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17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舌下脱敏治疗对螨虫致敏过敏性鼻炎患儿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14年3月至2019年9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门诊490例螨虫致敏过敏性鼻炎患儿,并依据患儿的临床情况,将其分成低龄儿童组、脱敏治疗时长组、个体化剂量调整组及多重过敏疗效评估组,记录患儿在首诊、治疗12个月、24个月及36个月时的鼻部总症状评分(TNSS)、视觉模拟量表评分(VAS)及总用药评分(TMS),并计算症状药物联合评分(CSMS)。结果共有374例(76.32%)患儿完成了本次研究。其中低龄儿童用药组中,≤3岁组与>3岁组在用药12个月后的CSMS(2.20±1.61、2.50±1.78)、TNSS(2.80±2.32、3.60±2.71)及VAS(3.50±1.16、3.90±1.43)显著低于首诊时的评分CSMS[(4.50±1.44、5.30±1.32)、TNSS(6.20±1.89、7.50±2.19)、VAS(5.40±2.33、5.90±1.61)];此外,在脱敏治疗不同时间组中,完成36个月脱敏治疗患儿,仅在3年组中,评分分别为TNSS(0.90±0.97)、VAS(1.30±1.19)和CSMS(1.70±1.28),完成24个月脱敏疗程患儿在2年组和3年组的评分分别为TNSS(2.10±0.95、2.00±0.97)、VAS(3.00±1.56、3.10±1.68)、CSMS(3.10±1.15、2.90±1.19),完成12个月脱敏治疗患者在1年组、2年组和3年组中评分为TNSS(3.20±1.27、3.10±1.41、3.20±1.41)、VAS(4.50±2.11、4.70±2.19、4.50±2.17)和CSMS(4.20±1.39、3.70±1.32、4.10±1.39);脱敏治疗疗效不佳患儿在进行个体化增量后6个月(即治疗后12个月)达到与对照组相近的评分,即4号4滴组、4号5滴组和对照组的评分CSMS(2.90±1.56、2.90±1.88、2.40±1.69)、TNSS(4.70±2.98、3.90±2.77、3.80±2.45)和VAS(4.20±1.29、4.50±1.62、4.20±1.14);多重过敏患者脱敏2年后最终达到与单一过敏患者相近的疗效,单一过敏组、合并1~2种过敏原和合并3种以上过敏原组评分分别为CSMS(2.30±0.50、2.10±1.01、1.90±1.01)、TNSS(3.50±2.62、3.70±2.62、3.20±2.82)和VAS(4.50±1.00、4.10±1.57、3.80±1.54)。结论脱敏治疗在低龄儿童用药、多重过敏等方面均可发挥疗效,部分患儿在剂量调整后获得更好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鼻腔鼻窦青少年骨化纤维瘤的临床特点,并探讨治疗方法。 方法 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12月治疗的6例鼻腔鼻窦青少年骨化纤维瘤,男4例、女2例,年龄2个月~12岁6个月,中位年龄6岁2个月。肿瘤发生于上颌窦1例,筛窦3例,蝶窦1例,额窦1例。患儿入院后均行手术治疗,1例患儿肿物累及视神经,为保留患儿视力行鼻内镜下肿物部分切除术,术后半年发现肿物累及视神经并广泛累及颅底,行第2次鼻内镜下肿物部分切除术,术后半年因肿物复发且累及范围广泛,在第3次手术时行右侧鼻侧切开联合鼻内镜下鼻-鼻窦骨化纤维瘤部分切除术。其余患儿均行鼻内镜下肿物切除术。除1例年龄为2个月的患儿未行导航CT检查外,患儿术中均采用美敦力FUSION ENT Image Guidance System电磁导航技术对肿物边缘予以定位。另有1例患儿因肿物位于蝶窦且有明确的滋养血管,鼻内镜术前1 d予以介入血管造影及栓塞术。患儿术后均定期随访,包括鼻内镜检查及鼻窦CT检查,了解患儿术区情况、症状是否缓解及有无并发症出现。 结果 6例患儿病理分型为砂砾样5例,小梁状1例。患儿均未失访,平均随访时间2.2年。其中1例复发,予以肿物部分切除,术后带瘤生存。其余患儿随访期内均未发现肿物复发且无并发症出现,患儿的原发症状均得到有效缓解。 结论 鼻腔鼻窦青少年骨化纤维瘤具有侵袭性生长和术后易复发的临床特点,手术是惟一有效的治疗方法。影像导航下鼻内镜手术是适合儿童的术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变应性鼻炎儿童鼻呼出气一氧化氮浓度测定的方法及临床意义。 方法 选择2013年9月至2014年8月无鼻部不适症状的健康儿童受试者50例(100侧鼻腔)设为对照组,将周期收治的有鼻塞、喷嚏、流涕和头痛等鼻部不适症状,经鼻腔检查及过敏原检查确诊为变应性鼻炎的58例患儿(116侧鼻腔)设为变应性鼻炎组。使用Sunvou呼出气NO测定系统,采用鼻被动呼气+静音技术检测,分别测定对照组及变应性鼻炎组儿童鼻呼出气NO含量。 结果 对照组儿童鼻呼出气NO浓度为(266±84)ppb,变应性鼻炎组鼻呼出气NO浓度为(426±151)ppb,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组不同性别儿童鼻呼出气NO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鼻呼出气NO浓度可受到受试者年龄、配合程度等多因素影响,正常值范围波动较大。但采用鼻被动呼气+静音的技术检测,操作简便、安全无创、无侵袭性,可迅速对鼻部过敏情况做出初步判断,对诊断变应性鼻炎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内镜经鼻浴缸塞技术在儿童脑脊液鼻漏修补术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2019年9月北京儿童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16例脑脊液鼻漏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0例,女6例,年龄5~123月龄,中位年龄57.5月龄。患儿常规进行鼻窦薄层CT及MRI检查,并进行了全身麻醉下经鼻内镜浴缸塞技术脑脊液鼻漏修补术。术后定期随访,对手术效果及并发症进行评估。对所有患儿的人口学特点、症状、体征、颅底漏口位置及面积、治疗及预后情况等进行归纳总结。结果16例患儿中,外伤性脑脊液鼻漏7例,先天性脑脊液鼻漏9例。单纯性脑脊液鼻漏2例,合并基底型脑膜脑膨出14例。颅底漏口分别为左侧筛板6例,右侧筛板4例,左侧筛顶2例,右侧筛顶1例,左侧额窦后壁2例,右侧蝶窦顶壁1例。漏口最大直径1~4 mm 4例,5~10 mm 7例,11~20 mm 5例。其中15例手术获得一次性成功,仅1例额窦后壁外伤性脑脊液漏内镜手术修补失败,改由神经外科行开颅修补术。术后随访24~6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32.5个月,均未复发或出现并发症。结论内镜经鼻浴缸塞技术法儿童脑脊液鼻漏修补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慢性鼻窦炎(CRS)合并腺样体肥大患儿腺样体表面及鼻腔内细菌谱,比较腺样体手术对CRS的临床疗效及相关因素分析。方法 收集2017年10月—2019年10月就诊于北京儿童医院耳鼻咽喉科的30例CRS合并腺样体肥大患儿的相关临床资料,其中男22例,女8例。所有患儿均行腺样体和/或扁桃体切除术,术中采集腺样体表面及鼻腔分泌物,采用16S rRNA方法对细菌谱进行分析。并分别于术后3、6、12个月对患儿进行随访,通过术前和术后上呼吸道感染频次、各项鼻部主观评分变化,分析腺样体手术对患儿CRS症状改善的有效性,探讨腺样体切除术对CRS患儿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30例患儿腺样体和鼻腔内细菌检出率为100%。患儿鼻腔表面的主要细菌为卡拉莫氏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腺样体表面主要细菌为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具核酸杆菌、卡拉莫氏菌。腺样体切除术3个月后所有患儿鼻部主观症状除喷嚏外,评分均明显降低(P<0.01),随访至12个月,上呼吸道感染次数明显减少(P<0.01)。术后12个月CRS完全控制率63.3%(19/30),部分控制36.7%(11/30)。结论 腺样体切除术可以明显改善CRS患儿的临床症状,是治疗儿童CRS的有效治疗手段。由于样本量有限,相关数据显示环境因素、细菌谱等CRS致病因素对腺样体术后的患儿预后均没有明确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聚类分析探讨病程2周内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患儿证候的分布规律。方法 选择2021年7月—2022年7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门诊就诊的270例AR患儿临床资料,采用回顾性分析,采集中医症状、体征、舌象和脉象的四诊信息,建立数据库,用聚类分析探讨AR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结果 270例AR患儿最常出现的临床症状及体征依次为鼻塞、清涕、鼻痒、喷嚏、便干、咳嗽、手心热、口臭、纳欠佳、面黄、纳多、咽红、便臭秽、眠欠安、急躁。根据聚类分析统计,聚Ⅱ类可以归纳为2个证型:肺胃蕴热证、肺脾两虚证;聚Ⅴ类可以归纳为5个证型:肺胃蕴热证、肺脾两虚证、风热犯肺证、风痰恋肺证、肺气虚寒证。结论 病程2周内AR患儿证型主要为肺胃蕴热证、肺脾两虚证,并且肺胃蕴热所占比重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获得性囊性纤维化跨膜传导调节因子(cystic fibrosis transmembrane conductance regulator,CFTR)功能障碍及炎性细胞因子在儿童鼻-鼻窦炎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纳入2021年1—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因急慢性鼻-鼻窦炎行鼻内镜手术治疗31例患儿,其中慢性鼻窦炎(chronic rhinosinusitis,CRS)患儿17例(CRS组),急性细菌性鼻窦炎(acute bacterial rhinosinusitis,ABRS)患儿14例(ABRS组)。收集所有患儿的全血、鼻黏膜及鼻息肉样本,应用全外显子二代测序技术检测全血样本中CFTR基因的表达情况,q RT-PCR检测息肉和黏膜组织中CFTR mRNA的表达水平,微量样本多重蛋白定量技术(cytometric bead array,CBA)检测息肉和黏膜组织中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结果 根据CFTR基因检测结果,所有入组患儿均排除囊性纤维化。ABRS组鼻黏膜组织CFTR 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CRS组,而CRS组鼻息肉组织CFTR mRNA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婴幼儿先天性基底型脑膜脑膨出的诊断及鼻内镜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9月北京儿童医院6例婴幼儿先天性基底型脑膜脑膨出的病例资料。术前常规进行鼻窦CT及MRI检查。全部病例经鼻内镜下脑膜脑膨出切除术及颅底重建术。术后随访其手术疗效。结果 6例病例包括经筛型5例、蝶咽型1例。手术均获得一次性成功。1例术后并发化脓性脑膜炎,其余无并发症出现。术后随访3~29个月,无复发。结论 对于持续性鼻腔堵塞伴有鼻腔或鼻咽部新生物的婴幼儿,应考虑到先天性基底型脑膜脑膨出之可能性。鼻窦冠状位CT和矢状位MRI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鼻内镜下膨出物切除术及颅底重建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后鼻孔闭锁术中黏膜瓣制作联合全降解鼻窦药物支架治疗儿童先天性后鼻孔闭锁的的远期临床疗效、安全性、以及对患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2018年1月—2021年2月诊治的28例确诊为先天性后鼻孔闭锁的患儿。所有患儿均采用鼻内镜下黏膜瓣技术结合全降解鼻窦药物支架系统,支架系统的指示线固定于外鼻至自行脱落。术后定期随访。记录指示线脱落时间,支架完全吸收时间,鼻塞改善情况,电子鼻咽镜了解术后鼻腔结构有无发育异常、后鼻孔成形情况、再狭窄率及并发症情况,并根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7岁以下儿童生长标准》WS/T423—2022评估患儿生长发育的情况。结果 所有患儿出院后1周电话问诊,鼻塞症状均已消失。支架系统的指示线脱落时间为(30.55±4.75)d。所有患儿均完成随访2~5年,随访1年内时,所有患儿均未发现与支架置入相关的并发症报道;术后随访1年以上,所有患儿复查内镜示后鼻孔成型效果稳定,未显示再狭窄。除3例综合征患儿身高、体重较同龄患儿较差,其余患儿术后2年生长发育曲线、身高体重均在正常同龄儿区间内,未发现鼻腔局部应用激素对患儿生长发育产生影响。结论 黏膜瓣的制作、骨性后鼻孔的扩大是儿童后鼻孔闭锁手术远期疗效保障的关键,术后全降解鼻窦药物支架的应用是避免短期局部并发症的关键,设置支架系统指示线是安全的辅助方式,临床观察未发现支架系统在鼻腔局部持续释放的小剂量激素对患儿生长发育产生远期影响。  相似文献   
10.
儿童肺系过敏性疾病涉及多个学科,发病率逐年增高,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症状虽可控制,但易反复,难以根治。中西医在防治儿童肺系过敏性疾病方面各具优势,西医以抗过敏、控制气道炎症为主,中医则强调运用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对患儿进行全身调治,中西医结合能够优势互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探索构建针对儿童的中西医结合、多学科协作防治气道过敏性疾病管理模式,使中西医融合治疗更为系统规范,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