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10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7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5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9篇
  1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是机体的起源细胞,是形成人体各种组织器官的始祖细胞。因其具有自我复制和多向分化的能力,可在特定条件下转变成为多种构成人体组织或器官的细胞。针刺联合MSCs移植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显示出潜在的应用前景。本文整理、总结了近10年来针刺联合MSCs移植疗法的实验研究文献,以治疗不同种类疾病为切入点,综述目前针刺联合MSCs移植疗法的基础实验研究进展。针刺联合MSCs移植的生物学机制可能与针刺能增加MSCs 的存活率、诱导MSCs定向分化有关。但是,针刺联合MSCs移植要作为一项常规技术应用于临床实践,其内在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阐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PET/CT及MSCT在肝脏原发性肝细胞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明确诊断的原发性肝癌18例,PET及MSCT检查后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采用目测和半定量分析(SUV)的方法。结果:12例未经治疗之前PET阳性率83.3%(10/12),6例治疗后随访病例PET阳性率33.3%(2/6),未经治疗的MSCT阳性率91.6%(11/12),6例治疗后CT阳性率83.3%(5/6)。PET总的阳性率66.7%(12/18);MSCT检查总的阳性率88.9%(16/18)。肝右叶8例,肝左叶4例,尾状叶1例,左右叶均累及6例;单发病灶15例,多发及弥漫性3例;放射性分布不均,边缘欠清且较模糊,SUV〉55例,SUV2.5~55例,SUV<2.52例,无放射性分布6例。结论:PET对肝脏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结合MSCT可以提高诊断的敏感性,新型特异性显像剂将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目的:基于超声定位技术,构建一种模拟真实战场环境下的股动脉火器贯穿伤标准化动物损伤模型。方法:选择体质量指数与人体相当的10只长白猪作为实验对象,采用定制弹道步枪和欧盟制式子弹作为致伤武器,使用自制超声引导定位架作为辅助血管定位装置。采用超声探头定位实验动物左侧股动脉血管位置,利用超声引导定位架和致伤架将实验动物的股动脉血管中心调整至子弹弹道轨迹线上射击致伤。计算自由出血20 s实验动物体外失血量,测量实验动物体表弹道入口、出口处直径和体内弹道深度,并通过解剖观察股动脉受损情况。采用SPSS 2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采用自制的超声引导定位架可以构建相对稳定的股动脉火器贯穿伤标准化动物损伤模型,成功率约90%(9/10);实验动物体表弹道入口平均直径为(7.20±1.03)mm,出口平均直径为(93.30±33.06)mm,两者相比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t=-8.16,P=0.000);实验动物体内弹道平均深度为(191.80±25.50)mm;致伤20 s后死亡实验动物和存活实验动物的平均失血量分别为(478.00±267.48)和(111.50±45.32)g,两者相比没有统计学差异(t= -2.75,P=0.070)。结论:采用自制的超声引导定位架构建的股动脉火器贯穿伤标准化动物损伤模型成功率高、重复性好,且实验动物伤情稳定,可以为新型止血材料和止血装置的研制提供可靠的模型依据。  相似文献   
4.
早期肝硬化定量诊断的CT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通过对肝硬化肝脏各叶及门静脉进行量化的研究 ,为临床影像早期诊断肝硬化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肝硬化代偿期组、失代偿期组作为疾病组 ,选择健康人作为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 ,利用人体常用解剖轴线作为肝脏测量的基准线。门静脉系统的测量采用文献报道的常用方法。结果 肝硬化时肝脏左叶冠状径 (L1)的变化最具临床意义 ,肝硬化代偿期时该值增大 ,肝硬化失代偿期时该值缩小 ;肝叶比例不仅存在于肝叶间同时也存在于肝叶内。门静脉管径的变化主要发生于肝硬化代偿期 ,通过建立门静脉的变化与肝脏变化的数学模型对早期肝硬化进行预测。结论 可以利用肝脏各叶的测量值及门静脉管径的变化预测和诊断早期肝硬化  相似文献   
5.
多层CT门静脉造影在肝脏肿瘤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门静脉多层CT成像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资料完整的病例57例,其中肝硬化患者12例,原发肝脏肿瘤18例,转移性肝脏肿瘤21例,肝外肿瘤累及门静脉6例.术前行多层CT(MSCT)门静脉造影,行多种方法重建.同时将影像检查与术中结果进行对照,分析MSCTP的诊断价值.结果MSCTP可显示门静脉5~6级分支,门静脉的解剖分型显示清晰.肝硬化门静脉增粗,侧支循环开放情况显示清晰.肝内肿瘤对门静脉分支浸润表现为包绕、穿行、推移.肝外肿瘤对门静脉属支包裹或浸润6例.所得影像结果与外科术中所见具有较高的一致性.结论多层CT门静脉造影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对外科进行术前判断,术后评估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近10年多模式影像融合设备PET-CT取得成功,随之的目标便是研制PET和MR的同机融合设备MR-PET.MR是多参数、多序列成像,不但具有良好的软组织解剖分辨率,同时也可以进行功能成像,但与PET相比,MR在定量观察分子示踪方面仍有限制,敏感性也不及PET,这就为MR-PET融合设备的研制提出了需求.实验阶段的小动物MR-PET的成功研制,证明这种设想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肝硬化的数量化诊断及其影像分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肝硬化进行量化研究,为临床影像诊断提供依据.选择正常人肝脏横断位CT图片作为对照组,选择肝硬化代偿期组、失代偿期组、肝癌组作为疾病组进行对比研究.利用人体常用解剖轴线作为肝脏测量的基准线.肝脏左叶冠状径(L1)的变化最具有临床意义,肝叶比例不仅存在于肝叶之间也存在于肝叶之内.肝脏各叶测量值对于早期肝硬化的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高低转移潜能肝癌细胞摄取FDG的特性,及其与葡萄糖转运蛋白表达的相关性。方法两株不同转移潜能的肝癌细胞与FDG行细胞结合实验,观察不同转移潜能细胞对FDG摄取能力的差异。两株细胞与FDG共同孵育60 min,洗脱后不同时间点测定细胞内示踪剂的吸收率和细胞外液内的流出率。Western blot法检测Glut1和Glut3的表达,并与细胞FDG摄取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高、低转移潜能肝癌细胞对FDG摄取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低不同转移潜能细胞流出率、吸收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出率和吸收率存在着明显的正相关关系(P0.05)。Glut1和Glut3在两株细胞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细胞FDG摄取率存在着不同的相关性。结论 FDG摄取率不能有效地区分肝癌的高低转移特性。肝癌细胞株FDG吸收率与流出率的特性是高低转移特性的具体体现。葡萄糖转运蛋白的表达与FDG摄取情况存在着不同的相关性,进一步验证了肝癌高低转移特性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对高低转移潜能肝癌细胞(MHCC97-H和MHCC97-L)侵袭能力和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 Transwell法检测hMSC对高低转移潜能肝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下室加入培养基和hMSC,上室加入高低转移潜能肝癌细胞悬液,共培养36 h,酶标仪吸光度(optical density,OD)值检测及细胞计数法观察侵袭能力的变化。CCK-8法检测hMSC对高低转移潜能肝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PCR检测共培养前后转移相关因子骨桥蛋白(OPN)、唾液酸蛋白(BSP)、α-V基因、增殖相关基因TGFβ1和PDCD4的表达差异。结果 (1)侵袭能力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镜下观察实验组高低转移潜能肝癌细胞迁移数量明显减少,OD值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HCC97-H与hMSC共培养后OPN、BSP表达明显下降(P0.05),而α-V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MHCC97-L与hMSC共培养后OPN、BSP、α-V表达均显著下降(P0.05)。(2)增殖能力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高低转移潜能肝癌细胞OD值明显增高(P0.05),实验组TGFβ1基因表达上调(P0.05),而PDCD4基因表达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MHCC97-L实验组PDCD4基因表达上调(P0.05)。结论 hMSC使高低转移潜能肝癌细胞的侵袭能力下调,增殖能力增强。  相似文献   
10.
18F-FLT体外监测结肠癌细胞早期放射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18F-脱氧胸腺嘧啶核苷(FLT)监测结肠癌细胞早期放射反应的作用.方法 应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检测并绘制SW480细胞受X线照射后生长曲线,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照射后肿瘤细胞增殖周期的重新分布.分别于体外细胞以及肿瘤内检测照射前、后细胞摄取18F-FLT的变化.将18F-FLT(0.05±0.01)MBq加入培养液孵育细胞,分别于30,60,90,120 min测定细胞摄取18F-FLT的放射性.经荷瘤裸鼠尾静脉注射18F-FLT(1.90±0.85)MBq(0.25 ml),60 min后处死动物,切除肿瘤与肌肉、肺、肝等,测定肿瘤与其他脏器摄取放射性比值变化.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X线照射后,SW480细胞增殖受到明显的抑制,呈剂量依赖性.细胞形态随照射剂量的不同发生不同的变化.照射后细胞周期发生重新分布.10 Gy组,S期细胞百分比24 h从33.23%降至15.19%,72 h后降至12.44%.20 Gy组,S期细胞百分比24 h后从33.23%降至9.24%,72 h后降至5.43%.体外摄取实验发现,注射后60 min,SW480细胞摄取18F-FLT百分比为(5.21±1.60)%,10 Gy照射24 h后下降至(4.27±0.48)%,72 h降至(3.39±0.59)%.20 Gy组:照射后24 h,SW480摄取的放射性百分比下降至(3.41±0.58)%,72 h后降至(1.63±0.49)%.两照射组在72 h内分别下降了34.94%,69.72%(24 h∶F=8.253,P=0.009;72 h∶F=36.715,P<0.001).单位质量肿瘤组织摄取的18F-FLT随照射剂量的增加而逐渐降低(10Gy组:F=12.388,P=0.007;20 Gy组:F=16.744,P=0.004).结论 18F-FLT在结肠癌细胞内的摄取可以快速反映照射治疗后的细胞变化,18F-FLT可能用于检测结肠癌放射治疗早期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