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耳鼻咽喉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4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食品卫生监督员培训是培养人才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径,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部分食品监督员对培训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重文凭、轻水平,重学历、轻培训,被动接受考核的思想仍然存在,缺乏求知上进,自觉提高自身素质的积极性;二是缺乏配套的政策、措施和激励机制,没有长远的规划、目标和具体的组织实施步骤,因而成效不明显。为此,提高食品卫生监督员素质,搞好监督员培训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10岁,以右颈部肿物进行性增大1年于2006年7月20日入院。体查:一般情况好,心肺无异常。右侧颈部胸锁乳突肌外及颈动脉三角区隆起,可触及一6cm×2cm×15cm大小肿物,边界清,质地中等,表面血管怒张,穿刺未抽出液体。右侧咽后壁饱满,舌腭弓受压前移,颈部CT平扫,右侧颈动脉鞘区可见5.6cm×1.5cm×16cm大小的脂肪样低密度影,CT值一100Hu,周围软组织受压,咽腔受压变形(图1),诊断为右咽旁隙脂肪瘤。[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4.
作为一种自然标记物,稳定同位素是物质来源解析的重要工具之一。与传统研究方法相比,稳定同位素技术方法安全、准确并且相对简单。其应用领域不断拓展,在滥用药物的来源解析中已发挥出了独特优势。本文简要介绍了稳定同位素技术的理论基础,着重阐述了该项技术在植源性毒品、传统合成毒品和新精神活性物质等的来源解析中的应用,并对稳定同位素在滥用药物来源解析中的应用前景做了简要展望。  相似文献   
5.
慢性铝中毒对大鼠海马CA3区ChAT阳性神经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慢性铝中毒大鼠海马CA3区胆碱乙酰转移酶(Choline Acetytransferase,ChAT)变化的角度,探讨铝的神经毒性作用机制。方法:40只4~5月龄SD大鼠,随机分为铝中毒组和正常对照组,采用尼氏染色及ChAT免疫组化染色,计数阳性细胞,用细胞形态学计量方法测量ChAT阳性产物的平均光密度。结果:铝中毒组大鼠海马CA3区ChAT阳性神经元减少,合成的乙酰胆碱(Acetychdine,Ach)也减少。结论:铝可对大鼠海马CA3区ChAT阳性神经元产生神经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6.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9月~2013年9月期间应用经颅多普勒(TCD)诊断的48例普通型偏头痛(CM)患者与48例紧张性头痛(TH)患者的临床资料,把大脑中动脉最高平均流速(MFV-MCV)作为分析的指标。结果 CM组和TH组的异常率分别为62.5%和61.5%。两组异常率相比,差异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M组MFV-MCV主要表现为高流速型,TH组MFV-MCV主要表现为低流速型,两组相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原发性头痛患者,脑血流动力学的变化不同,经颅多普勒可以作为一种鉴别普通型头痛和紧张性头痛的有效诊断工具,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四肢平滑肌肉瘤术中放疗在日本、欧美等已开展。对这类恶性肿瘤.以往常规采用手术或术后放疗化疗,但疗效不够满意,尤其截肢或关节离断造成功能上、心理上损伤。为了保留患者肢体,提高生存质量.于1994年6月.我院在国内开展第1例四肢平滑肌肉瘤术中放疗、热疗.现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男.32岁,因右膝关节持续疼痛6个月.收住我院骨科.初诊断为右膝关节慢性滑膜炎,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左膝关节切开.见关节内血性科液,滑膜充血水肿.股骨外盟及踝间凹被淘芽穿破并有软组织侵犯.行病灶清除术,病灶病理切片诊断为平滑肌肉瘤、给予大…  相似文献   
8.
通过给沙鼠食入高脂饲料建立沙鼠高脂血症模型,同时观察肝脏和心肌中各种酯酶的活性变化,进而对中药鸦胆子油乳剂的降脂作用及降脂机制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在高脂组,肝脏组织总脂解酶活性(LA)降低;心肌和肝脏的脂蛋白脂肪酶(LPL)活性均明显降低,而肝甘油三酯脂肪酶(HTGL)活性无明显改变。给高脂血症沙鼠食入鸦胆子油乳剂(BJO)后,肝脏及心肌中的LA活性和HTGL活性无明显改变,但LPL活性增高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对2000年9月至2005年4月行鼻内镜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26例患者术前均行鼻内镜检查,鼻腔鼻窦CT检查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为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于局麻鼻内镜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术:切割吸引器切除瘤体,开放病变鼻窦,清除窦内瘤体及分泌物,肿瘤基底部及可疑病变处辅以射频治疗,病变部分累及上颌窦者联合下鼻道开窗术,广泛累及上颌窦者联合柯-陆式手术。术后随访1—3年。结果26例患者复发2例,治愈率92.2%。结论根据症状、体征、组织病理学检查可确诊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CT检查可确定肿瘤范围帮助选择术式;辅以射频处理术野的鼻内镜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术有利于彻底切除肿瘤,广泛累及上颌窦者联合柯-陆式手术均可达到彻底切除肿瘤的目的,可作为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