碍”为主题词,检索建库至2020年10月20日中国知网(CNKI)的学术论文并按纳入标准进行筛选,使用Citespace软件对该研究领域所筛选文献的作者、期刊/单位及主题词进行绘制图谱及可视化分析。 结果 整体来讲,“嗅觉障碍”研究的文献发表量呈快速上升趋势。出现频次排名靠前的作者为魏永祥、倪道凤、刘钢、杭伟、姚淋尹、韩德民及刘剑锋,“嗅觉障碍”研究发文排名第1~3例的期刊为:《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国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合作高产单位并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机构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等。主题词聚类分析呈现出7个聚类:慢性鼻-鼻窦炎、帕金森病、kallmann、鼻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超微结构和针刺。 结论 在“嗅觉障碍”领域,早期韩德民、李志春等国内作者对“嗅觉障碍”的研究较深长,而近年来魏永祥、倪道凤等国内作者对“嗅觉障碍”的检测方法、病因、发病机制等进行基础研究及归纳分类,是近年来嗅觉障碍研究的主力,但核心作者中心中介值均小于0.1,这表明关系较稀疏,需加强联络与合作,以期形成学术共同体提高整体影响力。根据聚类分析可知,国内作者目前对“嗅觉障碍”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嗅觉障碍与慢性鼻-鼻窦炎伴或不伴鼻息肉、帕金森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等原发病之间的联系,探索其生理病理及发病机制;不同类型嗅觉障碍的临床特点及流行病学调查;探索鼻内镜手术、针刺等不同治疗方法对嗅觉障碍的疗效。且从发文突现图可见,以上七大聚类研究范围可能将持续成为该领域重要的热点。其中慢性鼻-鼻窦炎伴或不伴鼻息肉方向是从古至今延续的热点,而COVID-19将成为未来5~10年的热点。另外,不排除COVID-19引起的嗅觉障碍与鼻腔炎症相关,且两者的相关性将会成为嗅觉障碍将来的研究热点与难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挖掘《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喉痹内服方剂的规律。方法:记录《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喉痹内服方剂,应用EXCEL 2010建立喉痹内服方剂数据库并进行频数分析,根据频数分析归纳核心药物,分别运用统计软件IBM SPSS Statistics 22的系统聚类进行聚类分析,以IBM SPSS Modeler 18.0的Apriori算法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并作出关联网络图。结果:关于治疗喉痹的内服方剂,共收集到533首方剂涉及381味中药,根据频数分析结果归纳出甘草、桔梗、玄参、升麻等45味核心药物,总结了6个核心药物聚类组合,得出29条药对关联规则。结论:《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喉痹内服方涉及药物广泛,药物相对集中,以清热、解表、补虚、化痰四类药物最为常用,同时发现药物配伍存在比较固定的规律。  相似文献   
8.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