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5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39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37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5篇
  2023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value of statistical parametric mapping 5 (SPM5) and its parameter settings in analysis of PET imaging for epilepsy patients. Methods Seventeen epilepsy patients and seventeen controls were scanned with PET. The datns were analyzed using PET and SPM5 with qualitative and semiquantitative analysis,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 percentage (numbers of agent distribution decreasing in focus to brain) for different parameters combinations, which were value adjustment to contral-p and voxels-k. Results There was decreasing of agent distribution at temporal lobe in epilepsy patients detecting with PET; the T/NT of focus to cerebellum was 1.07±0.24, the T/NT of normal tissue in opposite side to cerebellum was 1.27±0.18,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t=1.87, P<0.05). Dealing with SPM5, there was more significant decreasing of agent in regions 19, 21, 39 of temporal lobe, regions 7, 19, 31, 40, 47 of parietal lobe and occipital lobe in epilepsy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value of k, the percentage was (27±22)%, (29±24)%, (32±23)%, (35±27)%, (39±31)%respectively, there was not significant difference (F=0.59, P>0.05) ; for different value of p, the percentage was (42±30) %, (29±25) %, (26±21) % respectively, with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F=3.60, P<0.05); there was linear regression in value adjustment to contral-p and the percentage(b=-18.24, t=2.57, P<0.05). Conclusions Semiquantitative analysis by SPM5, the setting of value adjustment to contral-p would affect the results, the smaller of value adjustment to contral-p, the better of the result. SPM5 would be more objective and accurate to locate the focuses.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观察喉罩通气全凭静脉麻醉用于隆胸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ASAI~Ⅱ级女性隆胸手术患者40例,年龄23—42岁;体重45—67kg;随机分为气管内插管组(A组,n=20)与喉罩组(B组,n=20)两组,A组静脉注射芬太尼0.2mg、丙泊酚2.0—2.5mg/kg、阿曲库铵0.15mg/kg诱导,插入气管导管;B组静脉注射芬太尼0.1mg、丙泊酚2.0~2.5mg/kg诱导,插入普通型喉罩,两组均接麻醉机行IPPV模式控制呼吸,两组均以微量泵持续泵入丙泊酚6~9tLg/(kg·min),瑞芬太尼0.1—0.15μg/(kg·min)维持麻醉,A组间断静脉注射阿曲库铵,手术结束前10min停止用药,待受术者呼之能应,呼吸良好时拔除气管导管或喉罩。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气管内插管和喉罩置入时间及置人情况、监测病人麻醉前(11D)、插管(插喉罩)后即刻(T1)、分离胸部肌肉时(他)、植入假体时(T3)、喉罩和气管导管拔除后即刻(T4)时的MAP、HR及SpO:的变化、通气状态以及操作时及术后的相关不良反应。结果A组1次成功完成气管内插管率与B组1次成功置入喉罩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诱导时芬太尼用量显著多于B组(P〈0.05);A组气管内插管后即刻(T1)以及拔管后即刻(rr4)的MAP及HR较诱导前显著升高(P〈0.05),分离胸部肌肉时(T2)与植入假体时(T3)SBP、DBP、MAP和HR值均低于麻醉前,而B组T1、T2、T3时均较诱导前低(P〈0.05);T4与诱导前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A组插管时发生口腔粘膜出血及术后发生咽喉疼痛及呛咳的患者明显多于B组(P〈0.05)。结论与气管内插管全麻相比,喉罩通气全凭静脉麻醉施行隆胸手术,麻醉效果更满意、循环更稳定、并发症更少,术后恢复更舒适。  相似文献   
3.
多层CT门静脉造影在肝脏肿瘤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门静脉多层CT成像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资料完整的病例57例,其中肝硬化患者12例,原发肝脏肿瘤18例,转移性肝脏肿瘤21例,肝外肿瘤累及门静脉6例.术前行多层CT(MSCT)门静脉造影,行多种方法重建.同时将影像检查与术中结果进行对照,分析MSCTP的诊断价值.结果MSCTP可显示门静脉5~6级分支,门静脉的解剖分型显示清晰.肝硬化门静脉增粗,侧支循环开放情况显示清晰.肝内肿瘤对门静脉分支浸润表现为包绕、穿行、推移.肝外肿瘤对门静脉属支包裹或浸润6例.所得影像结果与外科术中所见具有较高的一致性.结论多层CT门静脉造影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对外科进行术前判断,术后评估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11)C]-蛋氨酸的制备及临床初步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Tracerlab FX—C生产[11C]-蛋氨酸([11C]-MET),并应用于临床的PET检查。方法:回旋加速器PETtrace使用14N[P,n]-11C核反应生成11CO2,采用气相反应法捕获PETtrace生产的[11C]-CO2,合成11CH3I与L—homocysteine thiolactone—HCl反应,合成[11C]-MET并由HPLC提纯,按法规要求进行相应的质量控制检查;以11C—CH4、11C—CH3I转化率为指标,研究物料、氢气流速对制备的影响:受检者静脉注射11C—MET注射740mBq(20mCi),平静休息10分钟后进行PET—CT扫描。结果:11C—MET核纯度≥99%,放化纯度≥95%。其他检查符合规定。不同性状的镍和碘及不同的氢气的流速对产率有显著差异;PET—CT图像清晰,分布正常,能很好地显示脑部及脊柱的恶性肿瘤。结论:Traeerlab Fx—C生产[11C]-MET合成过程方法稳定、操作简单、成本低廉,合适的物料和适当调整反应条件是提高产率的关键。[11C]-MET与[18F]-FDG联合应用可弥补单一[18F]-FDG—PET显像的不足,提高PET显像对部分肿瘤尤其脑部肿瘤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及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PET/CT及MSCT在肝脏原发性肝细胞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明确诊断的原发性肝癌18例,PET及MSCT检查后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采用目测和半定量分析(SUV)的方法。结果:12例未经治疗之前PET阳性率83.3%(10/12),6例治疗后随访病例PET阳性率33.3%(2/6),未经治疗的MSCT阳性率91.6%(11/12),6例治疗后CT阳性率83.3%(5/6)。PET总的阳性率66.7%(12/18);MSCT检查总的阳性率88.9%(16/18)。肝右叶8例,肝左叶4例,尾状叶1例,左右叶均累及6例;单发病灶15例,多发及弥漫性3例;放射性分布不均,边缘欠清且较模糊,SUV〉55例,SUV2.5~55例,SUV<2.52例,无放射性分布6例。结论:PET对肝脏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结合MSCT可以提高诊断的敏感性,新型特异性显像剂将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变应性鼻炎是由变应原激发,由LgE介导的鼻部疾病,近年来全球变应性疾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引起社会越来越多的重视,因此各种各样的辅助治疗方法被不断地研发。我院2004年7月—2007年8月用穴位贴敷加常规治疗变应性鼻炎,取得了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开发回旋加速器双束流技术生产放射性核素。方法:在回旋加速器备用靶位上安装新靶,同时安装配套的管路系统和电子元件,连接电子线路,采用双束流技术生产放射性核素并进行化学合成,产品活度经活度计测定。结果:采用双靶双束流技术可进行核素生产,一次生产量约为单靶一次生产量的2倍。结论:双束流技术显著提高了回旋加速器一次生产放射性核素的产量,满足了临床PET/CT检查对药物的需求。  相似文献   
8.
分子神经影像学及其在脑科学的研究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天然  赵春雷 《人民军医》2006,49(3):171-174
随着科技进步和医学影像学的发展,除经典影像学(classical imaging)外,功能影像学(functional imaging)及分子影像学(molecular imaging)在临床医学及分子生物学领域已有极大的应用和开发前景。经典影像显示的是分子改变的终效应,而分子影像学可显示疾病过程中的分子异常。分子影像学是多学科综合发展的结果,目的是进行分子水平或基因水平的诊断,为治疗提供科学依据。神经功能分子显像是人类脑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脑是最难认识和最为复杂的器官。在人类脑计划中,神经信息学是神经科学家和信息学家利用现代化信息工具,将脑的结构和功能研究结果联系起来,建立神经信息学数据库和有关神经系统所有数据系统,对不同层次脑的研究数据进行检索、比较、分析、整合、建模和仿真,绘制出脑功能、结构和神经网络图谱,达到“认识脑、保护脑和创造脑”的目标的科学。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全身麻醉在隆乳术中应用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 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隆乳求美者30例,入室后给予静脉注射芬太尼0.20μg/kg和丙泊酚2.0~2.5mg/kg麻醉诱导,经口腔插入喉罩至口咽部行间歇正压通气(IPPV)模式控制呼吸,维持气道压<20kPa;术中以微量泵每分钟持续泵入丙泊酚6.00~9.00μg/kg、瑞芬太尼0.10~0.15μg/kg维持麻醉效果;消毒铺巾后,采用肿胀麻醉技术行双侧乳房局部麻醉,在手术结束前10min停止静脉给药,待受术者清醒后拔出喉罩.结果 全部病例麻醉经过顺利,效果满意,血流动力学平稳,受术者对手术耐受性良好,术后清醒时间为10~25min,无不适感觉和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 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全身麻醉在隆乳术中的应用安全、易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比研究18F-FDG PET/CT脑显像与EEG对颞叶癫(癎)灶术前定位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临床诊断为颞叶癫(癎)的患者152例,其中男108例,女44例,年龄范围3~59岁.所有患者行18F-FDG PET/CT脑显像和长程和(或)视频EEG检查,其中29例无法准确定位者行颅内电极EEG检查.所有患者行手术治疗,手术切除组织行病理检查,以术后病理为“金标准”,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用x2检验对PET/CT脑显像及长程和(或)视频EEG的准确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52例患者PET/CT脑显像定位致(癎)灶的准确性为80.92% (123/152),长程和(或)视频EEG定位致(癎)灶准确性为43.42% (66/152),2种检查方法定位致(癎)灶的准确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2.72,P<0.01),29例术前无法准确定位的患者行颅内电极EEG定位致(癎)灶,其准确性为100%.结论 发作间期18F-FDG PET/CT脑显像定位癫(癎)灶价值优于长程和(或)视频EEG,与颅内电极EEG联合使用,可进一步提高对致(癎)灶定位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