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40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急性会厌炎是以会厌及杓会厌皱襞为主要病变部位的急性炎症,其病情发展常难以预测,可突发喉梗阻甚至会窒息死亡.因此对该病充分认识与恰当处理可减轻病人痛苦,缩短住院日,降低死亡率.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我科自1988年10月至1996年10月收治的100例成人急性会厌炎病例.特别讨论重症急性会厌炎的发生、发展及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北京地区变应性鼻炎患病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北京地区2 216名居民,通过问卷调查、体检及皮肤点刺试验对调查对象进行变应性鼻炎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调查对象变应性鼻炎的患病率为25.72%,男女性患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病率以21~30年龄段最高,各年龄组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居住环境污染(OR=2.437)、父母有变应性鼻炎史(OR=8.546)、有花粉过敏史(OR=3.752)、有哮喘病史(OR=1.873)、职业接触粉尘(OR=3.182)是变应性鼻炎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青壮年是变应性鼻炎发病的主要人群,40岁以下的青年人发病率较高,且随年龄增长发病率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普米克令舒)鼻内雾化用药对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术后迁延性鼻-鼻窦炎的治疗效果,为鼻内镜术后迁延性鼻-鼻窦炎处理提供依据.方法对362例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术后常规鼻内镜下术腔护理后仍存在迁延性鼻-鼻窦炎的16例患者,行糖皮质激素普米克令舒连续鼻内雾化16 d,结合鼻-鼻窦冲洗和抗生素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16例迁延性鼻-鼻窦炎术前均为Ⅱ或Ⅲ型慢性鼻窦炎,并伴有变应性鼻炎,术后鼻内镜下术腔护理超过3个月,经普米克令舒鼻内雾化结合其他治疗后,鼻塞、头痛、流脓涕症状消失,变应性鼻炎症状得到控制,鼻腔、鼻窦黏膜水肿渐消退,术腔上皮化,各窦口引流通畅,随访无复发.结论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术后的鼻内镜随访、术腔护理及糖皮质激素雷诺考特鼻内应用,对绝大多数患者有效.普米克令舒鼻内雾化结合其他治疗能治愈少数迁延性鼻-鼻窦炎.  相似文献   
4.
采用内淋巴囊乳突分流术治疗10例Meniere病患者,随访3~5年,术后眩晕控制满意,其中眩晕疗效值为0者3例,1~40者7例;多数患者(7/10)耳鸣减轻或消失,仅1例术后听力下降。该手术安全、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对药物治疗无效,患耳尚有听力的Meniere病患者可首选内淋巴囊乳突分流术。  相似文献   
5.
张再兴  王全桂  肖水芳  郭敏  秦永 《新医学》2007,38(4):238-239
目的 总结鼻腔鼻窦黏膜恶性黑色素瘤(sinonasal mucosal malignant melanoma,SMMM)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7例SMMM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数理分析。结果与结论:SMMM的病灶主要来源于下鼻甲黏膜和嗅区黏膜。主要表现为单侧鼻出血和单侧鼻塞,2例有颈部肿块。鼻腔检查均可见暗灰色或黑褐色肿物。CT检查均见鼻腔内填充软组织密度影。7例活组织检查标本均可见肿瘤表面呈现黑褐色或灰白色,显微镜检查示细胞呈多形性,瘤细胞增大,染色质浓厚,胞浆内可见有黑色素颗粒沉着;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结果为单纯抗特异性黑色素瘤抗体(+)6例,单纯树突细胞(+)6例.以上2项均(+)5例。7例均予手术治疗,术后3例予放射治疗,4例予化学治疗,其中2例再配合免疫调节治疗。随访6年,6例可随访,1例失访,可随访的6例中,术后2年内死亡2例,术后3—5年内死亡2例,2例仍生存,其中1例出现眶内转移,1例局部复发。由此可见,对SMMM暂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其预后极差,应加强对该病的认识,早期诊治,以期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6.
2008年9月21~24日,第112届美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协会年会(the 112th Annual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OtolaryngologyHead and Neck Surgery Foundation,AAO—HNSF Annua lMeeting)在美国风之城芝加哥McCormick Place会议中心召开。大会由KaneNM教授致开幕词,由本届主席DennenyⅢJC主持。开幕式中总结了美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协会2008年的工作情况,表彰了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和在协会中有杰出工作表现的服务人员并颁发了荣誉奖章,  相似文献   
7.
全喉切除术后感染与局部肿瘤复发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探讨术后感染与肿瘤复发的关系。按术后有无伤口感染将喉癌行全喉切除术的95例分为感染组(20例)和非感染组(75例),探讨术后伤口感染与一年内肿瘤局部复发的关系。结果:①感染组的复发率明显高于非感染组(P〈0.001)。②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的复发率高于革兰氏阳性球菌感染组(P〈0.05)。提示:喉癌全喉切除术后伤口感染与肿瘤近期局部复发有一定关系。术后伤口感染,特别是革兰氏阴性杆菌的感染可视为预后较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嗅神经母细胞瘤临床资料,探讨临床特点及合理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8月~2016年6月间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12例嗅神经母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分析其临床特征、治疗方式及其预后。男女各6例,年龄30~62岁,中位年龄53.0岁。Kadish分期A、B期各1例,C期10例。治疗方式:手术及放化疗5例,单纯手术治疗7例。结果随访1~12年,中位随访时间3.5年,1年生存率75.0%(9/12),3年生存率63.6%(7/11)。随访期间死亡6例,Kadish分期均为C期。结论成人嗅神经母细胞瘤多以头痛、鼻堵及涕中带血为首发症状;Kadish临床分期与预后有关。颈淋巴结转移是最常见的转移途径,对于嗅神经母细胞瘤应重视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总结鼻腔胸膜外孤立性纤维瘤(EPSFT)的临床表现,影像学征象,病理特征,治疗及预后,以提高对鼻腔EPSFT的诊治水平。方法:报告2例EPSFT患者的住院病例资料,分析其临床症状,影像特征,血常规生化指标,治疗方法,光镜病理,免疫组织化学特点和随访结果。结果:①鼻腔EPSFT以鼻塞、鼻出血为主要临床症状。②鼻腔EPSFT的放射影像学表现与鼻腔肿瘤无特征性区别,增强扫描均有增强表现,与鼻腔血管瘤有相似之处。③鼻腔EPSFT患者血常规与生化检查无特异性改变。④鼻腔EPSFT确诊依赖病理学检查及免疫组织化学特征。⑤2例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彻底切除肿瘤。1例随访2年,1例随访1年,均无复发。结论:建议术前行DSA检查与血管栓塞,手术完整切除肿瘤是首选的、惟一疗效确切的治疗方法,预后一般较好。  相似文献   
10.
本文复习了近些年来国内外关于鼻内镜手术的疗效及其相关文献,对慢性鼻及鼻窦炎(chronic rhinosinusitis,CRS)术后病情迁延不愈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患者的鼻纤毛功能、免疫状态、感染及围手术期治疗等是影响CRS治疗效果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