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11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1篇
眼科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本文基于临床经验和循证医学证据制定的鼻炎(萎缩性鼻炎除外)分类和诊疗的专家共识,其中在治疗方面重点关注了鼻腔局部用药的临床应用,旨在进一步规范鼻炎尤其是慢性鼻炎的诊疗,明确鼻腔局部用药如鼻用糖皮质激素、鼻用抗组胺药和鼻腔盐水盥洗等在鼻炎治疗中的临床地位及注意事项,以便指导临床医师进行合理用药,提高鼻炎的疗效和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上颌窦自然开口黏膜在各个方向上超微结构与纤毛分布的异同.方法 ①对1例上颌窦自然开口窦内侧黏膜进行取材,直径为1 cm;②按扫描电镜标本制样程序制样;③使用扫描电镜仪对经制样处理后黏膜的上、下、前和后缘检查.结果 ①在上颌窦自然开口窦内侧的上、下、前、后缘黏膜,扫描电镜下均可见到密集的纤毛细胞,各个方向上各自纤毛的摆动方向一致,但各个方向相互间纤毛的摆动方向不一致;②上颌窦自然开口黏膜的微绒毛细胞数量在四个方向上由多到少的排列顺序:前、上、下、后缘;分泌细胞细胞数量在四个方向上由多到少的排列顺序:上、前、下、后缘.结论 上颌窦自然开口周围纤毛分布密集,但在不同方向上纤毛摆动方向和超微结构不同,提示上颌窦自然开口在各个方向上可能存在着功能差异.  相似文献   
3.
尽管有关上颌窦自然开口的研究已经有100多年历史[1],鼻内镜鼻窦手术中上颌窦自然开口的开放与扩大仍然只是一个笼统的概念,尚未形成一个统一的操作规范.在前期研究中,我们发现自然开口被全面扩大开放的上颌窦,术后黏液纤毛输送系统多数并没有沿着正常的生理途径进行传输[2].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70°鼻内镜下上颌窦真菌球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对40例经0°鼻内镜手术(A组)和40例经70°鼻内镜手术(B组)的患者于术后1年时应用电子鼻咽喉镜分别检查两种手术后上颌窦真菌球存在情况,对比两组间的疗效差异.结果 所有80例术后1年上颌窦开放口均开放良好.A、B二组病例中,上颌窦内有真菌团块存在者分别为9例和1例,B组疗效优于A组(χ2=7.31,P<0.01).结论 70°鼻内镜下经中鼻道入路进行上颌窦真菌球手术治疗是一种安全、可靠和有效的治疗方法,比0°手术治疗为优.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70°鼻内镜下上颌窦真菌球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对40例经0°鼻内镜手术(A组)和40例经70°鼻内镜手术(B组)的患者于术后1年时应用电子鼻咽喉镜分别检查两种手术后上颌窦真菌球存在情况,对比两组间的疗效差异.结果 所有80例术后1年上颌窦开放口均开放良好.A、B二组病例中,上颌窦内有真菌团块存在者分别为9例和1例,B组疗效优于A组(χ2=7.31,P<0.01).结论 70°鼻内镜下经中鼻道入路进行上颌窦真菌球手术治疗是一种安全、可靠和有效的治疗方法,比0°手术治疗为优.  相似文献   
6.
变应性鼻炎(AR)是一种变应原致敏和激发引起的、有神经介质参与的特异性IgE介导的、Th2类型鼻黏膜慢性炎症。AR的外科手术作为二线治疗手段,能够有效改善顽固性鼻塞和鼻黏膜高分泌及高敏感性反应,临床上推荐酌情使用。但目前AR的外科手术还存在一些争议性问题,诸如适应证的选择、并发症规避及疗效评价等。有鉴于此,中国鼻病研究协作组召集国内中青年鼻科专家,基于临床经验和循证医学证据制订了AR的外科手术治疗专家共识。本共识从AR手术治疗历史、相关解剖与生理病理学原理等角度出发,系统总结了AR手术治疗中的相关机制、手术方式与适应证选择,以及并发症处理与注意事项等,旨在指导并规范临床医师开展AR外科手术治疗,以期进一步拓展AR的治疗方式并提高相应的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性听力损害的听力学表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糖尿病发病率已由1980年的0.67%上升到1997年的3.2%,现今我国的糖尿病患者约为4000万人,已成为危害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它将是新世纪的流行病之一。同时。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亦逐年增多,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足等已经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和深入研究,糖尿病患者的听力损害亦已引起了临床医师和听力学家的重视,对其已有百  相似文献   
8.
本文系中国鼻病研究协作组召集国内青年鼻科专家,基于临床经验和循证医学证据制订的鼻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专家共识。本共识从鼻用糖皮质激素的作用原理、药理特点和临床应用等方面系统总结了鼻用糖皮质激素在治疗变应性鼻炎中的作用、临床应用要旨和注意事项,旨在进一步规范变应性鼻炎的诊疗,指导医师进行合理的用药,以提高变应性鼻炎的治疗疗效和患者的就医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鼻部炎症性疾病临床主要包括变应性鼻炎(AR)、非变应性鼻炎(NAR)和慢性鼻窦炎(CRS),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涉及遗传学、免疫调节、炎症介质、环境因素、微生物群状态等多方面,传统药物治疗后部分患者症状仍无法缓解或出现不必要的副作用,且容易反复发作或呈慢性持续状态,因其发病多与免疫失衡相关,免疫调节是一个有效的治疗方案。近年来,免疫调节剂的品种和应用越来越广泛,主要包括化学合成制剂、生物制剂、人和动物免疫系统的产物、中药及其制剂等。但免疫调节剂治疗鼻部炎症疾病缺乏高水平的循证医学证据,使用尚不规范,因此,我们特组织该领域有经验的中青年鼻科专家,基于临床经验和循证医学证据制定了免疫调节剂治疗鼻部炎症性疾病专家共识,本共识从鼻部炎症性疾病发病机制角度出发,系统总结了鼻炎及CRS常用免疫调节剂的免疫作用机制、临床研究证据、适应证、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等,以供临床医生在选择和应用免疫调节剂时参考。  相似文献   
10.
鼻用减充血剂可以快速缓解鼻塞,但长期过量使用可导致药物性鼻炎。目前临床上对鼻用减充血剂的使用和药物性鼻炎的治疗还存在很多误区。鉴于此,中国鼻病研究协作组召集国内中青年鼻科专家,基于临床经验和循证医学证据制订了鼻用减充血剂的临床应用暨药物性鼻炎的诊治专家共识。本共识系统总结了临床应用鼻用减充血剂治疗鼻塞的注意事项及药物性鼻炎的治疗原则,旨在指导并规范临床应用鼻用减充血剂,并正确有效地治疗药物性鼻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