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先天性直肠肛管畸形占新生儿先天性消化道畸形的首位,在临床上非常多见,由于是体表畸形,根据临床表现及体格检查诊断一般并不困难。但重要的是明确先天性直肠肛管畸形的临床分型,以便合理地采取治疗措施。我院从1996年3月~2003年12月间共收治先天性直肠肛管畸形69例,其中30例行B超检查协助分型诊断,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罗洪  孙德霞  胡瑛 《江苏医药》2004,30(8):627-627
我院于2001年12月至2003年2月,采取经肛门一期Soave术治疗婴幼儿先天性巨结肠21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4.
随着社会的发展及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老年人口大量增加。而随着交通的拥挤、交通事故的增多,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骨科老年住院患者日渐增加,病程及卧床时间长,对于护理要求高,如何在护理过程中及时发现和有效处理不安全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尿道下裂手术中尿道替代组织与尿道下裂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2007年9月至2010年2月本院收治的26例尿道下裂术后尿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均于尿瘘修补术中剪取一小块初次手术再造尿道壁组织,观察其皮肤附属器的生长情况及组织形态学变化,以推断是否化生为尿道黏膜上皮.结果 选择包皮内板修复及阴茎皮肤修复者各有1例检出为移形上皮,其余均为鳞状上皮,未发生明显化生.选择包皮内板修复者未发现毛囊、皮脂腺及汗腺等皮肤附属器.选择阴茎皮肤者有9例检出皮肤附属器,选择阴囊皮肤者全部发现皮肤附属器.结论 尿道成形术应选取合适的再造尿道替代组织,应首先考虑带蒂组织,带蒂组织中以包皮内板为最佳,阴茎皮肤次之,阴囊皮肤不是理想的尿道修复替代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大黄灌肠辅助分级式急诊护理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Hcy、MDA、SOD水平的影响。方法:2017年6月~2019年9月于我院急诊科就诊的AP患者82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1例)、对照组(41例)。两组均予以标准治疗及分级式急诊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大黄灌肠,两组均连续治疗7d。观察两组治疗7d后的治疗满意度,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7d后的血清氧化应激指标、S-AMY、炎症因子水平及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7d后,观察组总满意率为97.56%,高于对照组的80.49%(P0.05)。治疗7d后,两组血清Hcy、MDA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SOD水平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7d后,两组血清S-AMY、IL-6、hs-CRP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腹痛、腹胀、肠鸣音恢复、排便恢复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黄灌肠联合标准治疗辅助分级式急诊护理可有效改善AP患者血清Hcy、MDA、SOD水平,进而抑制氧化应激及炎症反应,降低血清S-AMY水平,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提高治疗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患儿:女,3岁。因腹壁包块2年余入院。体检:脐部上方可扪及一约3cm×3cm大小包块,质中,固定,边界欠清。B超示:腹壁脐上方见2.1cm×2.1cm包块,无明显包膜。手术探查:包块位于脐上腹白线处腹膜外,与周围粘连紧密。质较硬,内有多个小囊并有囊液。切除包块。术后病理检查:纤维组织内见胰腺组织,成分叶状,小叶间可见小导管。诊断为腹壁胰腺组织异位,术后B超探查胰腺未见异常。讨论:异位胰腺可发生于任何脏器,但大多出现在消化道,约50%分布于胃、十二指肠,空肠占10%~20%,回肠占5%~10%,另…  相似文献   
8.
采用体外震波碎石治疗小儿泌尿系结石24例。结果所有病例均碎石成功,随访3-8年,无并发症及结石复发。因此,选用规范的体外震波碎石术治疗小儿泌尿系结石效果良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B超在先天性直肠肛管畸形分型诊断中的可行性及意义。方法应用百胜AU-4型彩色超声仪对30例先天性直肠肛管畸形进行分型诊断。结果本组30例患儿超声检查直肠盲端距肛(皮肤间的距离与手术检测结果对照,超声定位诊断符合率为90%。结论B超检查可以明确先天性直肠肛管畸形合理的临床分型。  相似文献   
10.
肠套叠是小儿常见急腹症,多为原发性肠套叠,病因尚未十分明确。继发性肠套叠是指病理因素导致一段肠管套人与之相连的另一段肠管,临床少见,术前诊断困难。江苏省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2000—2009年收治小儿继发性肠套叠14例,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