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6篇
临床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1.
在穴位胆俞、胃俞、梁门、中脘、上脘、足三里、内关、太冲和阳陵泉埋入羊肠线,1 d后取下.15-20 d埋线1次,治疗32例胆汁返流性胃炎患者,治疗4次后治愈20例,好转12例.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鼓膜穿孔患者的性别、年龄、病因、诊断及治疗时机.方法 回顾性分析906例门诊鼓膜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906例鼓膜穿孔患者中,男682例,女224例;平均年龄(32.64±10.81)岁;168例(18.5%)患者受伤与饮酒有关.致伤原因为耳外伤319例(35.2%),中耳炎282例(31.1%),外耳道清理不当173例(19.1%),外耳道异物84例(9.3%),交通事故35例(3.9%),鼓膜通气管拔出后未愈合8例(0.8%),其他5例(0.6%).季节分布为春季248例(27.4%),夏季203例(22.4%),秋季265例(29.2%),冬季190例(20.9%).硬管耳内镜检查判断患者鼓膜穿孔的阳性率为100%,高于电耳镜检查的8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36例创伤性鼓膜穿孔患者在4周后复查时完全愈合.结论 耳外伤和中耳炎是鼓膜穿孔发生的主要原因,男性占绝大多数,高发年龄为19~ 29岁,创伤性鼓膜穿孔大部分在4周左右可愈合.应用耳内窥镜检查在鼓膜穿孔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穴位埋线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3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胆汁反流又称十二指肠胃反流 ,是胃窦与十二指肠运动失调而引起的一种病理现象。十二指肠内容物逆流入胃 ,引起胃粘膜病理性损害称为胆汁反流性胃炎。临床上并不多见 ,多由消化道手术 ,胃肠结构异常或幽门功能紊乱所致。本文通过对无胃手术史 ,具有烧灼样痛、腹胀 ,或有胆汁性呕吐 ,胃镜有胆汁反流的 32例患者进行埋线治疗 ,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 32例 ,男 12例 ,女 2 0例 ;年龄 2 2~ 39岁 ;病程 1个月~ 2年。胃镜检查有红斑 ,粘膜皱襞水肿 ,胃腔内有胆汁。2 治疗方法(1)取穴 :胆俞、胃俞、梁门、中脘、上脘、足三里、内关、太冲、…  相似文献   
4.
目的利用计算机断层扫描显微成像(Micro-Computed Tomography,Micro-CT)技术拍摄豚鼠听骨链,获得完整清晰的3D图像,精确测量听骨链各组成部分尺寸,探讨豚鼠听骨链解剖结构。方法断头处死豚鼠,沿颅中线剪开头部,取出听泡剥除后内侧壁,苦味酸甲醛溶液固定后,利用Micro-CT技术获取三维图像。应用Avizo建模重构获得三维模型,分割染色听骨链并测量各听小骨组成结构。结果得到空间视觉良好、可任意轴向旋转的豚鼠听骨链3D模型,局部结构清晰,可任意分割显示并测量内外部结构,砧锤复合体、砧锤复合体长脚、砧锤复合体短脚、镫骨底板、镫骨长度、锤骨柄的长度分别为:3960±222μm、1180±36μm、909±11μm;2111±58μm、2496±104μm、3417±58μm;砧锤复合体、镫骨底板的宽度和锤骨柄高度为:1089±71μm、902±13μm、1760±74μm;砧骨镫骨夹角、砧骨锤骨夹角分别为:108.58°±1.26°、122.46°±4.04°。结论采用Micro-CT采集了豚鼠听泡的三维图像,并通过Avizo软件重建,精确分割出豚鼠听骨链的解剖结构并进行了精确测量,为豚鼠听骨链可视化研究提供了清晰直观的观察方式,测量并统计分析了豚鼠听骨链各小骨生理数据,为以豚鼠为对象的进一步听力学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锁骨上皮瓣在头颈肿瘤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0年12月于扬州大学附属苏北人民医院收治的应用锁骨上皮瓣修复头颈缺损的9例患者临床资料,通过研究其头颈肿瘤缺损的原因、术前放疗史、手术方式、皮瓣尺寸及术后愈合情况等因素,探讨锁骨上皮瓣的制备技巧、应用指征及术后并发症的处理。结果 9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51~79岁。3例一期修复包括1例下咽癌,1例舌根恶性肿瘤,1例鼻咽癌继发颈部淋巴结转移癌;6例二期修复包括1例下咽癌术后继发颈部淋巴结转移癌,1例喉癌术后继发气管造瘘口癌,1例喉及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3例下咽癌术后咽瘘。2例咽瘘患者采用锁骨上皮瓣联合胸大肌皮瓣修复缺损,7例患者单独采用锁骨上皮瓣修复。术中所取锁骨上皮瓣宽度为4~8 cm,长度为6~15 cm。8例术后随访皮瓣存活,1例术后皮瓣坏死,清创换药后愈合。1例下咽癌术后患者皮瓣存活,但食管入口肿瘤复发予以放射性粒子植入,局部未控,术后第11个月死亡。结论 锁骨上皮瓣是喉咽及颈部皮肤术后缺损较为理想的修复组织瓣,技术比较成熟,术中应注意皮瓣血管的保护,治疗效果比较可靠。  相似文献   
6.
7.
甲状腺癌为最常见的甲状腺恶性肿瘤,而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在甲状腺癌中所占比例最大。PTC的发生、发展与BRAF、p27、Cyclin D1基因的异常表达相关,而基因的异常表达与PTC的诊断、治疗以及预后评估等各个方面存在很大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就BRAF、p27、Cyclin D1基因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以期更科学的指导临床决策。  相似文献   
8.
9.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SNIP)是一种较常见的起源于鼻上皮粘膜的肿瘤。大多数病变是良性的,但少部分会发展为不典型增生及鳞状细胞癌。虽然其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已为人们所熟知,但其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清楚。鉴于人乳头瘤病毒(HPV)在其他粘膜肿瘤(如宫颈癌和口咽癌)形成中的既定作用,有人认为该病毒可能也影响SNIP的发病,但二者间的联系尚未得到证实。我们通过总结大量已发表的临床报告,并综合关于HPV和SNIP关系的最新研究,讨论了HPV在SNI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